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读财经▲“长寿药”公司再爽约:被吹上天的100吨工厂投产计划或落空!

“暂时还未收到通知 , 一切以官方公告为准 。 ”3月31日 , 对于外界广为流传的100吨工厂将于即将投产消息 , 基、茵、港(GeneHarbor)京东客服回应工厂何时投产咨询时表示 。
β-烟酰胺-单-核苷酸(简称NMN)因在研究中可以逆转衰老 , 而常被人戏称为“长-寿-药” 。
基、茵、港(GeneHarbor)2017年采用“全酶法”技术将其成本下降9成 , 为应对频频脱销 , 2018年11月投建的100吨工厂备受市场关注 。 2年过去了 , 频见报端的“大型工厂”仍未见投产迹象 。
小白读财经▲“长寿药”公司再爽约:被吹上天的100吨工厂投产计划或落空!
文章图片
摄于2019年6月-余姚
一.“实验室”逆袭 , 科学家的华丽转身可靠吗?
自2013年 , 哈佛PaulF.Glenn衰老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发现NMN可帮助老年实验组增长近三分之一的健康寿命(作用通过头号辅酶NAD+呈现)后 , 基、茵、港短时间内引发不小关注 , 旗下该物质补剂甚至一度被称作“长-寿-药” 。 结合后期市场抢购、供不应求的现象 , 该企业一度在2018年再次投建了一家年产100吨的大型NMN工厂 。
然而 , 调查发现 , 近年来火热的基、茵、港仅仅只是半路出家做“长-寿-药”相的“原料厂” 。 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 该企业更多的是以“原料厂”身份示人 。 从2000-2017年 , 其核心业务在于用其优势技术“生物酶法”制销谷胱甘肽、海藻糖、腺苷蛋氨酸、辅酶A等物质 , 在2017年之前更多关注的是谷胱甘肽等物质 , 如2015年该企业曾砸巨资在江苏常熟投了家百吨谷胱甘肽工厂 。 纵使公司创始人王骏教授曾威斯康辛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博士执教于香港中文大学 , 旗下拥有几十位遗传学、蛋白质工程、生物化学、工业发酵、化学工程领域科学家 , 但知名度并不高 。
对此 , 有人表示担忧:一个实验室背景的科学家 , 两年内带领公司从“原料厂”向“长-寿-药”公司的转变 , 信得过吗?其客服回应道 , 产品通过了瑞士SGS、日本JFRL、美国的GRAS认证 。 GRAS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对食品补充剂的安全认证 , 具有较高信度 , 目前客户好评已超3万 。
二.投产时间一拖再拖 , 被质疑资金链断裂
随着热度攀升 , 核心产品频陷断货危机 。 公司总裁王骏教授 , 2019年与浙江省领导的交谈中表示 , “预计100吨新工厂投产后 , 将一定程度缓解供不应求现象” 。 对于新工厂的投建 , 不少消费者解读为“降价有望”并对新工厂持有高度期望 。 然而遗憾的是 , 2020年已过去四分之一 , 工厂仍未传出投产消息 。 翘首以盼的客户 , 纷纷猜测这是惜售“吊胃口” , 还是现金流遇挫投不了产呢?
从过去一年的经营状况来看 , 基、茵、港现金流尚为稳定 。 2019年 , 该企业曾多次因店铺销售额第一的业绩登上京东战报 , 且在过去一年除了建设宁波余姚工厂、开海港城实体店外 。 在并无大型基建支出或重大商业投资的情况下 , 所谓的“资金链断裂”可能并不大 , 疫情影响复工或是影响年初投产的主要因素 。
对于消费者关注的新工厂投产时间问题 , 也有人认为“仅是小问题” , 消费者真正该审视的应是自己所期待的新工厂投产后 , 是否真能带来利好?
三.新工厂投产 , 真能大幅降价吗?
对于“长-寿-药”投产 , 消费者核心关注点在于能否降价 。 虽目前看来 , 相比起日本单瓶2万的售价降了95%以上 , 可仍是中产阶级及以上消费群体的“玩物” , 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价格门槛不低 。 因此 , 部分人寄希望于新工厂投产后产能大幅增加带动降价 。
然而 , 业内人士认为降价期望落空概率较大 , 即使新工厂投产售价也不会带来很大改变 ,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国际范围内已落地的抗衰老技术稀缺 , 大部分科研成果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二、相较于其他抗衰老技术 , 爱沐茵已占据明显优势 , 就连仅针对局部组织的干细胞治疗就已卖至60万一针的天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