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以后想研究理论的人本科阶段需要进实验室吗

【对于以后想研究理论的人本科阶段需要进实验室吗】 谢邀。我算是生物类,不懂物理,只说我们实验室。我们实验室有本科二年级就过来做实验的,目前已经有一个小姑娘有了篇一作SCI ,分数虽然不高,两分多,但是她凭着那篇文章已经拿了学校很多奖学金了。我觉得如果你想以后去国外PhD,科研经历和成果很重要,但是你要向学长学姐打听好哪个实验室比较好,我们实验室虽然不是很大的实验室,但是只要你做出成果来,本科生发一作文章没有任何问题,一篇你自己的一作文章,比那种挂名的三四五作要有含金量的多,导师不是傻子。但是我也听说过一些本科小朋友去了导师不太nice 的实验室,结果白干活什么成果都没有的……
总之,如果你的目标是从事基础研究,我非常建议你在不耽误本身学习的情况下进实验室,但是要找一个好导师。
■网友的回复
进实验室和研究理论没有必然联系。想要申请国外名校的博士项目,没有科研经历的话你的竞争力大打折扣。毕竟博士就是搞研究的,招进来一个要是啥都不会,岂不是很浪费导师的精力和财力。至少你得有些研究经历或者竞赛经历,以表现出自己对科研的热情吧?硕士项目要求低很多很多,除非是大名校。但搞理论的去学个硕士没啥意义吧。至于发论文。。。现在国内本科生发论文这么容易了?我们当年也就只能进实验室做做project,发论文的本科生凤毛麟角。
■网友的回复
其实我也想问你这个问题?说说我自己的想法吧我昨晚头脑一热跟老师发消息说我想进实验室参与科研工作,老师很机智没有立马答应我。今天上午去找老师聊,发现我以为的不是我以为的,在我之前通过学院网站来看,我记得这位老师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应该是我最感兴趣的,可是和他当面聊过后,我发现他们实验室里做的东西我并不感兴趣,感觉没有做下去的动力,而且老师也指出我编程不熟练的话在项目里很难深入下去,算是委婉拒绝了吧。然后老师很机智地让我去找一位他带的博士生,让他布置一些小任务,找他学一学调设备,记录数据,出错了找找问题之类的。我觉得这不就是充当了廉价劳动力吗?做这些工作对我而言意义不大,特别是有可能不得不长期做下去。在国内,特别是本科,老师是不太可能专门为了你一个人专门腾出资源让你去搞研究,肯定是帮他打打工,甚至不是帮他打工,只是帮他的博士生做点他们自己不愿意干的义务劳动而已。我的专业特点是各方面的工程技术都涉及一点,所以我很难确定自己的方向,当然我现在确定了自己的读研方向,感觉和我本科专业研究方向截然不同了。我可能也更喜欢搞理论研究,那么数学、物理必须特别好,计算机作为工具也得会(软件编程基础)。英语水平也是怎么提高都不过分。所以我其实有很多可以通过自学来提高,上述的这些理论学习,一张纸一支笔加上思考就够了,比我去实验室打打杂强多了,这些你自己独立思考也算是研究,也能得出理论成果发表文章,不一定非要进实验室,能进自己喜欢的当然最好。如果你现在就有这种要不要进实验室的疑虑,我觉得你不用勉强自己,我是准备在国内读学硕,攒科研经历再申国外PhD,而且国内读硕期间有机会出国短期学习。能够直接与国外导师接触对申请最有帮助,而国内的科研经历应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如果去了自己不喜欢的实验室,做一些意义不大的工作(也就是这个工作完全可以被别人取代,有你没你无所谓),那这样的科研经历在国外导师看来有何意义呢?纵使简历上写得天花乱坠,几封邮件交流下来,国外导师一眼就能看破。其实比所谓的“科研经历”更重要的是你是否能打动国外导师,你能否用语言和思想的魅力显示出你能恰好融入属于他们的学术圈子,如果你能表现出这样的思考深度和学术素养,我觉得这些比科研经历更能说服人。国外导师看科研经历无非是想考察一下你的研究方向能否融入他们的大的研究方向,二是考察你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不是说你会调几个设备、焊几块板子,别人就会要你,这种技能一教就会的好不好,完全可以去国外再培养)既然是团队协作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实习经历体现。如果你对实验室里的东西不感兴趣,那又怎么做得出成果,发的了论文?这段时间反复觉得自己上大学竟然没做过科研,心急。有看到上有人大二大三就到处跑实验室申项目,学到了自己所有想学的东西,我也很羡慕,可我终究不是那样的人。这些人是少数,而且很幸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和合拍的老师。他们做这些工程完全不会感到枯燥。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人还是正常的,是为了找工作被迫读研的,所以考研的人哪有时间去实验室搞科研,他们也只是等着读研的时候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做,有时候还敷衍塞责,很少有搞科研的热情和兴趣,这是我国社会已经高等教育的通病,看起来我们好像培养出了很多研究生,可他们有多少是真心想做研究的,如果只想工作,本科就完全可以,只是我国社会把学生都推向了那一步。