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MCU的路在何方?( 三 )


早年 , 国产MCU在ARM内核方向的一个重要发展分支是做欧美品牌的兼容替代 。由于与被替代品的价格差较明显 , Pin-to-Pin甚至是Register-to-Register替代方便 , 存量市场给初入者带来了业绩的快速成长 。
随着进入者越来越多 , 替代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 这门生意越来越不具有可持续性 。不过我们也庆幸的看到像华大半导体这样有特色的MCU厂商开始自主定义和开发更有差异化更有竞争力的ARM MCU产品 , 这样的践行也给华大带来了业务的飞速成长 。我们也看到类于泰矽微这样深入行业 , 深入市场和应用 , 致力于定义物联网时代新的MCU形态的创新型初创公司 。
摸索中前行的国产MCU更应回归商业的本质---盈利 。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态 , 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销售 。
0 1从产品开发出发 , 认真打磨
一颗小小的、看似简单的MCU芯片内 , 从数字到模拟集成了超过50个的核心IP 。尤其是模拟IP , 每个IP都需要工匠般的精心打磨 , 长时间的大量仿真 , 不断的调整电路和参数 , 不断的流片 , 不断的迭代 , 开发没有任何捷径 。
MCU看似简单 , 但因为其通用型 , 在应用场景上非常多样化并难以预测 。而大量的出货又要求产品的高度一致性和低不良率 。这就要求电路的设计需要具备更好的容忍度 , 容忍一定的工艺偏差 , 容忍不同的温湿度和电磁工作环境 , 容忍各种外设组合工作下的稳定性 , 甚至需要考虑外围应用设计的容错性 。这才具备了可靠性 , 高品质MCU产品的基本要求 。
0 2后MCU需要更精准的产品定义
无论是像Microchip这样成功的践行者 , 还是像Tinychip这样专注于精准定义MCU+并初获认可的探索者 , 都是这个方向的典型代表 。产品给芯片原厂带来的是利润 , 而给客户带来的是价值 。只有更高的附加价值才会带来高额的利润 。物联网的到来则把MCU的产品重新定义从一个基本准则推升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 。
0 3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尤为重要
物联网本身就具备超长生态链的典型特征 。MCU的生态与物联网生态的重叠、衔接与融合将会起到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作用 。拥抱生态 , 融入生态 , 拥有生态是与欧美品牌MCU厂商进入正面交锋的基本条件 。
0 4芯片国产化的大背景助推
芯片国产化推动着技术与资本的化学反应 , MCU作为一个颇有争议的方向 , 其反应程度并不算剧烈 。而在物联网这个催化剂下 , MCU自身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 无论是叫“后MCU”也好 , 或者是Tinychip所定义的“MCU+”也罢 , 先知先觉的资本已经开始悄然布局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 , 只要碰上认真踏实做事的团队 , 靠谱接地气的创始人 , 大胆出手 , 一定能投出平台级的新型MCU公司 。
0 5国内MCU的市场前景可期
国内MCU市场高达400多亿人民币 , 如果进一步融合应用侧形成MCU+的形态 , 加之基于物联网应用的爆发 , 未来的千亿市场是可以预期的 。如此庞大的市场可以容纳多家国产芯片的存在 , 厂商更应立足于自身优势 , 避免一窝蜂的相互踩踏 。毕竟 , 利润才是商业的本质 。
在国产MCU领域 , 出现平台级芯片公司的前提条件是可以与欧美品牌正面竞争和抗衡 。目前来看无论是产品还是生态都尚存一段差距 。除了逐步补齐差距外 , 在物联网爆发之际 , 从新兴市场切入 , 深耕行业 , 走MCU+的道路或许是弯道超车的良机 。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