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黑洞!收入恐坠崖下跌,“全民发钱”势在必行?( 二 )


结果是什么?银行手里有大量的钱 , 却放贷不出去 。 也就是说央行印了很多钱 , 并没有流入市场、刺激经济 。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宽货币易、宽信用难”——货币是央行的基础货币 , 信用就是银行贷款 。
现在的日本和欧洲就出现了这种可怕的现象:利率极低、哪怕已经到负利率了 , 可贷款还是放不出去 。
随着经济的下滑、投资机会的变少 , 中国也出现了这一苗头 。 问问你及身边的人 , 是不是也经常或偶尔的有这样的疑问:我贷款干什么呢?如果没有好的收益回报 , 我干嘛要负债?
当市场主体——企业和居民没有意愿贷款去投资消费刺激经济时 , 又该怎么办呢?
也许有人猜到了 , 就是政府花钱 。
03
财政的局限
财政刺激政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
一是政府发行国债 , 筹集来钱后去刺激经济——可能是直接投资、如高铁/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采用的主要形式) , 也可能是直接发给特定群体、一般是中低收入群体(欧美国家采用的主要形式) 。
二是减税降费 , 让更多钱的留在企业和居民手里 , 因为手里有钱也就更敢于花钱、带动经济 。
财政刺激政策主要是前一种 , 因为筹钱、花钱、投入方向政府完全可以掌控住 。 2008年之后的十余年 , 我国高铁、地铁、高速公路、城市建设等日新月异的变化 , 就跟财政政策的运用有很大关系 。
我国的财政政策目的也很明确 , 先是国家负债筹资改进基础设施 , 而铁路/公路/桥梁/机场等基础设施完善又为经济发展提供硬件基础、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经济发展后政府收税的税基就会扩大 , 相应的税收额就会增多 , 而这又可成为之前到期债务的本息来源 。
可它的问题 , 是边际效应递减以及效果的滞后性 。
除了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外 , 广大的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收益很低、甚至亏损严重 , 设施本身产生的收益根本无法归还到期的债务 。 一定程度上 , 这些基础设施过剩了、产生了闲置 , 这就是资源的浪费 。
当然这些基础设施也有国家战略上的考虑 , 但当下若再扩建、新建 , 其收益就太低了 。 也因此 , 国家提出了新基建——5G、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数据中心等 , 可新基建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链远没有老基建多、刺激效果在减弱 。

「」疫情黑洞!收入恐坠崖下跌,“全民发钱”势在必行?
本文插图

另外 , 基建投资产生的积极影响要在几年后才体现出来 。 虽然建设期间能直接带动生产 , 但仅限于其关联的上下游产业中 , 这些产业又多大程度上能撬动投资和消费也不确定——真正能带动消费的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 , 他们有更高的消费倾向 。
问题来了:直接向中低收入群体撒钱 , 短期刺激经济是否可行呢?
03
直升机撒钱
疫情冲击经济 , 经济冲击就业 , 就业冲击收入……当大家没有了收入 , 又哪来的钱去消费、去拉动经济呢?而让大家短期内迅速有钱去消费的一个最直接办法就是“全民发钱”——这是当下全球很多国家正在采用的策略 。

「」疫情黑洞!收入恐坠崖下跌,“全民发钱”势在必行?
本文插图

【「」疫情黑洞!收入恐坠崖下跌,“全民发钱”势在必行?】截至目前 , 包括南京、宁波、北京、郑州、广西、安徽在内的十余个省市也在向当地居民发钱——主要是消费券补贴的形式 , 如旅游券、体育券、餐饮券、家电补贴券等 。

「」疫情黑洞!收入恐坠崖下跌,“全民发钱”势在必行?
本文插图

为了让大家有时间消费 , 江西试行2.5天弹性作息制、浙江鼓励一周休息2.5天、甘肃陇南也支持周末2.5天假期等 。 稍早前 , 商务部、发改委等部门也已发文鼓励包括汽车/家电等在内各类消费 , 目的就是要支持、扩大内需 , 以应对疫情的冲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