我修的教育学双学位,讲工程教育的老师(很有经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说到:曾经哈佛大学本科生院的院长受邀来我校访问,在我校教育研究院做了报告,我校有老师提问他哈佛本科生的上研率有多少?(当时这位老师应该是想以此得出哈佛本科生教育的优秀程度)那个外国人一开始没听懂,最后大声回答道:“This is Harvard,Harvard!…”他说哈佛的本科生一毕业就被各大公司抢走了,还读什么研究生?我觉得吧,读研究生毕竟是少数人的游戏,而国内因为社会浮躁的风气,研究生培养已然有些病态,而且重量不重质了。所以你真的想搞理论研究的话,进不进实验室就完全看你的兴趣了,没有兴趣就没有热情,很难产生动力。当然搞理论的也有实验室,只不过被固化的工科思维给忽视了罢了。祝愿您能找到合适的实验室和老师。你不妨也可以参考一下钱学森的事例,他当初就因为受不了MIT太重视动手实践而忽视理论,于是离开MIT依然前往理论研究氛围浓厚的加州理工,追寻冯卡门,两人一拍即合。钱学森在MIT拿到硕士学位,在加州理工拿到PhD,我猜他本来是计划直接在MIT攻读博士学位的。钱学森也不排斥工程实践,只不过首先要满足他的理论研究兴趣,给他提供理论研究所需的一切。钱学森后来在中国做出了无比大的贡献,领导了两弹一星,这些仅仅靠理论是不够的,说明他并没忽视工程实践,同时说明先把理论搞好,再在此基础上从事一定程度的工程实践,就能成为钱老那样的一代大师。而钱学森的理论研究兴趣是从小开始的,一直到大学本科他课余的时间都是在图书馆里阅读科学文献,独立思考(你看,我印象中他本科阶段也没进实验室呢)而他的真正自主接受的工程实践的能力的获得,我觉得应该是源于他在加州理工参与的课外小组(名字好像叫:敢死队,火箭小组),他主要负责数学计算等工作,在这其中他与动手能力强的人相互配合,显然他就更有机会受到基础的工程实践训练,而这些都是建立在他感兴趣、有热情投身于其中的基础之上的。我不知道MIT现在的工程教育是否还会令钱学森反感,但是肯定不会是钱学森所描述的当时那种学生被迫接收的情况了。私以为MIT之类的世界顶尖工程名校给学生尽可能地提供了一切可以用到的资源,例如24小时全种类实验楼,丰富的课外学生科技小组(国内也有,但管理的质量如何,你懂的),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兴趣做自己喜欢的研究,不受限于专业、学院……而学校是尽一切提供支持的(MIT、Cornell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跨学科的实验室(各学院联合)特别多)世界名校的本科教育的共同点便是:希望你能成为完整的人,而不是学习机器(或者“打工者”,括号里我自己加的)上海交大生存手册(好像有这么一本书)还说道:国内绝大部分大学的本科教学,不是濒临崩溃,而是早已崩溃。在此我无意争论是否复旦、中科大或者清华、北大比我们崩溃得更少一些——这种争论是没有意义的。……这也就造成了社会上的普遍共识:进大学就主要靠自学,你还像高中那样怪学校和老师没教好?说着说着竟然有点跑题了,请不要介意,这是我的第一篇如此长的答案,算是对自己长久思考的一次梳理吧。祝愿题主能申到满意的学校,也祝愿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啊!
■网友的回复
我现在大二天天混实验室出国无望,保研无望,等着考研主攻图像信息检索没事参加点比赛。
■网友的回复
谢邀。如果你以后打算申请PhD,做科研是很重要的。PhD is all about research。教授们在看你的申请材料的时候不会特别在意你分数(当然我这样说是你的分数都够高的情况下),决定你录取的就是你的科研背景。第一是看你科研背景有多深厚,发了多少论文,多少一作,做了多少会议论文和发言,在实验室都搞些什么等等。第二他们会看你的科研和他们的是否符合。所以申请PhD其实选校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真正特别符合的选择也不是特别多。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帮助
■网友的回复
楼主目前大三,还是应该打好专业基础,多丰富自己的知识。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支撑,想参加科研项目和发表文章是非常困难的。楼主提到申请奖学金或者交换项目都会考察科研经历,因为科研背景是最直接反映你的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的证明。但如果是没有导师指导师兄师姐各忙各的情况下,泡在实验室也没有多大意义。楼主可以多搜集科研的相关资料,多看专业文献,同时参加线上科研等课程,来丰富自己入门科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