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许多城市中都有和平里、光明里之类的地名 是什么个现象?

台灣地區最多
「里」是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市、鎮、區的最基礎行政區劃,相當於大陸地區的村、社區居委會
經查詢台灣共有18個光明里,分別位於台北市大安區、新北市新莊區、新北市永和區、新北市三重區、新北市蘆洲區、新北市石碇區、桃園市中壢區(我高中母校地址為該里)、桃園市大溪區、新竹市東區、台中市太平區、台中市烏日區、彰化縣員林市、南投縣南投市、台南市南區、高雄市鹽埕區、高雄市鳳山區、澎湖縣馬公市、台東縣台東市。
和平里則有19個,分別位於基隆市中山區、台北市萬華區、新北市板橋區、新北市新莊區、新北市金山區、新北市新店區、新北市樹林區、新北市永和區、桃園市中壢區、桃園市大園區、苗栗縣頭份市、台中市南區、台中市北屯區、彰化縣員林市、南投縣草屯鎮、南投縣集集鎮、台南市東區、高雄市岡山區、台東市成功鎮。
■网友的回复
北方居多吧,里,意为街坊,古代也有里这个民政单位啊,
■网友的回复
【在中国许多城市中都有和平里、光明里之类的地名 是什么个现象?】 诸如带有“和平”“光明”“解放”“人民”“胜利”“建国”之类的街道名称,很多都是上个世纪新中国成立之后取的,这些词语既饱含着时代奋进气息,寓意好,又好记,所以自然而然就被很多大小城市采用了。
■网友的回复
转自百度百科漯河受降路 受降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漯河作为全国16个受降区之一接受日军官兵的投降。当年漯河民众为了铭记这一重大事件,教育子孙后代勿忘国耻发愤图强,要求修建碑亭。最终在漯河商会的主持下,数万民漯河民众自发捐建受降亭。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漯河作为全国16个受降区之一,同年9月20日,当时的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刘峙代表中国政府在山陕会馆(现漯河二中院内),接受了侵华日军2971部队司令官鹰森孝中将带领的31560名日军官兵的投降。参加受降仪式的还有七八个美国军事顾问。签字后,鹰孝森脱下军帽,连鞠9躬,并把佩挂的指挥刀双手举过头顶交给了刘峙。作为当年全国16个受降区中唯一一个小城镇,见证了日军受降历史时刻。当年漯河民众为了铭记这一重大事件,教育子孙后代勿忘国耻发愤图强,要求修建碑亭。最终在漯河商会的主持下,数万民漯河民众自发捐建受降亭。受降亭采用 “1亭4碑”模式,仿郾城八景之一龙塔古篆为造型,亭内立4块碑,主碑上刻3个大字“受降亭”,其余3块碑文分别为受降亭记、“抗战祝胜词”、“建亭记”等。第五战区司令部指派秘书长负责筹办,郾城知名人士郭尚武、李幼敬设计,又从洛阳请来著名石工和漯河润芳斋的田金富、侯忠祥合作施工,当时,刻石场每天的刻凿声大都在14个小时以上。1945年12月上旬,在漯河火车站南端花园内,受降亭建成。亭为四方形主体,高6米,底座面积8平方米,四周有8尊石狮护卫;4块碑大小、质地相同,背面相对,均高2.4米,宽0.75米。由于漯河是全国16个受降区唯一建亭立碑的地方,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十分重视,中华民国政府委员、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中央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司法院院长居正3位国民党元老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分别为4块石碑题写碑名。1947年,受降亭毁于内战的战火。受降亭毁后,亭内4块石碑流落民间。现在四块受降碑仅存一块主碑和大半块残碑。2012年9月19日,为了铭记历史,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缅怀革命先烈,开源集团重建受降亭。2014年5月1日,重建受降亭落成。重建后的受降亭根据原样复建,从地平线到亭顶19.45米,寓意纪念1945年抗战胜利;从地平面到亭子有八大台阶,每一大台阶有4个小台阶,象征全国工人、农民、共产党和国民党四股力量8年抗战;亭内4块复原石碑采用原碑文内容,分别记载了受降和建亭经过。重建受降亭,对于展示中华儿女艰苦卓绝的英勇抗战历史,缅怀抗战先烈的丰功伟绩,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鞭策子孙后代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有着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也为民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网友的回复
南方没听说过,倒是"人民路","中山路"之类的,全国很多城市都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