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凉山宁南“专业扑火队”:成立仅3月4次扑火,队员折损2成( 四 )



何谓“专业扑火队”

相比那些防火期在家“随时待命”的“半专业扑火员” , 这支扑火队在日常管理和机具配备方面还是都有所升级 。
现在 , 除了常用的砍刀、铲子、锯子等工具外 , 这只扑火队还配备了20多台风力灭火机 , 这种机具加满油和水有50多斤重 , 需要两个人配合使用 , 这是他们此前从未使用过的灭火装备 。 对于见惯了靠“镰刀和耙耙”扑火的人来说 , 这种灭火机喷出的带水的风气 , 让他们啧啧称奇 。
每年的1-6月防火期 , 这些扑火队员必须到固定的营地接受驻训 , 即“准军事化”管理的驻扎训练 。 每批驻训为两个班组20名队员 , 驻训时间为14天 , 然后另外两个班组再换防驻训 。 在此期间 , 如果遇到森林火灾 , 驻训队员首当其中要承担任务 , 其他人员待命 。
虽然名义上叫“专业扑火队” , 但他们并非专职人员 , 没有固定的工资 , 也没有社保 。 除了每年1-6月的防火期在驻训或待命外 , 其余时间都继续在农村劳作 。
原海南森林防火办公室主任、中国林学会森林防火专业委员会常委刘福堂告诉界面新闻 , 这种现象并非凉山州独有 , 国内许多县市里都有类似的“专业扑火队” , 但这些队伍与正式的森林消防相比 , 在装备和技术上面都存在差距 , 名义上的“专业”未必真正专业 。
他介绍 , 在国外发达国家 , 扑火工作更加专业 , 火势大小和扑火队员的专业程度 , 也分成不同级别和档次 , 并有相关的考核认证 , “多大的火派哪个级别的指挥 , 哪个级别的扑火队员 , 都很精确” 。 但中国相关法律并没有多火势和扑救队伍分级 , 在指挥扑救和具体扑救过程中 , 容易酿成悲剧 。
4月1日 , 宁南县森林草原防火专业扑火队营房的墙壁上 , 还贴着每个驻训周期的安排 。 队员们每天早上7点起床 , 然后身着绿色的民兵服沿着县城跑步一整圈 , 大约3公里长 。
驻训第一天 , 队员们上午参加列队训练和政治教育 , 下午参加扑火知识培训和体能训练 , 晚上则收看新闻和自由活动 。 后面十多天的训练还包括扑火机具理论学习、扑火机具操作、灭火理论、越野拉练等 。 每天晚上10点 , 准备就寝 。
宿舍的抽屉里 , 一位队员在笔记中记下 , 这堂课的内容是扑火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 , “注意事项”中写着 , “水枪不宜在0度以下使用 。 ”授课人为队长何贵银 。
2020年1月23日 , 大同乡突发森林火灾 。 已经回到家的2班和6班的驻训队员 , 迅速集结出发 。 这是这支队伍成立后的第一次任务 , 仅仅花了四五个小时 , 便首战告捷 。 下山时 , 刘树维还记得路边村民们的夸赞 , “说这些人不简单啊 。 ”
农历新年后 , 宁南县又发生了两起较大的森林火灾 , 这只扑火队两次派出全员参加扑救 , 所有的扑火机具也都搬到了山上 。 虽然比第一次扑火更辛苦 , 但火势最终被扑灭 , 大家也都平安归来 , 这支队伍士气高涨 。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 , 扑火队正常驻训工作也暂停下来 。 3月22日 , 因疫情中断的驻训恢复 , 1班和5班的20名队员开始集中驻训 。 如果一切正常 , 4月5日 , 他们将结束驻训 , 由2班和6班换防进入第二个驻训周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