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是不是受到古希伯来语影响
这个文章作者说因为羯胡起源于希伯来,所以北京话像希伯来语。1.没记错的话羯胡发源于高加索地区吧,而且在北方短暂统治之后被冉闵杀的差不多了,最后的一波羯胡是侯景之乱吧,被陈霸先团灭在江南,该族自此消亡,不是融合迁徙,是被杀干净了。传说羯胡是超强显性基因,混血都会呈现白种人的特性,而且原生羯胡特别野蛮,保持着吃人和活人祭祀等野蛮习俗,不太可能起源于2400多年前就进入高度文明的希伯来地区,那时候以色列那疙瘩都建立了犹太国和耶路撒冷国了,但羯胡直到五胡乱华时期还是极度原始落后的民族,不可能来自希伯来。2.后赵石勒石虎对河北的统治一共才30年左右,在五胡乱华300年里很短的时间,要是如此牵强的找的话,估计古代鲜卑语,突厥语,羌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全都能和北京话搭上关系,发音差不多就行呗。我还特意上网看了下这文章,羯胡的设定首先就有问题,然后语言更牵强,因为希伯来语由于犹太人的传统,是当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语言,其他很多语言都失传了,比如契丹语,匈奴语之类的,很多北亚战斗民族没有发明文字,比如匈奴,所以无法研究其语言和当今方言的关系了。3.还有羯胡应该没有自己的文字,侵华后就全用汉语了,这样就更难形成语言传承了吧,况且北京那时候鸟都不来拉屎,羯胡过了好几百年,到安禄山时期,北京还是范阳那么个屌丝的地方,五胡乱华的时候北京毛都不算,也就现在一县城的概念,三线城市都算不上,那时候邺城,晋阳是华北大城市,高大上。所以羯胡及时留下点东西,也该是在这些地方的方言吧,关北京锤子事情噢。
■网友的回复
说「胡同」是希伯来语 Hoot,「丫头」是希语Yaldah,「甭」是Bal;「捻儿」(北京话中为灯芯之意)为Niyr,发音一模一样。
但是呢。
语言和语言的接触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加上语言是一定会变化的(所以,千万不要相信什麼客家话/粤语就是古汉语之类的传闻)。还好因为语言的变化会呈现出系统性的迁移,因此我们还是可以一定程度的科学重建。
就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假使我们想知道唐朝的「月」这个字怎麼念,我们首先可以翻阅当时的韵书文献,知道它跟哪些字同一类。
然后我们可以对照汉语的各个支系,比较北京话(或其他官话)、吴语、客语、闽语、粤语……,我们会发现有些语言裡面「月」后面没有子音(像北京话),有些会有短促的喉头音(如吴语),有些则有一个闭锁的 /t/ 音(举凡闽、客、粤……)。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假说,「月」这类的字当时有个 /t/ 结尾。然后下一步是,我们要能够解释每个语言这个字为什麼音会变成现在这样。
例如:日、韩、越当时借了许多汉语音,我们可以发现日本的「月」是结尾是/tsu/。因为日语的音节结构不允许 /t/ 在语末单独结尾,所以必须加上一个母音吸收,而吸收时日语会用 /i/ 或 /u/。因此符合我们的假说。
但是韩语的「月」结尾是 /l/。於是我们要解释:如果当时是 /t/,为什麼现在会是 /l/。於是可能可以用文献找,或继续找其他的对应,然后再用两个音的发音部位来看,/l/ 和 /t/ 在口腔的调音部份皆是「舌尖」,因此/t/变成/l/并不是太奇怪的事。接著再继续於其他语言确认………等等。
同样的,「借词」同样会有相当规律的音韵对应。
例如日语吸收各个外语词时,因为语言不容许单独的子音,吸收时子音后面都会加上一个母音好发音。所以 driver 的 d 会先加上一个母音,变成 do ri ver。然后英语的 r 虽然日语没有,但有个发音方式微微不同,但发音部位近似的日语 r 可以用。但 /v/ 日语就没有了,於是用发音方式一样、声带同样震动,且发音部位最为接近的 /b/。最后变成 do rai baa。
某个语言用什麼音来吸收外来词,其实是有对应规律、可以用语言学正确预测的。
这些借词的方法,承上所言,会具有系统的对应。其对应就像是印欧语系的拉丁借词,所有 tion 结尾词都漂亮地对应;也像中古汉字音的子音结尾一样,无论日韩越或汉语支语言,都能从语言找到证据。
更有趣的是,人类的借用方式也大同小异,所以一种借用方式不会只存在於一种语言。例如我们刚刚讨论的 /t/ 在韩语变成 /l/:我们一定会在其他语言找到舌尖音转换对应的例子,也同样会找到一堆像日语这样加母音吸收的语言。
【北京话是不是受到古希伯来语影响】 事实上,普通话也是一个不太允许子音单独结尾的语言,所以吸收俄语这种子音群比较复杂的语言,就得加上一堆母音。
俄罗斯文豪「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语裡面只有10个音节,但在中文可要用17个音节才能讲完。
回到正题。若该文中的北京话词语真的源自希伯来语,那麼就会有音韵上的对应。我们先都假设文中的发音和推论为真,首先会有的疑问是,hoot 用「胡同」来吸收非常特别,基本上语言极少以 ong 来吸收子音结尾,通常是加上一个母音(而且通常会是物理上响度较低、较不起眼的母音)。
再者,yal-用「丫头」的「丫」吸收,bal用「甭」,同样是/al/结尾,现在北京话裡一个是母音/a/,一个是带鼻音 /ng/ 的/e/母音,系统十分不一致。
即便只看文中少少的例子,还是可以判断这很有可能是穿凿附会的「民间语源」。
最后,回到刚开始说的,语言是会改变的。
古希伯来语和现在的不会一样,就算我们把它当一样,那个时候北京附近讲的话也万分确定不是现在的北京话(这一点,就证据确凿反驳不了了)。
正因如此,「现在的北京话」长得跟希伯来文一样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诡异的事情。
■网友的回复
纯属胡扯,实际上,儿化在中国80%方言都有,四川话为最。官话宋中期形成,明朝广为流行。若从血统上来说,中国人自以为辉煌的唐朝是吸收外来语最多的时期。另外从全国来看,南方很多方言夹杂的是百越语,可看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潘悟云先生关于南方方言的论述。
推荐阅读
- 一般说一个人的男朋友看起来稳重,踏实的话,是不是表示长得有点不好看的意思
- 布尔运算是不是平面设计中最常用的构建方式
- 阅读时你是不是曾担心作者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而断章取义引用别人的话
- 人类吃饭为啥是坐着而不是站着站着吃饭是不是更健康呢
- 一个人喜欢说,关你屁事或者关我屁事 是不是情商低的表现吗
- 发热的物体本身是不是一定发光
- 请问朋友就职的公司因涉嫌电信诈骗整个项目组被刑拘(已被逮捕),朋友受到了牵连,是不是会被判刑
- 体测不合格不予毕业是不是构成侵权
- 我高一学完,生了大病,高二上期没去学校,问是不是复读高一
- 为啥我容易嫉妒别人,是不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