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样定义道德?

没被邀请过,就不谢邀了。
看过乔纳森海特的《正义之心》,他还有一本值得看的书叫《象与骑象人》也值得一看。 再个人的角度,对道德和人格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书是马斯洛的《人性能达到的顶点》。
读书时接触过很多变态心理的案例。我的方向是青少年犯罪心理,在监区工作时,做的犯罪心理矫治,所谓的改造和洗脑。
工作中遇到了很多看似很没有道德底线的,大众口中所谓的罪大恶极,道德沦丧的犯罪人。有弑父的,有强奸生母的,等等看似毫无道德感的。
有句话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但是越来我越感觉,这句话应该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因为我们会发现,心理形成的因果论,每一个看似很无道德感的人,他必然是社会与环境,他成长中所接收的信息导致他这样。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人格,先天决定的可能是气质,而性格以各种观念,皆为后天形成的。
讲到这里,并不是为这些在社会标准、道德标准以及法律标准层面,犯了错误的人开脱或者找理由。
因为在人类的环境里,与其他弱肉强食的动物界。一个很明显的群居动物的不一样的标准是:动物被天敌吃掉,是正常的;动物侵犯了别人的领地也是正常的。
而人类的社会环境中,做了危害他人的事情就是不正常(其实应该是不应该去做的)的。显然不应该和不正常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出生时是一张白纸,在成长环境中,学习了一些技能,学习了一些观念。认知体系中形成了各种认知,构建了犯罪人格、犯罪心理。
然后用这些学习来的方式方法处理遇到的问题, 突然某一天外界告诉他,这么做是不对的,不应该的。 但是从很小的时候,所有人都告诉他应该这么做。
首先这个个体,在我看来,他本身是没有错的。那么到底是他所在的环境的道德观不对,还是整个社会的道德观不对。 看多了立法心理学和审判心理学的知识, 会觉得很多法律,包括道德伦理。 对很多个体是不公平的。 而人类生活的这种社会,充满了很多不公平。 记得有一本犯罪心理学的基础书里讲犯罪人格,讲到这么一个故事。
非洲的某个部落,19岁成人仪式,会被送到敌对部落。 要么死在敌对部落,要么杀掉一个敌对部落,提着一个敌对部落的人头回来成为英雄。
这种事情发生在很多国家,不会成为英雄,会成为杀人犯。
很多同类型的故事,讲的是环境对一个人的人格的影响。 人在环境中,被剥夺了很多天性,需要去适应的太多。
好的,我们大概知道了人格是如何形成的,绝对因素是后天环境影响。 当然,道德观是人格的一部分。
而如何定义道德高低?
我记得李玫瑾老师的一句话。 人类不应该去改变世界,而是适应世界。
我认为人类改变世界的前提, 是适应世界。
无论做心理咨询工作,还是做心理学的某些方向的工作。
前提都是要了解这个个体,只有理解他,才能包容他接受他。
----------------------------------
好的,开始回答题主的问题。
顺便再问多一个问题,道德感太过强烈(他是这样评价我的)是否是件好事? 比如说我受不了别人乱丢垃圾,受不了愤青们骂国,受不了欺软怕硬等等。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是不会袖手旁观的,用正常人的话来说就是多管闲事。我会把朋友丢掉的垃圾捡起来丢去垃圾桶,我会和那些骂国的人争执,会和欺软怕硬的人斗争,帮助弱者。所以有时候也搞得自己伤痕累累。
并且我发现太过于正直的人出到社会其实都不是那么混得好,真的是这样吗? 但是我总是受不了,忍不住。
这个问题, 我可以讲一个我的,我朋友的故事。
我第一份实习工作是在监区,然后因为性格原因,加上工作太乏味,或者觉得无法学以致用。后来转到刑侦队,因为小时候是一个爱看侦探故事的小孩子。
工作八个月左右,遇到了杀人案,死者两位,一位女性,一位男性。 皆为30岁以下。抓到凶手之后,是一个与死者毫无关系的人。 那么我们认为是一个雇凶杀人,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各种努力,下午开会讨论已经可以证明雇凶者是谁的时候。 傍晚,上上级领导找我们开会说,这个事情之前就知道了。(在这时候我理解不了,为什么提前知道不告诉我们,我还是懵的)后来说这个犯罪嫌疑人的伯父(爸爸的亲哥哥)是省政协的某个领导。 各级关系很复杂。 只能让凶手做替罪羊。
接下来几天里,我的认知观被冲击的很厉害。 我想过各种办法, 开会的录音,威胁领导。敢这么做就去纪检委等部门举报,证据我们都有。 (这时候其实已经大概的知道结局是什么了)。 领导不多说,只是简单的说:去吧。
关系最好的哥哥,我的副队长是这样跟我说的: 我刚开始工作,年轻的时候也是跟你一样,时间久了,我们就可以适应了。别闹了,你会死的很惨。
我认为我适应不了,我也没有足够的勇气闹下去。 我只能离开了我很热爱的,其实跟我想的不是一样的这个行业。
过后一段时间,有一个同校的师哥,已经是某个高校的硕导了。 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某一年,他有三个名额。 一个是院领导安排好的,另外一个是本校的。 还有一个名额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学生。 在面试之前,校领导又给安排了一个名额。 结果面试之前的几个学生,他已经没有名额,已经跟这些学生无缘了。
有了这个情景, 他就越发接受不了已经安排好的这三个学生,越发喜欢那几个即将面试的学生。
我问:结果呢?
