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不秃顶@“圆明园四十景”鼎盛时期的恢弘壮丽与被毁后的满目疮痍!


怎样不秃顶@“圆明园四十景”鼎盛时期的恢弘壮丽与被毁后的满目疮痍!
本文插图
大图模式濂溪乐处亦称“慎修思永” , 位于圆明园偏北部 , 是一处山拥水抱的园中之园 。 知过堂在慎修思永殿后 , 大殿七间接前抱厦五间 , 内悬乾隆皇帝御书“知过堂”匾额 。 怎样不秃顶@“圆明园四十景”鼎盛时期的恢弘壮丽与被毁后的满目疮痍!
本文插图
大图模式▲1882年由法国人罗伯特·德·赛玛耶伯爵拍摄的知过堂 。 怎样不秃顶@“圆明园四十景”鼎盛时期的恢弘壮丽与被毁后的满目疮痍!
本文插图
大图模式1882年 , 由法国人罗伯特·德·赛玛耶拍摄的被毁后的舍卫城大门 , 此时舍卫城大门基本保存完好 , 雍正帝题写的“舍卫城”三个字仍清晰可见 。 怎样不秃顶@“圆明园四十景”鼎盛时期的恢弘壮丽与被毁后的满目疮痍!
本文插图

大图模式▲舍卫城位于后湖东北 , 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坐石临流的一部分 , 建于雍正五年(1727年)前后 。 舍卫城俗称“佛城” , 是圆明园中唯一一座独立的城池 , 城四周建有厚实坚固的城墙和高大的门楼 。 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后 , 舍卫城中十万尊大小佛像、设施、法器被洗劫一空 , 只留下城墙和城门 。
怎样不秃顶@“圆明园四十景”鼎盛时期的恢弘壮丽与被毁后的满目疮痍!
本文插图
大图模式▲平湖秋月位于福海北岸 , 与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同名 。 平湖秋月东面有一座吊桥 , 福海的大型游船都从此口进入北面的大船坞停靠 。 桥的东段高台上建有一座重檐攒尖顶木亭 , 亭外悬挂乾隆御笔“两峰插云”匾 。 怎样不秃顶@“圆明园四十景”鼎盛时期的恢弘壮丽与被毁后的满目疮痍!
本文插图

大图模式摄影师赖阿芳拍摄于1879年的两峰插云亭 , 从此照片可知两峰插云亭并未毁于英法联军的大火 。
怎样不秃顶@“圆明园四十景”鼎盛时期的恢弘壮丽与被毁后的满目疮痍!
本文插图
【怎样不秃顶@“圆明园四十景”鼎盛时期的恢弘壮丽与被毁后的满目疮痍!】大图模式断桥残雪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汇芳书院中的一景 , 位于圆明园的西北方向 。 此景是用太湖石堆成的石桥 , 仿照杭州的意境称为“断桥” 。 怎样不秃顶@“圆明园四十景”鼎盛时期的恢弘壮丽与被毁后的满目疮痍!
本文插图
大图模式1882年 , 罗伯特·德·赛玛耶拍摄断桥残雪时 , 这里已经被毁得不成样子 。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 , 乾隆皇帝传旨如意馆:按康熙朝绘制的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的样子 , 为圆明园各“殿宇处所”画分景画样 。 起初这套图仅绘了33景 , 乾隆六年又增加了方壶胜境、蓬岛瑶台和慈云普护3图 , 乾隆九年又增入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洞天深处和月地云居4图 , 从而最终成为《四十景图》 。 《四十景图》绘成后 , 工部尚书汪由敦在每幅图左侧题了乾隆皇帝所作的《四十景题诗》 。 这套四十景彩绘图 , 分为上下两册 , 配楠木插盖匣盛装 , 历时十一年才最终完成 , 制作得非常精美 。 可叹的是 , 《四十景图》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 , 被侵略者掠走 , 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 。 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 , 安徽人程演生才偶然间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这套圆明园《四十景图》彩绘书 。 制作精美的《四十景图》令程演生大为赞叹 。 在程先生的多方活动下 , 馆方终于同意他将《四十景图》拍摄下来 , 带回中国 。 1928年 , 中华书局出版了《圆明园四十叶》 。 可惜由于技术所限 , 这部书是黑白的 , 国人只能领略原图风采的十之一二 。 直到21世纪 , 从法国原版引进的高清《圆明园四十景图》 , 才得以跟中国读者见面 。 《圆明园四十景图》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而且极具史料价值 。 最近 , 两位有心的圆明园研究者刘阳、翁艺从圆明园被毁后拍摄的老照片中 , 找到了《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部分建筑 。 对比圆明园鼎盛时期的恢弘壮丽与被毁后的满目疮痍 , 不由得令人倍感唏嘘 。 (本版图片由摄影出版社提供 , 选自刘阳、翁艺著《西洋镜下的三山五园》)来源:北京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