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步兵战术——二战步兵班战术探微
【「火力」步兵战术——二战步兵班战术探微】步兵战斗攻防 , 最核心的战术需求就是持续的火力输出 。 一战时堑壕战中重机枪的使用充分体现了持续的火力输出所带来的战场效能 。 根据这一情况 , 各国军队对进攻中行进间持续火力输出的需求就更加明显了 。 但是 , 栓动步枪的火力输出和持续性都严重不足 , 而重机枪由于其自身重量无法做到伴随步兵进攻的行进间持续火力输出 。 于是 , 重量轻 , 自动射击 , 大容量弹匣供弹的轻机枪就成为步兵班的战术核心了 。 而各国军队的班组战术就都围绕着轻机枪的部署和使用来进行设置的 。 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 , 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御 , 持续的火力输出的根本目的是压制对方火力 , 而不是杀伤对方人员 。 接下来 , 我们就各国军队步兵班所配备的轻机枪的性能进行一个比较 , 并推断一下其步兵班战术的设置逻辑 。
文章图片
德军机枪组
德军MG34/42机枪: 该枪理论射速为 800-900发/分 , 最快时可达1500发/分 , 弹链或者弹鼓供弹 , 可迅速更换枪管 。 它的改进型MG42机枪射速每分钟最低1200发 , 最高1500发 。 射手每次扣动一下扳机的短点射 , 就可以射出12到15发子弹 。
文章图片
电影中的美军机枪手
美军勃朗宁机枪:该枪仅有全自动方式下的两种射击方式:慢速方式300—450发/分;快速方式500—650发/分 , 20发容量的弹匣 , 固定枪管 。 所以火力持续性能较低 。 射手打出3至5发点射 , 往往只扣了4下扳机就已经打空弹匣了 。 但由于该枪在研制时的初衷是作为单兵使用的自动步枪 , 非常适合行进间射击 。
英军布伦轻机枪:该枪理论射速:500发/分 。 30发弹匣供弹 , 位于机匣的上方 , 从下方抛壳 , 为了适应英国军队使用的有底缘步枪弹改成弧型弹匣 , 由于弹匣在机匣正上方 , 带护翼的准星和觇孔式照门都偏出枪身左侧安装 , 可快速更换枪管 。
文章图片
英军机枪组
对比这三种轻机枪不难看出 , 从火力输出和火力的持续性来看 , 德军的MG机枪完全碾压了英军和美军的机枪 。 其中排在最后的是美军的勃朗宁 , 其低射速和20发的弹匣表明在火力输出和火力的持续上都处于下风 。
文章图片
所以美军配备了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 。 据说在实战中 , 两名以上的步枪兵如果熟练地交替射击 , 其所输出的火力可以压制住一挺机枪 , 以此来弥补火力的不足 。 同时 , 班长还配备了汤姆逊冲锋枪 , 并发展出来双火力组交替的流畅型班组战术 。
而英军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 装备了号称射速最快的栓动步枪 , 李恩菲尔德步枪 。 军迷们都知道 , 这款具有10发弹容量的步枪创造了所谓的疯狂十分钟弹幕 。 同时 , 在进攻中又加入例如二英寸迫击炮来弥补压制火力的不足 。
文章图片
二英寸迫击炮号称大号掷弹筒
至于德军 , 由于其机枪的火力输出和持续性实在太强大了 , 导致步兵班的其余火力的弱化 。 毛瑟98K步枪只有5发弹容量 , 不论射速还是持续性都比不过李恩菲尔德步枪 , 更别说半自动加兰德了 , 而班长配备的MP39/40冲锋枪又原本就是给装甲兵用的紧凑型冲锋枪 , 和汤姆逊比起来 , 还是处于下风的 。 所以 , 德军的步兵班组战术的唯一核心就是机枪 , 整个战术也是围绕机枪来展开的 。 知道装备了MP44 , 其步兵班的编制和战术才有所改变 。
推荐阅读
- 「撞机」卫国战争演练苏军撞机战术 诞生多名苏联英雄
- 【柏林】揭秘二战柏林可怕的"纳粹炮塔":防空对地火力惊人
- 『美军』越南进攻美军步兵,阵亡比3561:79:为什么会这样?
- 『朝鲜』南朝鲜军照抄我军敌前潜伏, 被手榴弹吓得乱跑, 机枪交叉火力收割
- 「巴祖卡」外形似类巴祖卡乐器,二战时美军步兵反坦克利器,巴祖卡火箭筒
- 「朝鲜」南朝鲜军照抄我军敌前潜伏, 被手榴弹吓得乱跑, 机枪交叉火力收割
- [坦克]德国二战中的闪电战战术 通过实战也验证了新战法的优势
- [德军]波兰战役中德军装甲进攻和空军突击战术
- 『敌人』杨靖宇:东北第一个执行游击战术的人
- [惠州]国共合作攻坚城惠州:周恩来战术说服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