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旅行是一种啥样的体验

大学毕业旅行,其实就是在旅行中发现很多大学四年都不怎么熟络的人,原来都是如此可爱,感叹时光真是快,遗憾原来有很多有趣的同学我从未了解过。发现班级里很多人的另一面,比如有居家好男人,有贤妻良母,有leader。但是回头想想,这些发现都有点太晚了,只能带着这些美好的回忆接着进行人生的旅程。然后默默的告诉自己,以后要有发现身边美的眼睛。
■网友的回复
【凉虾和小面,三峡和宜昌】六月九日-六月十一日\t\t\t 大学将近尾声,虽觉说四年匆匆太过平常,但偶尔回想,似乎那些烂熟于心甚至于高考时代嗤之以鼻的词语却说的很有道理,类似于白驹过隙、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总之,时间累积、年岁增长,旁人来又去,回忆只剩好像大概也许和吧。从高中以来就一直有记些东西的习惯,当时是为了记录别说口中难忘的高中三年炼狱般的生活,百无聊赖的重复学习中的一点自娱自乐,没想到,不经意间却发现,一页一页的日记本翻过,两本写毕,高中也就不过如此,像那些日记本中的字句,尽管稀疏平常,却像一把钥匙,能够让我推门而入看到清晰的曾经,而不用像一个掉了旧房子钥匙的人一样,路过爬满了青藤的屋子,突然怀恋屋里的物什却只能扒开树叶、抹净一巴掌大的窗户,从外往里,像一个陌生人,偷偷踮着脚,看着模糊的轮廓,一点一点地猜原来发生过些什么事情。也许,这就是记录的意义,无法面面俱到也只能点到为止,但有一本目录总比没有而显的稍稍有序。于是,懒了四年,每次开学就默默告诉自己像原来一样记下经历的事情,到后来,也就呵呵了。不过这次,不懒了,大学本科阶段的最后时光,距离离开校园的自由烂漫随意妄为的日子还有两年,而距离无需上课的日子已经远去了半年有余,有人说,如果时间有界限,人们会更懂得珍惜,于是,看着那些错过的时间点和关闭的门窗,这最后一扇,要好好打理再关门说再见了。\t 毕业旅行,似乎成了每个毕业生的必备,铺天盖地的毕业旅行攻略和计划,而其实成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很少很少。这些有条件出去毕业旅行的学生里,去掉忙着找工作的毕业生若干,去掉二战研究生的毕业生若干、去掉死宅若干、去掉没有经济条件的若干,就已经刷下去起码一半,而至于剩下的毕业旅行里,随性郊一日游、附近旅游景点三日游又占了多数,而像我们四个这样:有预谋——大概从司考结束就在筛选目的地、有计划——慧慧规划了大概一月有余、有组织——四人团伙、有野心——从北京到宜昌到成都到青海湖到河西走廊基本绕着鸡肚子一圈、有空闲资金——其实是吃了很久的土、有时间——任性地结束了实习推掉了几乎所有事情然后厚着脸皮死撑到毕业典礼前两天才返校,最重要的是,我们最后按计划,坐着火车,几千公里几千公里的开始了。上一次这么任性的旅行还是寒假海南的环岛骑行,上上次的说走就走还是去年五月份去平遥古城,上上上次的浪的飞起还是大二暑假从家里浪到广东港澳,上上上上次就是大一十一年轻的时候24小时硬座去西安回北京了。再加上哪些零零散散的小规模出游,其实这么一看,大学四年,额,真的好浪啊......\t 言归正传,把目光回到这次在即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毕业旅行,我们经过了一夜的硬卧后,到了第一站,宜昌。\t 宜昌,古称夷陵,又称西陵,分长江中下游,扼长江咽喉,占西陵峡谷、建城两千年有余...... 至于我们一致认为宜昌造福全国的并不是几乎跨越半个中国的三峡大坝输电网,而是屈原跳了湖南汨罗江之后的粽子和三天小长假,虽说宜昌有两个最出名的古人,另一个是昭君,不过毕竟自古以来跳江的为数不多,跳江且文笔斐然的更不多,于是屈大夫造福了我们这些后人。\t 当然,以上全都不是我们把宜昌当作第一站的原因,唯一的原因是这里有我们在北京永远吃不爽的小龙虾,哦对了,还因为是我家。于是,在某一次在帝都吃虾不爽后一言不合就决定来我家先呆三天了。不过随心所欲吃小龙虾的基础就是我大宜昌还是挺好挺宜居的「骄傲脸」。\t小面
大学毕业旅行是一种啥样的体验
