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历史文化名城:“流动红旗”应替代“金字招牌”
玉渊杂谭
近日 , 又一批城市开始申报历史文化名城 。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评审始于1982年 , 截至目前 , 我国已经公布了3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有适当增补 。 目前希望能够“榜上有名”的城市中 , 厦门、大连极为引人瞩目 。
近年来 , “历史文化名城”申报颇受关注 , 如何让这个称号名副其实也引起了不少讨论 。 如果给已获称号的名城“拉一个微信群” , 会发现这一百多个群成员不但涵括了中国旅游的打卡地 , 而且标识着中华文明的大部分地理关键词 。 “入群”不仅是对文物价值和文化地位的认可 , 而且有助于提升城市美誉度 , 有利于城市发展 , 这也就难怪各地“入群”热情如此高涨 。
我们看到 , 无论是申报城市 , 还是已“入群”的名城 , 不少结合各自城市发展规划制定了申报方案和保护措施 , 体现出较高的整体意识 。 这应该与2017年至2018年开展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评估检查 , 以及随后启动的整改有关 。 毕竟 , 名城称号的撤销机制健全并运转起来后 , “金字招牌”成了“流动红旗” , 对已获称号的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具有监督作用 。
那些只重视单体建筑保护而忽略周边环境维护 , 让古代的园林、楼台沦陷于钢筋水泥丛林;拆掉真文物、重建假古董;或者盲目地搞所谓古建筑整体异地搬迁等做法 , 已被证明是错误的 , 正逐渐失去市场 。 而打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幌子大拆大建 , 甚至在古建筑里开会所、搞歌厅的行为 , 更是受到舆论的广泛监督 , 一旦出现 , 不啻于老鼠过街 。
进入新时代 , 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指引着社会发展的目标 。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 , 也应该有新的气象 。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物质基础更加雄厚 , 城市治理的理念更加先进 , 运行机制更加规范 。 同时 , 无论是城市的管理者和普通居民 , 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都在增强 , 对城市功能的定位和期待也更趋科学 。 在今天 , 成为一个“城市人” , 不仅意味着更宽裕的物质生活 , 而且包含了文化品位的诉求 。 同样 , 今天的中国人到一座城市旅游 , 已不会再震撼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通衢大道 , 也不愿意走马观花地在名胜古迹摆摆POSE留个影 , 更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美食街”、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土特产” 。 相反 , 人们更愿意沉浸到城市内生的文化氛围之中 , 体会别具韵味的风土人情 , 从一砖一瓦、晨钟暮鼓中聆听历史的足音 , 感受文脉的传承和涌动 。
一言以蔽之 , “整体性”和“原真性” ,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两大基本原则 , 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 不过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能停留在器物层面 , 还应向精神层面拓展 。 也就是说 , 要在重视真实历史原物并保存其历史信息的基础上 , 真正讲好城市故事 。 毋庸置疑 , 每座城市在发展历程中都会积累丰富多彩的故事 ,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 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词是“历史”和“文化” , 而历史感离不开时空感 , 文化味来源于人情味 , 归根结底来自于承担历史进程的人及其情感和活动 。 如果没有痴情的白娘子、慈悲的济公活佛、精忠报国的岳武穆 , 杭州西湖这一汪大水必将失色不少 。 同样 , 只有了解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库门里悲欢冷暖的人间故事 , 我们走进这些独具特色的空间时 , 才会在内心里掀起情感波澜 。 因此 , 遵循历史文化脉络 , 保护传统民风民俗 , 建设地域文学艺术 , 找到自己的舞台 , 讲述自己的故事 , 展现出城市鲜明的个性和气质 。 这应该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初心和追求 。
(责任编辑: HN666)
推荐阅读
- 【】互动+社交,会成为文化娱乐产品标配吗
- 【俞铭丹】湘潭电机车厂:以人本文化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 『』张扬的视觉肖像 亚文化青年的各色面孔
- 「新京报经济新闻」爱奇艺3千万新成立文化传媒公司 耿晓华为实际控制人
- 抖音■非遗正流行!数十万人抖音直播看非遗,三万多评论为中国文化点赞
- 全球TMT■浪潮与重庆“云签约”,云数智赋能“智慧名城”建设
- 数字化:走进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畅游3D世界
- 『』消费电子面对进店意愿减弱,需应对在家先试后买文化
- 『文化』国粹“接地气”恰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云平台展文化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