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保不住臣子的背后:是皇权、相权、台谏力量的互相制约( 二 )


可以说 , 台谏官的言论便是舆论的走向 。以至于有些官员在处理政务的时候 , 得先请示御史 , 避免遭到弹劾 。
而这一次陈执中被罢相的案件 , 按照以往的经验 , 台谏官认为皇帝一定也会听从他们的规谏 。但出乎意料的是 , 仁宗并没有立马采取他们的建议 , 陈执中也并没有和他们想象的一样马上俯首认罪 。这样的表现恰恰也反映出了皇权与台谏 , 台谏与相辅的矛盾关系 。
@宋仁宗保不住臣子的背后:是皇权、相权、台谏力量的互相制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 陈执中本人存在的种种问题 , 为被弹劾埋下伏笔疏于文才 , 不守礼法
真宗天禧三年 , 陈执中因考试御试进士卷子差谬 , 贬为卫尉寺丞、监岳州酒务 , 他犯这样的错误竟是因为对考试条文不熟悉 。公报私仇 , 落井下石
杜衍一生为官清廉、事上以忠 , 在百姓中有极高的威望 , 由于他政绩突出 , 于庆历四年 , 升任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 , 正式拜相 。陈执中身在中书 , 由于与杜衍意见相左 , 心生嫌隙 。有一次 , 杜衍向仁宗上书因谏院人手不够希望孙甫等留下继续供职 , 仁宗也同意了 。但是陈执中为了一己之私 , 暗中诽谤杜衍 , 故而与杜衍和孙甫等人结怨 。朝廷在推行万历新政之时 , 杜衍被卷入党派之争 , 陈执中接机扳倒杜衍 , “上入其言 , 故与仲淹、弼俱罢” 。滥用职权 , 任用奸佞
陈执中虽然任职过程中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 , 但是却非常善于玩弄权术 。他参与处理的政事 , 只要他有不同的意见 , 别人都不敢违抗 。宋仁宗最爱的妃子张贵妃死后 , 仁宗有意将张贵妃按皇后之礼葬之 , 王洙、石全彬努力迎合皇帝的心意 , 陈执中非常高兴他们能帮助自己 , 于是提拔王洙为员外翰林学士 , 全彬领观察使 , 给留后奉 。陈执中还利用职务之便企图安排自己的党羽为侍御史知杂事 , 破格提拔官员 。这些事情 , 都被台鉴官所知晓 , 作为日后弹劾他的证据 。
@宋仁宗保不住臣子的背后:是皇权、相权、台谏力量的互相制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陈执中与台谏的关系太差 , 撕破脸皮 , 只差一根导火线
至和元年正月 , 张贵妃薨逝 , 时年三十一岁 , 生前备受仁宗恩宠 。仁宗悲痛 , 七日不上朝 。他不顾仍在世的曹皇后的想法 , 坚持使用皇后之礼下葬 , 追封为温成皇后 。这遭到了很多大臣反对 , 认为有违礼制 。陈执中作为宰相 , 也不去制止 , 等于默认了这个事实 。孙沔为了表示反对 , 拒绝以枢密副使的身份宣读哀册 , 陈执中见此形势 , 竟然拿过来自己宣读 。因为很多大臣持反对意见 , 宋仁宗却一意孤行 , 最终台官们选择以告长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
另外 , 陈执中与台鉴官孙甫等人积怨已久 , 由于孙甫曾经弹劾过他 , 因此他怀恨在心 , 总想找个合适的机会扳倒他 。但是御史中丞杨察认为不应当因为一点小事就罢免御史 , 并且指责中书这种行为不当 。这之后 , 陈执中便找了个机会将御史中丞杨察罢免 。
由于陈执中在处理政务时的不当行为被台鉴官抓住把柄 , 加上他与台鉴官的个人恩怨 , 使他们彼此关系变得水火不容 。之后 , 陈执中因婢女致死案被台鉴官弹劾 , 但是陈执中仗着皇帝的信任拒不配合调查而且并没有请求隐退 , 也没有悔过之意 , 这不符合常理 。因此 , 这种种事件加在一起 , 触碰了台鉴官员们的底线 , 彻底把他们激怒了 。
@宋仁宗保不住臣子的背后:是皇权、相权、台谏力量的互相制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陈之中是仁宗心目中的“忠臣” , 所以仁宗对他信任优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