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国首都有资格排外吗
唱高调的来说,任何人都没有排外的“资格”。不过既然目前世界上人群活动的单位是“国”,那如果有人有这个“资格”,那应该是某个国的人吧。不过这是题外话了。如果你说的是北京的话,答案还是没有。不过这个现象即使真有,也不用过分恐惧,因为北京的本地人群体和其他大城市的本地人群体不太一样。举例来说,上海和广州的地区中心城市是自发形成的,有足够长的时间使得早来的精英成为本地人,也使本地人成为精英,换言之有一个本地人的精英群体,而这个群体又有地方文化方言来维系这种抱团的能力。但是北京的话,在49年成为首都以前,是一个化石一样的旅游城市,本身不产出什么,其商业也是为一个消费性城市本身服务的,向外界的业务扩展非常有限,因此谈不上有工商业精英。现在,北京的精英群体绝大部分都是从五十年代开始移入的“外地人”,“同化”时间有限,而且现代通讯、交通手段的发展使得他们对于自己居住地不得不产生认同感的情况比以前要轻得多。更何况,和这些外来精英比起来,北京的本地人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对他们没有优势。因此,这批人只怕对北京本身没有太多认同感,北京对他们只不过是个有各种机会,可以获得事业的地方,他们也未必会认为自己算是“北京人”,即使他们有北京户口。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北京人”(家族从清末民初就定居在北京,把旧式的北京文化、生活当作理所应当的人)在现在的北京,是相当边缘化的。现在要听到正宗的“北京话”,要么到小胡同、危房区,要么去听公共汽车售票员。这样的群体,在北京高速发展中产生失落感是可想而知的。他们什么都没有,能够标榜的只有北京这一“原始股”而已,能够起的作用,不过是叫两声外地逼什么的而已,根本掀不起大风浪。作为一个大一统国家的首都,在通讯和交通高度发展的现代,结果是肯定要失去自己的文化,变成一个“全国”的缩影的。
■网友的回复
所谓排外,其实就是排挤外地人。很多人也许会觉得说,外地人没有为北京做多少贡献,为什么不能排外?其实外地人很多贡献是更深层的。为说明这个问题,答主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一个农民大学生自己奋斗学业有成,决定回老家创业,恰好他发明了一种机器并申请了专利,风险投资家决定投2亿帮助创业,农民大学生带着资金回到老家,乡亲们都热情地欢迎他,大学生把创业的想法一说,乡亲都热烈支持,出人出力,大伯还把自己的10亩地让出来给盖厂房。这样大学生这次创业就有了所有的基本条件:有技术,有钱,有人,有地。试问: 大学生的厂开的起来吗?结果是,批不下来。原因是为保证全国耕地红线,大伯的耕地没办法转变成商业用地,大学生只能远走他乡,在大城市开厂。因为只有在大城市才有商业用地的规划。在这里,我想让大家深刻体会“保证全国耕地红线”这一基本国策。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这个基本国策。1. 为什么有这个基本国策。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是吃过没饭吃的苦。三年自然灾害的事,我就不多说了,呵呵。2. 国家如何执行这个国策。在全国范围内把这个耕地面积指标压到各省。于是第一个不公平就出现了,大城市,尤其是直辖市的耕地基本可以随便用,转非耕很容易。那些定为成工业大省的,就要省着用耕地了。那些定为农业大省的,每年耕地只许多,不许少。大家都知道,目前经济都是以工业为本的,那些倒霉的农业大省,呵呵呵呵。3. 省市如何执行这个国策。这个和上面类似,经济好的地区耕地容易转非耕,经济差的地区,就別折腾了,老老实实种地吧。这种安排很容易理解,就以上面大学生的例子说,10亩地,放在一个农村能卖多少钱,放在任何一个大城市,价钱直接在后面加n个0。--------------------------------------------------------------------------------现在来谈谈这个国策会对非大城市居民带来什么影响。1. 经济低迷。这个国策保证了大量的耕地面积,便保证了粮食来源,就是农产品由于货源充足,怎么也卖不上价。卖不上价就没钱,这就是为什么经济低迷了。由于经济不行,就导致公共设施落后甚至缺失,人才也留不住。2. 教育落后。这个真的是个大问题,经济低迷其实不是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当地政府根本没心情搞教育。我来给你分析一下,本县应省里要求,是农业大县,县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作物,主要劳动力是农民,如果我是县委书记,我会想,反正我也没办法搞工业,只能搞农业就行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农民数量,让他们多生产粮食。问题来了,做农民,需要大学毕业吗?不需要。需要高中毕业吗?不需要。需要初中毕业吗?不需要。那总需要小学毕业吧?我很严肃告诉你,还真不需要。一个农民只要会说话,能分清楚颜色,就能上岗了。这种背景下,你说县委书记会努力抓教育?让未来原本可以在当地做农民的壮劳力,都读书出去谋个出路?可能吗?以上两点会影响每个不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如果取消这个基本国策,会怎么样?1. 很多耕地变成工业用地,由于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大大降低。但粮食价格却要上涨,最后农民收入一定是提高的。2. 大城市里的人就惨了,粮食一定翻很多倍。那些人均收入低于某个值的家庭,就没法过了。我猜测,如果中国现有耕地减少4分之1,北京上海家庭月人均收入(算上小孩的)低于1万的,基本上生活就不能自理了。3. 由于物价上涨,社会动乱。呵呵呵,这个我也不多说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国策确实是在间接地损害每一个农民的利益,而保护每一个城里人的利益。由于我国农民数量众多,这个国策还影响甚大。所以,我认为,任何一个大城市都没有资格排外。其实目前的中国都是很愧欠那些农民,农民的孩子,农民工的。当然,我也认为耕地红线的国策是目前所必须坚持的,这是会影响国本的政策。
■网友的回复
首都也是一个城市,这个城市的市民和其他城市的市民没有区别,所以,其他城市可以的,他们也可以,其他城市不可以的,他们也不可以。这个问题,跟是不是首都没有关系,首都市民,并不需要比其他城市的市民承担更多的东西。
推荐阅读
- 怎样正确对待亲人势利眼的作为
- 当别人问起你的父母时,作为单亲家庭,怎么样回答好呢
- 北京首都机场距离天安门多远
- 作为一个腰不好膝盖也不好的人,怎样运动减肥
- 北京作为世界城市的存在意义是啥
- 酒店达人这款应用应该做哪些改进
- 从烹饪角度看,基围虾和海白虾到底有啥区别
- 大家人生各个阶段理想的另一半是啥样的
- 我国器官捐献是不是应遵循双盲原则
- 作为钢琴专业毕业的人,你现在的工作是怎么样一种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