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你的产品领导,如果你觉得他肯定是错的,但是他本人非常固执,这时怎样处理

持续分享人情世故有关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shishirenqing一、核心原则:下级必须服从上级首先,必须要记住的是,不管你多么不情愿,但是下级必须要服从上级,除非你做好了走人的准备。跟我念三遍:下级必须服从上级。下级必须服从上级。下级必须服从上级。下级必须服从上级。这句话的含义是:态度要好,一定要表现出(可能你心里并不这么想,但姿态很重要)我非常愿意接受您的指示,非常想做成这件事,愿意为此肝脑涂地。态度一定要谦卑。如果你不这么做后果是什么呢?小鞋!!!如果领导开明一点还好,最多就是把你晾在一边,如果领导稍微狭隘那么一点点,你就等着穿小鞋吧。你可能会说:可是我非常肯定领导的指示有问题啊,我说的才是对的!甚至你还能举出很多例子证明事情发展下来果然验证了你说的非常对。可是结果呢?你受重用了吗?你得到了什么好处吗?说得更清楚一点,你应该祈祷领导说的是对的,你说的是不对的。如果反之,领导对你的厌恶只会有增无减,试问他怎么能容忍一个比他厉害,又对他有诸多不满的人在身边呢?我们来举个例子看不服从上级后果有多严重:三国时期袁绍有个谋士叫田丰。田丰曾力谏袁绍趁着曹操和刘备交战的时候去攻打曹操,袁绍并没有采纳这个意见,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很奇葩,袁绍的儿子病了。田丰举着拐杖敲击地面说:“咳,大事完了!好不容易赶上这样的时机,竟然因为小孩子生病丧失机会,可惜呵!”袁绍听到以后很恼怒,从此就疏远了田丰。曹操将刘备打败了,这时袁绍又觉得应该去攻打曹操了,田丰当然不同意:“曹操已经打败了刘备,许都就不再空虚丁。而且曹操擅长用兵,变化无常,人数虽少,不可轻视。”并进一步给出自己的意见:“对内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对外扰乱敌人,使其疲于奔命,削弱其力量。”当然了袁绍又不听,说田丰扰乱军心,把田丰关了起来。官渡之战袁绍大败,有人对田丰说:“您一定会受到重用。”田丰说:“要是出师得胜,我将得到保全,现在既然打败了,我不指望活命了。”果不其然,逢纪乘机向袁绍进谗言,说田丰知道袁绍兵败后取笑袁绍不听其言,袁绍于是杀了田丰。看到没有,如果最终事实证明你是对的,领导是错的,并且大家都知道了你对领导错,领导将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羞辱,你也就离卷铺盖不远了。再举一个《史记》的例子,吴王夫差要打齐国,伍子胥力谏,说:“越国才真是大患,越王勾践存在一天,吴国的祸患就存在一天。现在不打越国,去打齐国,是大错特错。”吴王没听,照样出兵攻齐,而且奏凯归来,从此不听伍子胥的话。过了四年,吴王又要发兵攻齐。伍子胥又力谏,而且话说得更重:“恳请大王先解决越国问题,否则后悔莫及。”这时吴国的宰相伯嚭跳出来挑拨离间,这个人的角色和逢纪很像,“以前大王要打齐国的时候,伍子胥坚称不可,最后大王还是大胜,伍子胥非常懊恼,因为他的计谋没被采纳。如今大王又要打齐国,伍子胥又拦阻,破坏整个计划,他只希望我们败北,才能证明他的高瞻远瞩。”伍子胥下场如何?被吴王赐死,而且把尸体扔在江里。结局大家都知道,吴被越所灭,伍子胥说对了,然而对伍子胥而言,有什么用呢?他的诤言被采纳了吗?他的抱负实现了吗?所以首要的原则,除非你做好了走人的打算,否则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后面的战术才能展开。下面我们来具体看战术:二、打得赢就打所谓“打”就是选择表达跟领导不同的意见。怎么表达呢?一定要记得之前讲过的下级一定要服从上级的原则。那你可能会问了,这不是矛盾吗?我们可以化矛盾为不矛盾。举一个例子,吴王无视日渐强大的越国,准备伐齐,我们看一下《史记》记载的伍子胥是怎样劝谏的。第一次劝谏:伍子胥举了有过氏和少康的例子,“有过氏很像吴国,一度有机会灭掉少康,少康很像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了有过氏。现在吴国不如当年有过氏那么强大,而勾践的实力大于当年的少康。现在不借此时机彻底消灭越国力量,反而又要宽恕他们,不是为以后找麻烦吗!而且勾践为人能坚韧吃苦,现在不消灭他,将来后悔不及!”第二次劝谏:“越王勾践吃饭不设两样以上的菜肴,穿衣不用两种以上的颜色,吊唁死者,慰问病者,这是想到利用民众伐吴报仇啊。现在越国是我国的心腹大患,您却不注重,反而把力量用于齐国,岂非大错特错!”第三次劝谏:“越国近在腹心之地,现在我国虽能战胜齐国,好比石头田地,没有用处。而且《盘庚之诰》说,乱妄之人只有消灭干净,商王朝才能兴旺。”