瑞幸:瑞幸故事中的“老实人”、“事后诸葛亮”和“民族英雄”( 二 )



(你们都知道当时人比这个多得多 , 只是这个图可以免费使用而已 。 )
第一印象“锚定”了品牌在人群心目中的定位 , 一个讨巧的定位在极长的时间里都能影响消费者的心智 , 比如星巴克、无印良品在中国就是高价小资B格 , 比如支付宝再怎么努力就是做不了社交 。
瑞幸跟小米一样 , 主品牌刚开始是“性价比”标签 , 这个非常吃亏 , 所以它必须在合适的时机脱掉标签 。 其实小米在这方面做得就非常不错 , 先用“MIX”系列探路 , 然后把低价引导到Redmi上 , 加上物联网产品线 , 现在基本大家也都接受了它新的定位 。
瑞幸如果不是纯投机 , 而是真想踏实做生意的话 , 它可以适当启动涨价与减少优惠券力度 , 可以收缩产品线砍掉费力不讨好的餐食之类 , 也可以从小鹿茶刚开始做就不走赠饮路线 。 前述的几个茶品牌已经证明了选用“真材实料”、打健康牌和注重新品研发 , 是可以有效提升国内茶类产品的价位段的 。
实施这一切的最佳时机可能是发布上市后第一份财报的时候——第二就是“现在” 。 众多中国概念股赴美上市之后马上“跌跌不休” , 但只要让人相信你还是有诚意继续把生意做下去的话 , 总会有“老实人”愿意出于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信任对你“价值投资” 。
2.节流:极度压缩成本到收支相抵
当然也不是只有上面这一种办法 , 也可以把成本压缩到极端变态的程度 , 通过精细化运营 , 最终变成收支相抵 。 当然这样一来投资者获得回报的周期也就被拉的更长了 。 但这种办法毕竟可以为企业长期运营争取更多时间 , 从而让它有机会实行上面说到的研发主打商品 。
如果瑞幸花出去大量赠饮的钱是来源于它做自提店省去的房租人力 , 原本做高端外卖所致亏损的下降 , 由于中间环节的减少 , 或者由于天降外星人什么的省下来的钱 , 那么投资者一样有机会认为这个解释合理 。
问题往往出现在核算各种收支发现缺口太大的时候 , 做空报告往往就是需要证明这个缺口过大 。 而瑞幸自己讲的故事就是反过来 , 证明缺口正在缩小 , 方法就是“天降外星人”——采用无人零售、无人机等黑科技 , 终极压缩餐品送达客户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
呃 , 这为啥有人信呢?
我们中国人都经历过无人货柜和无人货架一地鸡毛的结局 , 看到美帝快递员不打招呼直接把包裹放到院子里家门口就走了 , 房主也无所谓根本不怕贼 , 恐怕也是大摇其头 。 但另一个事实是外卖配送业务的确在中国比欧美等地发展得更好 , 这得益于其它购物方式不发达培养出的用户习惯 , 和相对便宜的人力 。
从这个角度上讲 , 仅凭瑞幸官方公开数据判断的美帝投资者 , 仍然有机会相信它们讲出来的逻辑 。
3.嫁入豪门:成为巨头生态的一部分
历史上大量烧钱试图构造“生态”的努力 , 即使在流动性充裕的好时候也不多见 , 最终由巨头“接盘”倒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归宿 。 即使有能“造血”的产品 , 当流血量远大于造血量的时候 , 可能还是需要躲入爸爸的羽翼下 , 视频网站和共享单车都是如此 。
瑞幸的创始人属于那种对自家创业项目没有执念的类型 , 和戴威不一样 , 所以什么时候瑞幸成为某个生态系统下的一部分也一点不奇怪 。
瑞幸:瑞幸故事中的“老实人”、“事后诸葛亮”和“民族英雄”
图片

瑞幸从股民手中借来的资金被大量用于门店扩张 , 这些网点地盘进可攻退可守 , 可以转型为便利店、前置仓、代收点、体验站等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 。 而现在又恰好有那种比较缺乏线下布点的大企业——
就比如美团什么的 。
“事后诸葛亮”:为什么很少人看得出瑞幸的问题
瑞幸现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乐视 , 这两者都被“事前”和“事后诸葛亮”们批评为严重背离商业规律和常识的典型 。 同样地 , 在乐视倒塌之前 , 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根据“简单的商业常识”判断出它的不靠谱 , 也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