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成避险资产?当心交易平台“拔网线”

每经编辑 赵云    
很多投资者梦想着通过投资虚拟货币实现“一夜暴富” , 殊不知到最后却被不法分子骗取了钱财 。
4月2日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参与境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投机炒作的风险提示” 。
 
虚拟货币成避险资产?当心交易平台“拔网线”
文章图片
“虚拟货币是超越黄金白银的避险资产”?
实际情况……
文章称 , 2017年 , 人民银行会同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 , 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和ICO行为是非法金融活动 , 并开展清理整顿工作 。
为逃避监管打击 , 一些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注册或将服务器设置在境外 , 继续从事相关活动 。
【虚拟货币成避险资产?当心交易平台“拔网线”】互金协会揭秘了这些平台的“骗钱秘籍” , 主要有几种 。
第一 , 创造各种噱头吸引眼球 , 近期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较大 , 有平台炒作“虚拟货币是超越黄金白银的避险资产”概念 , 而实际情况则是其价格大幅下跌致使消费者损失惨重 。
第二 , 伪造交易量 , 这些平台通过机器人程序刷量、篡改数据等行为 , 营造出虚拟货币交易市场的“繁荣”假象 。
 
虚拟货币成避险资产?当心交易平台“拔网线”
文章图片
近期比特币价格走势(截自Coin360)
根据互金协会通过对部分平台的交易数据抽样分析 , 有40多种虚拟货币交易日换手率超过100% , 70多种日换手率超过50% , 在币种交易单价和市值均不高的情况下刷出巨额交易量 , 还有平台直接采用粗陋手段 , 爬取其他平台信息 , 完全复制伪造交易量 。
消费者被骗入场后 , 平台则会采用各种操纵市场手段侵占消费者财产 , 主要包括一下三种方式:
一是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 , 平台通过高买低卖 , 高频交易等恶意操作程序侵占消费者财产 。
二是平台使用横盘、拉盘 , 砸盘等技术手段操纵交易 , 消费者完全不知道实际交易情况 。
三是平台常通过宕机、拔网线、冻结资产等手段使交易突然停滞 , 参与杠杆交易的消费者因无法主动平仓引发爆仓而损失惨重 。
由于“出海”经营 , 这些平台运营主体较为隐蔽 , 其通过频繁变更网站域名和服务器地址 , 以及采取线上导流线下交易等方式 , 逃避监管部门打击 , 其运营主体注册地、办公地以及业务开展区域常常不同 , 消费者往往无法确定运营者身份 , 一旦发生财产损失很难追回 。
因此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郑重提醒: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监管规定 , 不参与虚拟货币交易活动及相关投机行为 。 会员机构还应恪守行业自律要求 , 主动抵制非法金融活动 , 不为其提供便利 。 广大消费者应主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 不要盲目跟风参与相关投机行为 , 如发现有任何机构涉及此类非法金融活动 , 及时向有关监管部门或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举报 , 对其中涉嫌违法犯罪的 , 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
什么是“拔网线”?
此前的3月22日 , 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微信公众号曾发文警示投资者 , “擦亮眼睛不要被虚拟货币交易平台骗了” 。 该文称 , 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常见套路是 , 先通过虚拟交易骗取客户入场 , 再通过操纵市场价格和恶意宕机使客户被迫爆仓 。 很多投资者梦想着通过投资虚拟货币实现“一夜暴富” , 殊不知到最后却被不法分子骗取了钱财 。
 
虚拟货币成避险资产?当心交易平台“拔网线”
文章图片
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究竟是何“套路”?其实 , 这些伎俩并不新鲜 。
套路一:机器人刷量 营造虚假繁荣
在客户眼中 , 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交易量越大 , 证明平台的人气越高、可靠性越强 。 殊不知 , 交易量也可以作假 。
相关市场调查发现 , 前三大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平均换手率分别为13.25% , 8.33%和6.15% , 都大幅高于国外持牌交易所的平均换手率2.37% , 分别高出5.6倍、3.52倍、2.6倍 , 说明交易平台存在采用机器人刷量的重大嫌疑 。 此外 , 随机抽取几家大型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交易金额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 发现交易金额中某个数字的出现频次呈现异常翘尾现象 。 专业人士指出 , 这表明这些数据经过了人为修饰 , 并非自然交易的结果 。
实际上 , 虚拟货币交易平台通过虚假交易刷出庞大的交易量 , 可以在一些在虚拟货币领域被投资者使用较多的网站上获取更高排名 , 获得更多的关注 , 营造出一种繁荣的市场假象 , 从而吸引客户入场 。
套路二:恶意宕机 操纵市场价格
某些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还相互勾结 , “组团”操纵市场价格 , 欺骗投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