吴王不听,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子胥把自己的儿子委托给齐国鲍氏。吴王闻说,大怒,赐给子胥属镂之剑令其自杀。子胥临死时说:“你们在我坟上种上梓树,让他们生长到可以制器的时候吴国就要灭亡了。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放在吴都东门上,让我看到越国怎样灭掉吴国。伍子胥一直在说一个什么问题?他逻辑清晰,旁征博引的在说一个什么问题?吴王你错了啊,大错特错了啊,我说的才是对的,不按我说的做你会后悔的呀!甚至到第三次劝谏的时候,伍子胥把儿子托付给了邻国,以死相谏。我们换个角度看,死谏这是在人为激化矛盾啊!试问如果你是吴王,有人说你做的都是错的,甚至说我用性命担保你做的是错的,你心里能爽吗?由此引出我们的打得赢就打的第一个子策略:1、给你的意见和领导的意见找到一个相同的出发点。我们第一个子策略希望达到的效果是:吴王您说的都是对的,我想说的也是对的,您想做的和我想劝谏的并不矛盾,我想劝谏的能够帮助更好的达成您的目标。即极力淡化你错我对这个矛盾。我们试想下面的表达是不是更好些:“吴王志在天下,乃国之大幸。齐国我们是志在必得了,想必伐越也是轻而易举的。何不先伐越,再伐齐?这样一方面可以震慑齐国,使其不战自危,另一方面可以……”理由请自行脑补。2、引导领导自己意识到问题。例如领导一定要让你把一个你明知道客户不需要的产品卖出去。如果有机会的话,你可以安排领导走访客户,哪怕就见个面聊几句,让领导自己认识到问题。再或者你可以提一句:“听说**公司推了一个跟咱们这个类似的产品。”领导一定会好奇,那他们公司的产品卖的如何?领导就会让你或者其他人去调查,自然也就会知道**公司的产品卖的很烂,领导自己也不会推了。但如果你和伍子胥一样把别的公司的产品卖得很烂作为例证来当众反驳领导,就让领导丢了脸面。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譬如你对老板说:“记得**时候,您讲过一个原则,我一直用这个原则去想事情。今天这个项目,能不能也朝那个原则考虑,这样是不是能够更好的达到您的目标呢?(套回原则一)”管他以前有没有说过那方法,只要是好方法,他总不会否认,于是他就算做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在大家看来,也好像是出于他自己的想法。你更可以明明要建议他用A方案,却说:“我觉得有ABC三种做法,不知哪个比较好,请领导指示。”结果,他挑了A案。在感觉上那是他挑的,是他的智慧,不是面子全给了他吗?4、变指责为谦逊。如果你实在没有办法一定要诤言,请注意态度一定要谦逊。怎么样态度就谦逊了呢?概括来讲就是少用“你”的语言,多用“我”的语言。你的语言:(你)现在不借此时机彻底消灭越国力量,反而又要宽恕他们,不是为以后找麻烦吗!而且勾践为人能坚韧吃苦,现在不消灭他,(你)将来后悔不及!现在越国是我国的心腹大患,您却不注重,反而把力量用于齐国,(你)岂非大错特错!可见从你的角度出发讲的话,更多的是指责。“我”的语言:“越国越来越强大了,我真的很担忧这会成为明日大患。”“领导,我这边有点吃不准,您看**公司也推出了一个类似的产品,据说卖得不是特别好……”“我”的语言表谦逊地达了你的担忧,同时承担起一部分责任,听起来比“你”的指责更加柔和。最后,请不要在公众场合诤言,既不给领导面子,又把你和领导的矛盾公开化。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懂。三、打不赢就跑
如果你提的意见领导没有采纳怎么办?打不赢就跑!像打太极把事情推出去。先思考一下推给谁?首先,有没有人想做这件事,有没有人能从做这件事中得到好处,你情我愿的最好了嘛!这时候就直接跟领导说就可以了,讲清楚两点:一是站在领导的角度讲,某某做这件事比你合适,原因blabla;其次站在某某的角度讲,某某做这件事对他本人也有好处,原因blabla。如果没有呢?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做呢?硬推出去的话你就要做好得罪人的打算了。建议可以不明确具体推给哪一个人,但给一个明确的指向性,例如:“这件事让具有某方面经验的人来做是不是更合适一些?”具有某方面经验的人,领导自然能联想到你说的是谁。这样的话活说到底是领导派的,你得罪人的程度能稍微减轻那么一点点。
四、跑不了就干
假如很不幸的,领导既不采纳你的意见,想跑你也没跑掉,那怎么办呢?还能怎么办,干呗!其实摊上了这么个事吧,您首先要自认倒霉,赶紧去庙里拜一拜。说这些是希望大家摆正心态,接受现实,不要自怨自艾。很多人犯得其实是情绪上的错误,或者抱怨这事怎么骗赶在我头上,进而对领导带有不满的情绪;或者抱怨自己时运不佳,生不逢时,进而消极怠工等等。承认踩到狗屎了,然后想办法,说不定就能指若莲花地化险为夷,柳暗花明。
