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中国】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十年追踪


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推送我刊连载《複眼で中国を見る》中的文章 。 作者邢菲是一位年轻的纪录片导演 , 她在日本留学、生活了十余年 , 期间为日本NHK电视台拍摄了20余部介绍中国的纪录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感人故事丰富了日本受众对中国的认知 。 作者希望可以通过这些故事 , 向大家展示一个国际视角下的中国 , 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来自现场的感动 。 本期的故事围绕独生子女政策展开 。 在政策实施的30余年间(1979年至2016年) , 中国诞生了约2亿人 。 作为他们中的一员 , 邢菲以一名纪录片导演的视线 , 追踪了两个独生子女家庭10年的变化 。
在上海一座普普通通的公园里 , 抱着几个月大的婴儿晒太阳的 , 给2、3岁的孩子喂水的 , 追着4、5岁的孩子四处跑的 , 是一群50多岁、60多岁、甚至年逾古稀的老人 。
“在上海都是爷爷奶奶 , 外公外婆照顾孙辈啦 。 ”
“独生子女哪里会照顾孩子啊!”
对着我们的摄像机镜头大发“牢骚”的 , 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们 。 而他们从小被称作“小皇帝”的子女们 , 现在已大多成为父母 , 肩负着工作和养育后代的双重压力 。

【人民中国】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十年追踪
本文插图

说起对独生子女一代的恶评 , 我从小深有体会 。 “自私”“缺乏独立性”“孤独的一代”等等 。 记得小时候有一篇文章报道了中日夏令营里中国小朋友自己连鞋带都系不上 , 完败给事事独立的日本小朋友的情景 , 并预言如果这样下去独生子女一代将会成为“垮掉的一代” 。 从小被父母严格要求的我 , 对此并不太服气 。 2010年前后 , 独生子女一代再次引发争议 , 遭遇批判 。 原因是很多人都把照顾孩子的事情完全交给了自己的父母 。 日本媒体对此的相关报道 , 让独自带娃的日本超人妈妈们表示不可思议 , 但似乎又有那么一点点羡慕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2010年我向NHK提出了去曾经独生子女政策实施最严格的城市――上海采访的企划 。
接受我们采访的是两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家庭 。 那时小杨和妻子小张再有三个月就要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宝宝 。 小杨的妈妈在他们的小家附近住 , 每天清晨都会准时赶到小杨家里洗衣做饭 , 几乎承包了所有的家务 。 在采访小杨时 , 我单刀直入地问他 , 你觉得自己是小皇帝吗?小杨笑笑说:“我应该算是 。 我父母对我非常宠爱 。 只要家里经济条件允许 , 我小时候能够得到任何我想要的东西 。 他们愿意做 , 有时候我不让他们做 , 他们还不高兴 。 过来照顾我就是一种生活习惯 , 对他们来说其实很难改掉 。 所以我也乐得坐享其成 。 ”

【人民中国】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十年追踪
本文插图

虽然价格不菲 , 但不少人还是选择让宝宝在月子中心接受专业、全面的护理 。 (来源:新华社 )
拍摄期间 , 小杨夫妇和他的父母一起参观了那时在上海刚刚兴起不久的月子中心 。 在那里宝宝们可以得到专业医护人员24小时的精心照顾 。 新人妈妈们可以享用五星级酒店厨师配置的营养均衡的餐食 ,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喂奶、换尿不湿 , 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练习产后瑜伽以尽快恢复身材 。 一个月近4万元人民币的费用 , 相当于在外企工作的小杨夫妇一个月的收入 。 小杨父母家里已经准备好了婴儿床和各种婴儿用品 , 宝宝出生后爷爷奶奶将肩负起带娃的重任 。
另一组家庭是有一个两岁儿子的小林和丈夫小陈 。 在外企工作的小林 , 下班到家要晚上7点以后了 。 而同在外企工作的丈夫经常要深夜儿子熟睡后才能到家 。 照顾孩子的工作几乎全部落在了孩子奶奶和保姆的身上 。 虽然平时工作忙 , 小林周末一定会亲自带儿子去参加早教班 , 为的是让孩子在入学时能够比同龄人处在有利的地位 。 两口子终日忙碌过上了想要的物质生活 , 但小林最大的遗憾就是儿子出生以后晚上从来不肯和她一起睡 。 为此小林感慨地说:“小孩小的时候 , 妈妈最好还是能够陪在身边 。 自己还有一些能力能够赚些钱 , 就还是想去工作 , 让家里人过得更好一些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