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双 乘新基建东风,国双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复苏发展

早春三月,在全国面临整体经济下行与疫情困扰的双重形势下,“新基建”适时登场,透露着强烈的提振加速信号。
“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区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直指科技端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七大领域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让人眼前一亮,于大众消费者而言,它直接关系着衣食住行基本需求,参与感触手可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东风来袭,带来了驱散疲软、迎接阳春的信心与憧憬;而对于国双这样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而言,通过数据驱动与技术赋能,让“新基建”政策更好地惠及行业客户、推动汽车行业转型升级是我们此时的努力方向。
【国双 乘新基建东风,国双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复苏发展】“大势所趋,可你为什么不选择新能源汽车?”
能源绿色化是全球坚定意志,以电池取代燃油发动机成为主要驱动力,将改写100多年来汽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新能源汽车代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国双 乘新基建东风,国双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复苏发展
文章图片
2015年以来,在众多正面政策的催熟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高歌猛进。反观当下,随着近两年购车补贴大幅退坡,新能源汽车销量飞转直下,加之疫情突袭、需求疲软的多面夹击,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阵痛”。
在由政策驱动转向行业自驱的过程中,何为打击消费者购车积极性的罪魁祸首?究其根本还是体系化的产品能力,硬件上如车型升级、能源续航,软件上如智能驾驶,服务上如网联服务、智能交互、远程操控等。其中,能源补给与续航里程所造成的“里程焦虑”,让现阶段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持“币”观望。
A:“充电桩的普及程度还不够,不是在充电,就是在找充电站的路上。所以,请容我礼貌地拒绝。”
B: “表显剩余里程120公里,上班来回要至少80公里,这个剩余里程究竟够不够用?常常会有这样的担忧。”
对于更便捷的能量补充、更精准的续航预测能力,市场呼声迫切。
“新基建”发力,加强能量补给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能量补给刚需,充电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早期市场各自为战的格局下,投入成本高、利用率低下、共享观念淡薄的情况愈演愈烈,导致全行业陷入盈利困局。历经浮沉曲折,充电桩行业逐渐冷却,如今依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一块短板。
根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的目标规划,到2020年底,新增分散式充电桩预计超过480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0万台,私人充电桩430万台,以满足全国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这意味着,到2020年底,我国的车桩比基本要达到1:1的水平。而据相关行业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实际的车桩比约为3.1:1,远低于预期规划,缺口巨大。
在旺盛的需求之下,“新基建”适时启动,埋下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的种子。国家政策拉动,社会资源和资金大幅投入,新能源充电桩行业再次搭上高速发展的快车,给消费者带来了对便捷的充电新生态的无限憧憬。
黑科技加持,破解里程焦虑
除了充电困难引发的焦虑,剩余续航里程误差大这一弊病,同样蚕食着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信心。
新能源汽车剩余续航里程的测算一直是业界顽疾,这个数据不仅与车辆本身的电池容量、能量回收系统等有关,还会受到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路况、载重、驾驶习惯、车内电器使用等。千变万化的影响因子让精确显示剩余续航里程难如登天。如何破解?黑科技IES的诞生终于带来了答案。
IES(Intelligent Energy System)智能能量系统是国内首款电动车能耗预测软件,由上海汽车集团技术中心、斑马技术网络有限公司、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国双”)共同开发。IES的计算模型基于10000名电动车真实用户、不同季节、不同路况的近1TB能耗相关的出行数据,由国双数据科学家结合车辆自身特性,采用针对性自研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模型训练和测试,得到了专利模型,并在多个地区、不同路况和气候环境下,实际行驶测试了20000多公里,最终确认模型符合上线要求。并且,高真实性、准确性、通用性成为其亮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