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废物处理短板亟待补齐,多地立法加快建设步伐( 二 )


采访人员看到 , 医疗废物回到厂区立即进入焚烧炉 , 通过监控大屏 , 焚烧系统共有3条流水线 。 其中 , 从各个医疗机构运回的涉及疫情的医废周转箱 , 由机器自动抓取 , 送到专门一条处置线 , 经过消毒后 , 再被送入上千摄氏度的回转窑 , 进入二燃室充分燃烧 。 燃烧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 , 产生的废气经过净化后达标排放 。
“疫情防控期间 , 要确保医疗废物收运处置无死角、零疏漏、全防控!” 上海环境集团固废处置公司总经理李传华说 , “为保障涉及疫情医废处置安全 , 我们制定了收运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等机构的收运处置方案 , 增设了15条夜间专线 , 专人专车收运涉疫情医疗废物 。 而普通医疗废物白天收运 , 最大限度减少接触风险 。 ”
“但应急型的医疗废物处理并不是长久之计 。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 , 由于目前专业处置机构不足 , 跨区域处置时导致医疗废物转移运输环节缺乏有效的联合监管机制 , 对于山区等偏远地区 , 医疗废物运输路途长 , 有效监管难 , 更是存在一定的环境隐患和风险 。 此外 , 一些处置机构处置设备年久失修 , 在处置医疗废物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的情况 , 还有一些处置机构存在超负荷运营 , 不能做到日产日清 , 导致医疗废物堆积 。
对此 , 国泰君安分析师徐强表示 , 医废处理是一场战疫的隐形战场 , 目前医废产生量和处置能力之间还存在较大的缺口 , 而未来为了应对像此次疫情一样的突发情况 , 处置能力的规划必然要超前 。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研究员肖海燕也表示 , 我国大量的医疗废物并未得到规范处理 , 医疗废物处置的乱象报道屡见报端也是不争的事实 。 她表示 , 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年相关数据可得知 , 全国各省(市)除北京、上海以外 , 基本都存在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不足的情况 。
徐强说 , 根据我们保守测算 , 我国2018年约产生医废168万吨 , 而2018年全国医废持证企业年实际处置医废98万吨 , 仍有相当部分的医废没有经过集中处置而被自行处置或流入其他渠道 , 风险相对较高 。 本次疫情将提升政府对医疗废物处置的重视程度 , 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的短板 。
我国医疗废物处置将升级
邹庐泉表示 , 此次疫情所暴露的医疗废物处置短板 , 并不仅仅在于处置能力 , 还在于收运处置的信息化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 他建议 , 当区域医疗废物日产生量大于10吨时 , 可以建设回转窑焚烧工艺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当区域医疗废物日产生量小于10吨时 , 建议与当地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混烧处置 , 或者消毒后进入生活垃圾焚烧厂进行共处置 。
值得一提的是 , 对于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短缺 , 中央层面已有所关注 。 2月21日 , 中央政治局会议便提出 , 要补齐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理的短板 。
日前 , 国家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十部门印发《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显示 , 截至2020年底 , 我国每个地级以上城市至少建成1个符合运行要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到2022年6月底前 , 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分布、服务人口等因素设置区域性收集、中转或处置医疗废物设施 , 实现每个县(市)都建成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 。 鼓励发展医疗废物移动处置设施和预处理设施 , 为偏远基层提供就地处置服务 。
“从基层来看 , 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的特点 , 其医疗废物处置成本高、监管难度大 , 是医废处置管理的薄弱环节 , 更要加强监管 。 ”有业内人士说 。
也正因为如此 , 多地正式发文或立法 , 以进一步提升医疗废物处置能力 , 加强监管力度 。 3月26日 , 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正式表决通过《山东省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是全国第一部省级层面关于医疗废物管理的专门地方性法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