小面,宜昌人和重庆人永恒的早餐主题,和北京的面不同,没有五花八门的打卤,小面的所有味觉精华在面汤,宜昌的小面以碱水面为主,面条稍扁略宽,一碗二两面过沸水吊煮,软硬可控,白碗事先打好底料,往往面摊上有长桌,各式佐料依次排开,葱花香菜、陈醋生抽、香油蒜泥、辣油干椒,按照个人喜好调配入碗,待面即将出锅,打开身后大桶盖之一,用汤勺荡去表面浮油,长勺柄长驱直入搅拌沉淀在桶底的底料,手腕轻抖,汤匙出锅,带着肉香和蒸汽扑面而来,热汤进碗,小面出锅,加醋搅拌,红油翻滚,葱香点缀,在昏昏欲睡的清晨重击沉睡的味觉,不知他人如何,我在高中几乎是小面下肚后方才能把眼睛完全睁开。汤是极讲究的,一家早餐店是否受市民喜爱全在一碗普通的小面是否能打开味蕾,而一碗小面能否打开味觉则全在汤汁是否浓厚醇香,所以大街小巷无数早餐小面店,它们的区别全在各家有各家的汤底配料单,或偏麻或偏辣......大同小异的佐料配比,却在重油的隐藏下仍有明显的区别,大概这就是食物的魅力。我记得《舌尖上的中国》有一集讲到重庆小面时,录下了小面师傅制作汤底的过程,多料长煮,其间功夫,与制作一份火锅底料不相上下。而小面,并非所有面同汤,不同的小面有不同的汤底,在宜昌,小面通常有小面、牛肉面、肥肠面,有以牛肉面名冠城区的店,有以肥肠面一枝独秀的店,有以肉丝面、羊杂面推陈出新的店,甚至有将其他蔬菜瓜果掺进面条的制作过程而诞生了菠菜面,前者是在汤中下功夫,后者是在面上出新意,无论如何,在天色尚早,新日未升的时刻,早餐店早已开始忙碌了,而其实从前一天太阳沉江之前,已经开启了熬煮汤汁的炉灶。于是,仅是单纯的一碗小面,便有满满的诚意和惊喜。\t 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很多都是可以敷衍和迁就的,而唯独家乡的味道,是不能勉强和凑合的。所以麦胡的马记被广东挑三拣四,所以每当遇到一切不正宗的小面店我都会翻两个大白眼,其实也不是不好吃,而是它们不是味蕾记住的最真实的味道。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这句话,发乎橘而自然远远不止橘。\t凉虾为什么觉得这篇游记跑偏在美食地图的道路上越来越远了。好吧,这不重要,毕竟真正的行程尚未开始,在我们踏入人烟稀少的终极目的地之前,就让美食砸死我们吧( 说的像没有被砸过一样)。\t 凉虾,具体是个什么东西可以自行百度,懒得百度的可以看看上图。所谓"虾"——就是白色的飘在水里的固体,是米浆漏过漏勺后带着自身重量下坠到凉水中后到形状,略像家乡小溪流里的虾米的样子;所谓"凉",一个是这是夏天的饮品,冰镇的口感最佳,一个是听上去比较猎奇能吸引人注意(好吧,其实这个是我编的)。\t 最原始的凉虾,是只有一种口味的,就是红糖,对,杯子里黑色的液体不是酱油!是冰红糖水!冰红糖水!冰红糖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因为有一次在江边遛弯,一个游客想买凉虾,然后在贩夫马上要倒入红糖水的一刻他如临大敌地说了一句"不要酱油",当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酱油能有如此清香甜腻的味道?从糖罐里挖出一小勺浓郁的纯红糖汁放在杯子里,用冰水冲开,糖汁和着冰水螺旋上升而彼此交融,大约离杯口还有一个指节的距离左右停下,从装"凉虾"的罐子——上图的透明玻璃容器里用漏勺舀出一勺至两勺,再用长柄不锈钢小勺深插到杯中,轻轻搅拌,一边让糖分子充分均匀地渗透到每个水分子里,一边将虾里多余的米浆搅拌出来,这时候,最上面会有一层薄薄的泡沫层,长柄一横,沿着杯口刮出去。至此,一杯凉虾方才能递到顾客的手中。写来繁复,其实过程不过一分钟。宜昌潮湿的热天,一杯清甜解暑的凉虾下肚,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种感觉了,越熟悉而越难形容出真意,大概尝过一杯后才能知道这种难以言表的舒爽。慢慢地,凉虾也发展出了其他的口味,桂花和冰糖,上图的浅色杯就是冰糖口味的。不过对于宜昌人来说,红糖就是认定的经典了。\t 其实原来宜昌大街小巷有很多凉虾,大多是老奶奶驻扎在街头巷尾,小时候凉虾也只要五毛钱一杯,现在卖凉虾的摊位越来越少,价格也涨到3元左右。我的妈妈原来有尝试过自己做凉虾在小区门口卖,至于为什么只卖了两天,可能是被我喝倒闭了......\t小龙虾
大学毕业旅行是一种啥样的体验
嗯,小龙虾,一直作为一种大排档的存在,乍到北京听说小龙虾10元一只我表示EXM?嗯,上图就是我们平时撸小龙虾的日常,并不是像在麻辣诱惑里吃的一样是一只一只码放整齐然后108只有10只一样,可能入侵物种最先侵入我们这儿,然后作为一个入侵物种,靠着人工养殖活下去 。\t三峡
