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丹凤初升( 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六爻中 , 宇文恺是比较尊崇九二、九三和九五高地 , “九二置殿”、“九三立百司”、“九五贵位” , 然而 , 大明宫的规划者却偏偏选择九一高地(狭义龙首原)建筑大明宫 。这说明 , 唐代选择宫址 , 除了按常规思维考虑建筑物的象征意义外;同时地理环境也是极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
此次建设 , 奠定了大明宫的基本建筑格局 。大唐皇室从太极宫迁入大明宫 , 开启了大明宫做为大唐帝国新的政治中心的序幕
三、永徽之治
太宗的“贞观之治”为唐高宗即位后创立盛世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唐太宗末年的辽东战役使“贞观之治”出现了危机 , 李治登基后 , 永徽四年(653) , 江浙一带就爆发了陈硕真领导的农民起义 , 阶级矛盾再次尖锐 。永徽四年(653) , 房遗爱、荆王李元景及吴王李恪等谋反 。事发 , 房遗爱被杀 , 李元景、李恪及高阳公主等均赐死 , 高宗皇位由此得到巩固 。
李治虚心纳谏、勤于政事 。登基之初 , 李治就把唐太宗时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 , 勤勉执政 。即位之后 , 重用太宗旧臣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 。君臣上下萧规曹随 , 照太宗时法令执行 , 颇有贞观之治之遗风 。
在官员选举制度方面 , 唐高宗李治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科举制度 , 并对这个国家首要的官员选举制进行了彻底改造 。八世纪盛唐时期实行的选举制度基本上是高宗时期传下来的 。
在律法建设方面 , 唐高宗永徽时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他敕令修订了《永徽律》 。《永徽律》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 , 为后世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高宗继续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轻徭薄赋是永徽年间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 。永徽时期人口继续增长 。全国人口从贞观二十二年(648)的360万户 , 增加到永徽三年(652)的380万户 。唐高宗永徽时期 , 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 , 社会秩序良好 , 人民安居乐业 ,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物价也相当便宜 。永徽五年(654) , 粮食大面积丰收 , 洛州地区粟米每斗两钱半 , 粳米每斗十个铜钱 。
李治登基后 , 文治武功并举 。李治即位之后完成的第一件伟业 , 是用兵西域 , 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叛乱 。为了平定这场叛乱 , 李治用了9年时间 , 发动了三次远征 。平定贺鲁后 , 李治在西突厥故地 , 设濛池、昆陵二都护府 , 唐朝的势力进一步越过葱岭、碎叶川 , 正式进入中亚内陆腹地 。濛池、昆陵二都护府 , 位于中亚碎叶川(今中亚的楚河)东西两岸 , 下辖许多羁际府州 , 于倒以西、波斯以东、以及乌浒河(今阿姆河)以北的昭武九姓之地 , 都归其统辖 。
永徽元年(650)九月 , 高侃擒突厥车鼻可汗 , 平定漠北 , 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 。永徽二年(651)正月 , 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破乙毗射匮可汗 , 自立为沙钵罗可汗 。七月沙钵罗可汗攻入庭州 , 遣梁建方讨之 。永徽三年(652)正月 , 唐军在牢山之战中大败贺鲁军 。永徽六年(655) , 唐遣程知节西击沙钵罗可汗 , 从此连年用兵西域 。至显庆二年(657) , 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 , 沙钵罗奔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带) 。被擒 。西突厥亡 。高宗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 。次年 , 徙安西部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 。
永徽六年(655) , 高句丽与百济联军攻新罗 , 新罗遣使乞援于唐 , 李治遂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 。至龙朔三年(663) , 唐大将刘仁轨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于白江口 , 唐军占领百济全境 , 其国王奔高句丽 。
唐高宗时期 , 唐朝的疆域扩张到了极限:东起朝鲜半岛 , 抵达日本海;西临里海 , 占有半个中亚 , 抵达阿拉伯;南至越南横山 , 越过北部湾 , 占有半个越南 , 抵达中南半岛;而北部则越过贝加尔湖 , 占有整个蒙古 。李治在位34年 , 这个时期大唐疆域达到最大化——1350万平方公里 , 而保持近1250万平方公里的时间就有32年 , 直到李治驾崩的时候 , 这些领土都还在 。
推荐阅读
- 「丹凤」商鞅封地,贾平凹故里,距离西安170公里的丹凤县旅游攻略
- 『』《猎狐》:还记得大明湖畔的黄鹤和小姨子吗?
- 『创意婚礼精选』新郎西装搭配技巧——穿对了帅过大明星
- 『许曦文』小S女儿许曦文,丹凤眼圆鼻头高级有气质,撞脸韩星金高银
- 「穿衣搭配之道」小s大女儿晒写真,贾静雯女儿夸她太棒,同学问能跟大明星拍照吗
- #美白#暗黄的肌肤要美白,大明星们用什么样的妙招,让肌肤白皙透亮的?
- 「肌肤」暗黄的肌肤要美白,大明星们用什么样的妙招,让肌肤白皙透亮的?
- 『壁咚大明星』@UNINE_管栎 的自拍三部曲
- ##能帮你控制血糖的“十大明星食物”,可别小瞧他们!
- 乐无愁■丹凤晒晒:写给六岁孩童宋宇(七绝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