跑不了就干。在干之前我们衡量一下这件事如果按领导说的做会有什么后果。后果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领导的决策虽然不是最优的,效果一般,但没有致命危害;二是你坚定的认为领导决策非常失误,将带来致命性的后果,而这个后果你根本没有办法承担,例如可能导致公司重大损失、违法违规等等。
第一种相对比较好处理,按照领导的意思办,而且要干的比别人都带劲。干的中间如果遇到困难,抓住机会,及时向领导反映,试着把领导拉回到最优的解决路径上来。
由于后果不是很严重,按照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还是建议不要跟领导死扛。那为什么要干的比别人都带劲呢?别忘了你前面是表达过不同意见或者试图把事情推给别人的,即便你做的再委婉,领导把你拒绝了都说明他看不了你不想干这件事。这个时候一定要表现积极,否则领导会以为你有抵触情绪,消极怠工,故意把事情做不好等着看他的笑话。所以这个姿态千万千万要做好。
尽力做了,果真如你所料碰到了困难,这就是再次向领导建议的好时机。但注意一定要客观、要谦逊,以请示的语气来问:“之前我们做了blabla,现在出现了什么什么情况,您看我们是不是可以怎么怎么办,还是怎么怎么……”,具体可以再次套用在打得赢就打的里面的策略。这是你扮演的是一个帮助领导解决问题的角色,而不是一个跟领导对着干的角色。对比一下,如果在领导刚抛出一个观点的时候就硬对着干是不是太不给领导面子了?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略复杂,就需要稍微用一些智慧了。
策略一:按领导错误指示做的话,注意留好证据,根据情节严重文件存档、工作日记、录音等等都可以用上。但是这样吧,你就准备彻底跟领导闹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策略二:做,但是不按照领导指示做。有人肯定会说这不更是跟领导闹掰了吗?不是的,要看你不按领导指示做的理由是什么,如果理由说的过去,闹掰的程度没有策略一厉害。进一步,如果事后证明你没有按领导指示做反而是帮了领导大忙,那么领导还要感谢你。所以综合而言,如果能想到合适的理由,还是更推荐策略二。我们来看两个具体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的主角是荣禄。清末,载漪、刚毅等人的建议慈禧太后利用“法力无比”的义和团反对洋人。以徐用仪、立山等为代表的大臣则坚决反对这种做法,认为一旦惹怒了洋人,势必大祸临门,大清局势将不可收拾。当然,聪明绝顶的荣禄也是这样认为的,然而不同的是,荣禄并没有力谏,而是选择审时度势,明哲保身。慈禧下诏“宣抚”义和团,向十一国宣战,并将一再进谏的徐用仪、立山等三大臣杀了头(再次注意不讲究技巧谏言的后果),同时命令荣禄进攻东交民巷。荣禄是怎么应对这个错误的指令呢?
荣禄跟指挥官张怀芝讲:听见炮声了,就证明你打了。明白吗?张怀芝心领神会,立刻命令军队将炮口朝天,轰吧!
慈禧的宣战很快惹恼了洋人,导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很快就失陷了,慈禧只得仓皇逃往西安。在逃跑的路上,慈禧急得呜呜直哭,为了表示和洋人作对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又下令将刚毅、徐桐等人杀头。荣禄授计同洋人议和的李鸿章和奕劻,在与洋人谈判中必须掌握一条原则,就是只要不追究慈禧的责任,不让慈禧归政于光绪,无论什么苛刻条件都可以答应。
【面对你的产品领导,如果你觉得他肯定是错的,但是他本人非常固执,这时怎样处理】 荣禄表面上按照慈禧的指示攻打了东交民巷,但其实并没有攻打,还暗地里给洋人送水果。他找的理由是我的态度很好,但是能力不足,打不中啊,打歪了。事实证明荣禄是对了,荣禄的不听指挥保全了慈禧的性命,慈禧能不亲近荣禄吗?
第二个例子的主角是李鸿章,我们看面对和例子一中同样的背景,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是怎么办的。当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李鸿章覆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什么意思?李鸿章说这是假诏书,太后老佛爷这么英明怎么会宣战?这一定是义和团胁迫下的假诏书!两广不会宣战。随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东南互保使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得以免于义和团之乱及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维系了清廷最后一点力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