他说:结果已经是定局了,我们的人生结果都是一样。 我当时遇到一个特别特别喜欢的学生,甚至我想对他说,明年我等你。 但是我不能这样说,不能耽误了学生的前程。 弟弟,你知道我的心态吗? 是那种要结婚了, 结婚对象是不喜欢的,被安排好的。 自己喜欢的人喜欢自己,就是不能在一起。 人生那么多不如意,我们无能为力。
接下来几年时间里,我深刻的感觉到了无能为力的体验。
在路上,遇到一个五十多的老人步行,前面很远的距离。 停下车,对阿姨说, 阿姨您上车吧,我也去那个方向,捎您一段。 可以深刻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会对这种人世间的冷漠,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无能为力。
做考研辅导机构,有的学生家境贫寒,热爱学习,跨考。 好几个招生顾问说,我没办法,你给刘老师打电话,会给你免学费的。 会对这种应试教育下,不同家庭环境里孩子的不公平觉得无能为力。
做运输行业,餐饮行业时。有的客户对我们员工的剥削,不礼貌,人格的侵犯,以及不公平待遇。 让我觉得无能为力。
做了几年资助贫困生,我从小有一个理想,天下建满孤儿院,养老院,照顾所有需要照顾的人。无论公司发展的如何,明年开始建第一家孤儿院式的希望小学。 面对外界的很多质疑,和各种各样的讽刺。 让我觉得无能为力。
我妻子是佛教信徒,十年前就办了在家修行的皈依证,有时候会给我讲很多前世今生。 我是一个极端的唯物主义信仰者,并不信这些东西。 但是当我觉得科学还不能完全解析人的心理的时候。 还不如用信仰去解决很多问题。 释迦摩尼可以割肉喂鹰,上帝可以把天下人当做自己的孩子,耶稣可以为了世人犯得错误被绑在十字架上处死。 那么我们何尝不能做一个高尚的人的?何尝不能让自己的格局大一点?
我并不信仰这些,有的时候去思考这些事情,甚至也会迷茫,会觉得人性应该是善的,也应该是恶的。
是啊,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有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有860亿个神经元。 人的心理是大脑活动的产物, 那么人的心理更是每个人都不同。
是啊,有那么多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我们如何去定义人性呢。 问心无愧,做一些不影响他人,做不到,那么就做一些不影响大多数人的事情。 让自己觉得充实的事情, 或许就是人性可以达到的顶峰了吧。
人生本就是一个过程,结果都是一致的。 那么享受这个过程,短暂的一生,做一些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那么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你, 你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先马克一下,等有时间再慢慢回答这个有趣的问题。
■网友的回复
道德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含糊的词语,或者说是一个多义词。现有的道德体系也是混乱的,虽然似乎人们都认为人应该有道德。从问题的描述来看,题主需求的道德似乎是对他人行为对错判断的标准,以及如果碰上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如何做。以下展开来讨论。
道德是什么?道德含义有多种,常见三种。
一、道德是行为原则。无分好坏,有好的道德也有坏的道德。法西斯有其道德观,苏维埃也有其道德观。
【大家怎样定义道德?】 二、道德是某种行为原则,行为标准,用以判断行为的是非善恶。说某人行为道德不道德就是此含义。
三、指人的行为习惯,原则与含义2中的是非善恶标准符合度。说一个人道德好,因为其行为习善与正义。此时有道德通常指有美德。
从问题的描述来看,题主可能期望的道德是第二种含义。
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判或行为原则(哪个道德体系)断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是否正当?当前主流的道德体系是混乱的,我们从小的教育也没有认真讨论过这种问题。在近现代以前,这个问题比较简单。过去的社会都讲究服从,人应该服从于神或圣人的教诲,判断是非善恶我们应该听从神的旨意(例如上帝的基督教道德)或圣人的教诲(例如儒家道德),在现代社会,并不承认有神或圣人,号称人人平等,那么如何判断行为是否正当?
在我看来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交互平等,具体体现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公平。人是平等的,人们相互件的行为应该是公平的。像问题中说的“他平均每天麻烦别人的次数是3次(打饭打水一类的事情),而几乎没有人麻烦他”,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公平这个词语,现代社会也缺少严肃的、深入的讨论。关于公平,简单的来说是:一个人的行动自由不应被他人干涉或限制,同时也不应干涉或限制他人,除非是处于必要的自由让渡。 详细观点参见《人的行动自由与公平行为原则》一书。
前言 · 人的行动自由与公平行为原则
如果碰上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如何做?
问题中说到“正直的人出到社会其实都不是那么混得好,真的是这样吗?”就我所见的确有此倾向。原因可能有三。(1)现有道德体系是混乱的,正直的人可能会无所适从。(2)虽然从个人来说,很多人有意思或无意识的追求公平公正,但当前的社会极致不支持追求公平正义,现代社会政策本质是功利主义的,而法律认可基本的行为原则本质来说不维护和追求公平的,很多时候甚至是很不公平的。(3)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没有“如果这个机制我以为不太对,我该怎么把?”
那么从个人角度来说如何做? 利用社会现有的规则系统尽量追求公平。如果判断现有环境下无法实现公平,追求相对公平(即自己的存在对事态的公平是有利的,至少不会恶化公平)。
从社会角度来看:需要在社会上广泛讨论认可社会公德(以平等和公平为基础),许许多多的个人实践,汇总为众人行动。
另关于《正义之心》中“理性是直觉的仆人”,在道德领域我以为是错误的。如果在道德领域我们诉诸自觉,那么意味着没有社会公德,因为人与人的自觉是不同的,自觉也可能是变化的,靠不住的,甚至说不清楚的。
自觉之所以凌驾于与理性,只可能有在两种情况中,没有明确的理性原则或迫在眉睫,没有时间进行理性思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