大学毕业旅行是一种啥样的体验
其实吃的还有很多,不过还是挑重点吧,说到重点,就不得不说三峡了,三峡本来呢只有一层含义,就是以险、俊美、秀美而称的巫峡、瞿塘峡、西陵峡,而宜昌则是坐拥西陵峡,而至于宜昌为何古称夷陵,由"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来,自宜昌往上游而去,山愈高险,水愈急湍,也是为何宜昌有个传说中的古老职业叫做纤夫。\t\t\t\t 而现在,三峡还有了另一个含义,三峡大坝,说到三峡大坝,可以争论的太多以至于从设想到规划到建设到建成都有无数争议,争议不必赘述,毕竟任何事情都无法两全,而对于我来说,三峡大坝对于我的直观印象有这么几个,第一个是宜昌自大坝建成后再无洪水侵扰,爸爸曾经是武警,没有洪水对于我而言就是减少了老爸的一个危险,也是我们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在江边散步;\t 第二个是大坝建设中,有浩大的三峡移民工程,而对于几乎祖祖辈辈都在祖地祖宅中生存的山里人来说,离开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无论远近也无论优劣,对于离开的人来讲不仅仅是安土重迁,更是没有重逢的永别,更是拔根而起择土重生的勇气。它不像游子远离,有父母牵挂;它不像举家搬迁,还有清明可以祭奠;它不像生离死别,还有故土可以怀恋。我们常用沧海桑田形容遥不可及的时代变迁,而从未见过也从未体会过沧海桑田的点点蚕食,那么,现在,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这次三峡移民,就是一次现代版的沧海桑田,我近距离地,见证了。原住民走后,大坝蓄水,淹没原来的村镇和山川,连绵不断的看上去不可逾越的大山,就迅速地被长江淹没了,整个老秭归县,都成了水中之城,如果被几千年前的昭君出塞感动过,那么现在,就是几十万人的昭君出塞。新秭归县城依着没有被淹没的大山建起,新的屈原祠建在了三峡大坝泄洪口正对面,从山上俯瞰淹没在三峡大坝下的秭归,而在屈原祠和三峡大坝中间的江水中,有一个像江心小岛一样的凸起,而那,不是别的,正是被淹没的老秭归县城的最高峰。再也回不来了,清明无处寄哀思,端午不再能看见龙舟游弋,平日里闻到的街坊邻居的饭香飘散在了各地。有人曾说每一次告别都要用力一点,因为不知道哪次相见便是最后一次,可是如果知道这就是最后一次呢?自三峡建成后,我很少会在作文里用沧海桑田,见过,所以知道学生时代作文里的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根本承受不起这四个字的分量。\t 第三个就是旅游业发展了起来,相应的,宜昌的经济有了明显了提升,至于房价,我就只能呵呵了。\t 只挑了三个,也不自觉的说了这么多,没有严谨掂量的构思也没有故意修辞的行文,想来去过这么多地方,零散地写过一些东西,却从来没有写过家乡,也从来没有过深入的了解,若非这次想记下毕业前的浪荡岁月,也不会写这些。熟悉而又陌生,可能就是家乡的意义。就像自己的父母,你无时无刻不在身边,你从未思虑过真正的别离,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像长在身体上的一部分,习惯了存在便以为理所应当地相伴,以为乡音不改便不会真正离乡。\t 不会告别,于是有人选择遗忘、有人选择逃避、有人选择措手不及后把感情扔给时间。而大多数人都忘了去学会告别。这次毕业游记,大概就是强迫自己开始学会告别。\t今晚妈妈心有灵犀地发摘抄了一段话发给我:"孩子,去远方的时候,除了相机,记得带上纸笔,风景是相同的,看风景的心情用不重复。——徐霞客之所以是徐霞客,不是因为走的路最多。" \t 我不是徐霞客,我只想在几十年后,即使老到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再看到这些,还能记得是谁陪着我度过了大学四年里所有的悲伤和欢乐,是谁见过我大学四年所有的或哭或笑,是谁陪着我度过了大学最后可以放肆的岁月。\t 毕业旅行,我们刚刚开始。\t 「所有的图全部来自慧慧」\t
大学毕业旅行是一种啥样的体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