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聚焦:健康码何时实现全国互通互认?( 二 )


《法制日报》采访人员采访发现 , 不论主导健康码的是政府单位 , 还是提供技术支持的企业 , 大多数没有详细公开过健康码背后的算法逻辑 , 各地依据的评判维度是否一致也就无从得知 。 此外 , 各地在主办单位方面也存在差异 。 例如 , 湖北健康码的主办单位是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贵州的“赣通码”由省大数据局统筹;珠海斗门健康码则由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主导 。
湖北省信息网络安全协会会长王耀发告诉《法制日报》采访人员 , 目前 , 健康码基本上都是由政府平台主导 。 尽管各地的名称不同 , 表现形式不一致 , 技术支持也不一样 , 但都是基于政府的公信力在推广 。 如果核对好标准接口和互信机制 , 在应用层面的互信互认是可以达到的 。
数据资源未共享
互通互认成难题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 全国大部分省份已下调了疫情应急响应级别 , 绝大多数地区已是低风险地区 。
据不完全统计 , 目前全国各省市推出的健康码多达近百种 。 随着各地复产复工 , 人们每天必做的事情又增加了一项——“打卡”健康码 。
在很多地方 , 健康码是在当地各个场所畅行无阻的唯一凭据 。 但一旦跨省、跨市 , 甚至只是跨区 , 绿码可能就失效了 。
有网民发微博称 , 对于健康码全国范围内互通的问题 , 目前各地政府有各自的顾虑 , 以万无一失的态度在做防控和互认 , 担心出问题后被问责 。 对于老百姓来说 , 心理上对于病毒的恐慌也还未消除 , 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情绪 , 反歧视和信科学的精神还欠缺 , 基层政府压力也很大 。
《法制日报》采访人员采访得知 , 全国大部分省份已建设了本地健康码 , 在各地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 但由于数据不共享、缺乏互认机制 , 健康码互通互认成为难题 。 也因为如此 , 人员跨地区流动出现不便 , 制约复工复产 。 除湖北省外 , 其他地区的健康码由于依据数据资源不同 , 出现了已领取健康码的市民前往外地时还需再注册健康码甚至还需再隔离14天的情况 , 给已经可以正常出行、复工的人员带来很大的困扰 。
在频频发生的健康码不能互认的舆情中 , 以湖北健康码的遭遇最为典型 。
湖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 。 相关数据显示 , 2019年年底 , 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约1095万人 。 其中 , 省内转移约495万人 , 省外转移600万人左右 , 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 。
3月25日 , 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的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 , 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复工复产的热潮 。 然而 , 来自湖北省的袁先生在办好健康证明、复工手续后 , 从湖北省荆州市开车到贵州省贵阳市 , 当地社区人员却要求他进行14天集中隔离 , 费用自理 。
袁先生说 , 好不容易在老家打完14天的卡 , 拿到一张绿码 , 谁知回到贵阳 , 又被告知要重新申请当地的健康码 , 再隔离14天 , “心态都要崩了” 。
一名工作人员声称 , 目前贵州省内尚未与湖北省实现健康码互认 , 外省人员来到贵州省境内 , 需使用贵州省内通用的健康码 。
【法制日报聚焦:健康码何时实现全国互通互认?】武汉律师陈勇告诉《法制日报》采访人员 , 在疫情防控期间 , 不少地方出现过画地为牢的行为 , 此举在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情有可原 , 但在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的情况下 , 一些地方不合理的“土办法”是不能容忍的 。 “有些人表面上喊着湖北加油 , 实际上却让湖北人流泪 。 各级政府应该体现责任意识 , 不能让歧视湖北人的现象在社会蔓延 。 ”
此前 , 载有1600多名荆州籍务工人员返岗高铁专列到达广东 , 一下车就收到了真诚的礼遇 。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 ,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到广州南站迎接 , 看望慰问来自湖北省的返岗务工人员 , 要求广东各地周到细致地照顾好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