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无一例轻转重、重转危重,这个定点医院,好样的!( 二 )
“在抗疫一线 , 我们有十五六名工作仅半年的护士 , 还有多位护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 非典的时候 , 我以为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 , 这次疫情我发现 , 我们的聘用人员同样是战士 。 这让我很感动 。 ”护士长吴丹感慨 。
像绣花一样去治疗每一个病人
自收治确诊患者以来 , 感染二科主任秦恩强所在的科室 , 就承担了普通和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 , 这些患者中年龄最小的3岁 , 最大的85岁 。 其中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占到了35.7% , 但在他们的精心治疗下 , 绝大多数患者最终治愈 , 且随访提示恢复状况良好 。
“有的患者前期病情发展平缓 , 但在某个节点会突然加重 。 ”秦恩强告诉采访人员 , 这是新冠肺炎病毒与其他病毒相比更狡猾的地方 。 这就要求诊断治疗的关口前移 , 用ICU的理念去管理每一个普通患者 , 对具有高危因素患者的病情进行精准评估 , 早发现 , 早干预 。
有一名30多岁的患者 , 刚住院时只是轻微的肺部感染 。 虽然是轻症患者 , 但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引起了专家们的警惕 , 每天对其血液、心功能和肝肺等各项指标进行评估 。 入院第3天 , 该患者血清血蛋白和免疫淋巴细胞等指标突然进行性下降 , 早有防备的医护人员马上对他进行无创呼吸辅助通气 , 加强对各脏器功能支持对症治疗 , 几天后稳住了病情 。
78岁的患者田奶奶刚入院时 , 由于身患多种基础疾病 , 长期做透析治疗 , 胳膊上带有一些医疗导管 , 导管附近皮肤出现了感染 。 此后又相继出现了低体温、休克、严重凝血障碍等新发病情 , 生命危在旦夕 。
“为减少患者创伤 , 保留住患者的生命导管 , 来自多个学科的专家团队(MDT)先后为她会诊了30多次 。 这个MDT团队包括了呼吸、感染、重症、院感等方方面面的专家 , 大家集思广益 , 就某一个病人的治疗过程精准把脉 , 精雕细琢 , 就像绣花一样去看每一个病人 。 ”感染病医学部专家赵敏告诉采访人员 , 现在田奶奶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已经转阴 , 再经过14天的隔离观察就可以出院了 。
“因为新冠肺炎至今没有特效药 , 在疫情发展初期 , 精准的治疗方案就更为重要 。 多学科联合救治患者 , 让我们不仅关注患者疾病 , 更关注患者这一整体 , 也帮助我们实现了诸多重症、危重症患者的转危为安 。 ”赵敏强调 。
争分夺秒 , 同步开展科研攻关
科研攻关 , 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另一重磅武器 。
据采访人员了解 , 自收治患者开始 , 感染病医学部就成立了科研攻关组 , 在王福生院士带领下 , 充分发挥感染病医学临床救治国家队和“八一”队的专家技术优势 , 努力降低病亡率、提高治愈率 。 他们快速启动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第二批应急攻关项目 , 还运用“传统中医辨证诊疗融合现代分子对接技术” , 制定了“克冠一号”中医组方 。
推荐阅读
- 援助:春暖花开英雄归来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凯旋
- #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系统启用,两周接诊百余名患者
- 「风险隐患」北京要求评估集中医学观察点选址,有隐患的及时调整
- 昨天唯一新增本土病例在深圳,武汉一例境外输入!
- 『港台来信』澳门通报一例军团病个案:84岁男性双肺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
- 仲景宛西制药邀请名中医徐立然谈疫后健康管理
- 「态℃」但意大利病人还不能用,援意专家:华人愿意用中医药
- 【有种】农村有种“害草”,在中医眼里却是种“宝草”,今后看到要珍惜
- 「历史知事」密切接触者20人,到底怎么回事?,河南漯河出现一例本土感染
- 『央视』摩纳哥通报第一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