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记,是作家群体进步所迸发出的辉光
本文所称作家 , 是指以纸媒为载体 , 得到各级作协认证 , 以写作为业的人 。
方方在封城期间所写日记 , 引起较大轰动 。 有人说方方日记深度不够 , 没有反映封城后武汉人民的实际生活 , 有人说 , 方方日记不符合主旋律 , 有给武汉抹黑之嫌 , 更有甚者 , 要求司法机关介入 , 定她个煽颠罪 , 孰是孰非 , 莫衷一是 。尽管人们对方方日记争论较大 , 不过 , 作为曾经的湖北作协主席、中国著名的作家 , 方方的这一举动 , 说明中国作家面对时代巨变 , 也在悄悄进步 , 他们已经完成了沉沦到沉默再到发声的转变 。国民党在大陆败退之际 , 胡适决定远赴海外 , 他的小儿子胡思杜认为 , 留在国内更有作为 , 拒绝随行 。 后来 , 批胡适运动兴起 , 胡思杜开始撰文批判胡适 , 胡适得知后 , 仰天长叹:“没想到思杜欲保持沉默而不得” 。再后来 , 各种运动层出不穷 , 作家群体配合形势 , 创作了大量的应景之作 , 这是历史的伤疤 , 不能多写 , 点到为止 。改开后 , 不少作家写出好多反思文章 , 好景不长 , 经过整顿 , 作家群体重新进入书斋 , 写些无病呻吟之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 , 作家群体转变思路 , 怎样名利双收 , 怎样写 。 文章要想在纸媒上发表 , 需要严格审核 , 方向有错 , 文笔再好 , 也与读者无缘 。为了发表 , 他们紧跟形势 , 配合时事 , 进行创作 。 有感人事迹 , 运用如椽大笔 , 大力歌颂 , 没有典型事迹 , 创造典型事迹也要发表 , 借以获取名利 。进入新世纪 , 作家们发现新商机 , 就算发生灾难事故 , 也要发掘新材料 , 形成新作品 , 从而获得名利 , 最典型的就是汶川地震之后 , 各地涌现出许多诗文 , 最经典的当属某省作协副主席 , 写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羡鬼诗” , 令人作呕十日 。我们那地方也有多位作协会员 , 创作出大量歌颂地震的文章、诗作 , 并发表在本地报刊上 , 由于“羡鬼诗”太过耀眼 , 将他们的杂碎作品给掩盖了 , 好几位作者大叹晦气 , 发出“既生喻 , 何生亮”感慨 。那时网络已经兴起 , “羡鬼诗”并未给作者带来如潮掌声 , 而是引来一片恶骂 , 这一骂 , 喊醒了不少人 , 作家群体开始反省 , 颂声一起 , 黄金万两的时代已经过去 。再后来 , 发生灾难事故 , 作家群体开始沉默 , 再没人敢火中取粟 , 个别不识时务者 , 颂声一起 , 立刻淹没在人们的骂声中 。19年底 , 武汉发生疫情 , 作家群体没有歌颂 , 保持沉默 。 不久 , 湖北作家方方挺身而出 , 以日记的形式 , 向外界传递封城后信息 , 一时洛阳纸贵 , 每篇日记阅读量以百万千万计 , 这是作家群体中 , 一个人以另一种姿态 , 第一次向人们传递相对真实的声音 , 这声音异常宝贵 , 如鸡鸣在黎明前叫响 , 声音虽然单薄 , 但震耳发聩 , 这是作家群体性进步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作家群体的进步离不开网络的倒逼 。 网络时代 , 人人都是写手 , 人人都是自媒体 , 网络作者的勇敢 , 促进了文艺创作的繁荣 , 那些靠编审才能发表的作品 , 与读者渐行渐远 。也是 , 你的眼里只有编审没有读者 , 读者眼里也就没有你 , 要想让作品拥有更多读者 , 就得倾听读者心声 。 网络作者与读者的良性互动 , 开扩了人们视野 , 敲醒了沉睡的心灵 。 一个作家 , 如果背离真实 , 背离人性就会被人们抛弃 , 这是网络作者给作家群体最大的启示 。
推荐阅读
- 『武汉』武汉战疫日记丨抗疫中最难忘的床号——火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一病区38床
- 开鲁融媒:我县著名作家方纲举办民歌写作座谈会
- 「云南网」护林员的巡山日记——于永侯以山为伴享春秋
- 『宣武医院』战“疫”日记|我们一直在您身边
- 『蔚楠视线』从警路上话清廉
- kitchen@你越是妥协,别人越是变本加厉。04.14早餐日记
- 『穿搭日记』敦化~世界最大正觉寺、释迦牟尼佛金鼎坐像最高、渤海国国都文化
- [群主]战“疫”日记|坚守“群主”岗位 做好患者健康“守护者”
- 『中国周刊』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发展写史:青年作家苟文彬新书《大民大国》出版
- 「广东省中医院」援非日记 | 第103天,好风凭借力,送“它”上青云 ——记NICU的第一例有创通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