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零售商是怎样决定按个卖还是论斤称的
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讨论过 论“个”卖与论”斤“卖的。不过主要针对线上零售。贴出来希望还有人能看到。-------------------------------------------《我家的苹果论个卖》 “斤”比“个”多一横,这一横,是杆秤,来衡量“个”的价值。
在崇尚等价交换的古代,以大小不一的“个”去做物品交易,想做到公平公正,是不现实的。于是就有了“斤”这个中间单位。它用最简单的换算方式解决了最直观的公平性问题,并沿用到现在------尤其是在产品不标准的传统水果行业。
预借最近很多人喷的“互联网思维”来故意博一搏眼球。
于是昨天下午在朋友圈发了条“水果论个卖的互联网思维探讨”,目前累计收到近百条评论。我暂且做一个中间人,对这些观点做一下梳理。
一、先谈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窃以为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商业思维”,它更看重用户能带来的价值,而不是商品本身买进与卖出能带来的利润差。
(说得直白庸俗点,我们把用户比方为款爷,传统思维的小姐会想,我卖一次身赚一次款爷A的钱再开始寻找款爷B;而互联网思维的小姐会想,这个款爷A这么有钱,我第一次卖不要钱都行,因为我要努力得到他的心,这样他的钱我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兴许还能通过款爷A傍上款爷B、C、D...)
互联网思维只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到底有没有,小姐们比我们更清楚。
这里要谈到几点:
1.1潜在的用户心理需求 处在快节奏的社会大潮流中,作为单独存在的个体,我们其实也很容易迷失。很多需求往往是被唤起的。例如苹果触摸屏对诺基亚键盘机的替代。
而“个”又何尝不是。
我们总面临着“寝室四人,一共买四个苹果”、“为了减肥,我决定最近一个星期每天晚上一根香蕉一个苹果”这样的内心诉求。
再来想想一个场景:小红吃完晚饭对妈妈说,妈,我要吃三斤西瓜。
多么的诡异。。。
以“个”为导向的潜在用户心理需求已经不言而喻,
可是传统的水果商贩们还保有着“斤”的思维,动动手脚然后拍拍胸脯得意地告诉消费者:一斤三两,少收您五毛。
1.2可感知的消费体验 消费讲求一个感知的过程。
“南三门鸡蛋灌饼”因为饼叔微博里公开了灌饼的制作流程及用料来源所以火。
传统的水果消费里,果老板以称为依托让用户感知了买与卖的对等交易。
微信卖水果完全改变了这种模式,用户唯一能感知的便是“个”。这个“个”有体积有尺寸、有外形有味道。
并且只有论“个”才能让用户下单后、收货前感知具体价格。
1.3多维的价值衡量体系 【水果零售商是怎样决定按个卖还是论斤称的】 互联网里,商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商品本身,还在服务、用户体验、品牌效用。
称的一斤两斤,衡量不了。
水果有大有小, 水果摊前单人选购拿大的就走;多人选购只有用“斤”解决用户之间公平性问题。
而线上销售,统一好了产品规格,细微的差别还不足以影响用户间的心理反应。
如果要往产品化的方向去讨论,“斤”更适用于微博的网状公开,“个”适用于微信的点对点封闭。所以微博大势已去而微信势头正猛即将颠覆。“斤”也早就该被“个”所替代。
二、再谈微信卖水果的行业标准化。 微信卖水果的模式可以复制吗?
以我对微信公众平台产品属性、对社区化电商的理解、对微信卖水果模式从5月份到现在的探索以及和业内人士的交流来看,不可复制,起码在目前。它面临着很多营销、服务、售后、物流等的考验。
但在大范围复制之前,我们可以做这样的事情:
2.1订购逻辑清晰化 去水果摊买水果,选择商品-询问价格-确定数量价钱-完成交易。用户能直接在现场根据水果的消费能力与订单价格思考确定是否需要该量的水果。
而如果把这种论“斤”逻辑放到微信卖水果里面,是非得送货员将水果送到手上才能知道价格才能确定是否需要的。
“个”恰好解决了问题。按“个”选购-确认订单-支付-完成交易。这个逻辑,也是电商的逻辑。
2.2处理流程规范化 在大量订单累计的情况下,论斤称处理每个订单、并在处理完之后计价的效率是极低的。
可以在商品入库与上架中间增加与挑选的环节,将商品按批次等级分类上架--预挑选。
这样一来可以将订单处理流程规范为:入库-预挑选-上架-根据订单挑货-打包-分拣。
而计价早已经在用户提交订单的时候就完成了。
三、如何让“个”深入人心 品控;
“个”的可感知说明;
制定标准化流程;
做好服务;
将“个”朝“份”升级
。。。。。。
好了好了,有人开始烦了,说咋能别总说“微信卖水果”了行不?
“微信”只能代表一种工具,“水果”只是一个产品,我只是想用这个词去指代“移动端的商品售卖”就像红领巾指代少先队员。
你怎么知道那些微信卖水果的小伙伴们现在没在偷偷开发App?你怎么知道他们以后不卖其他产品?他们偷偷干了什么,他们爸妈真的不知道哦~
四、“个”能推广到社会中去吗 有人说,在米国、台湾等水果都早已是论“个”卖了。这正给了所有人一个正面的回答。
窃以为 社区居民对于“个”的不接受是一种受“斤”的思维定势转变到“个”的怕吃亏感。和以为“斤”买多划算的错觉。
至于个的定价,完全可以参照2元/个,5元/3个的策略去诱导。
老爷老太们都开始用微信了,按“个”卖的水果售卖模式还会远吗?
再说了,我们现在在高校里培养的论“个”消费的群体,以后也是要走入社会的呀。
说不定,经过我们“个”如此的观点深入人心,这些女同学们将来到了社会嫁为人妻,每天负责家中水果采购,就再也不用担心果老板偷称漏称、再也不用跟老板讨价还价,菜市场都清净了,这世界该会变得多么和谐呀,啊哈哈
再扯远一点,这样一来,水果论“个”卖不是也在践行毛\u0026gt;泽\u0026gt;东\u0026gt;思\u0026gt;想,在为和\u0026gt;谐\u0026gt;中国做贡献呢?~
当然,以上两段都是我对论“个”的漫谈,大家可别太当真~
“斤”还是“个”,希望我的分析能够大家的创业带来新的思路,不过具体的抉择还是大家自己来选择吧。
■网友的回复
斤
推荐阅读
- 大学中怎样和老师建立友好关系
- 怎样正确对待亲人势利眼的作为
- 怎样读史书二十四史资治通鉴那种文言版的
- 怎样看待朋友圈转发的“母亲越强势,对家庭毁灭性越大”
- 北京男怎样认识北京女生
- 甘肃人来北京发展,怎样找到甘肃人一起报团取暖
- 印度传统医学疗效怎样
- 新装修的婚房装修完成后多久入住比较合适,怎样减少甲醛和其他污染物
- 以前的人如果在外拿手帕擦鼻涕以后会怎样处理手帕
- 现在在北京末流211读大二,如果想去美国读研,该怎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