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所谓伤寒是一种什么病呢?
温病学理论出现之前,中医的“伤寒”泛指所有外感病,因为中西医思维角度不同,临床医学没有单独相对应的疾病,现在感冒、肺炎、流感的某些中医证型也可以包括在中医的“伤寒”里面。
■网友的回复
伤寒主要针对是外感风寒一类的病,分病位与病性。其中病位有表、里和半表里三种,病性有阴性、阳性两类。
伤寒的本质中的“伤”是指《黄帝内经》有虚邪贼风,避之不及。这个伤就是没有避开的意思。这个“寒”,是指“足太阳膀胱经”,由于“太阳乃寒水之经”,主一身之皮毛,风邪犯体,太阳先受,所以就叫“伤寒”。意思就是“足太阳膀胱经受到了邪气的侵犯”。
就说个感冒,中医理论中感冒就是伤寒的一种,而且感冒最好在七天内治好,如果七天内没治好,就开始由表皮转入脏腑,当然第一个伤肺,也可以等自愈,这样会对肺脏进行伤害,而且如果不会调理会是永久性伤害,感冒症状消失后会咳嗽几天就是伤肺了,你借了肺的元气虽然感冒好了,但是伤肺后说话的声音也会变的粗一点,伤的多了,肺脏元气借光了就要开始得肺病了。而且整个人就无魄力,因为肺藏魄。
■网友的回复
中医的伤寒论提及的伤寒指的是一种常因寒冷而产生的疾病,并且出现里热证的速度不快,一般需要近一周时间。这种就叫伤寒。然后从此类疾病发展出来的各类病症是伤寒论探讨的东西
■网友的回复
百度了下 我错了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坏死为主要病变。典型病例以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情淡漠、脾大、玫瑰疹和血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和肠穿孔。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9077.htm
■网友的回复
详情可以参考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将伤害二字论述的非常清楚,且令人信服。以下是部分节选。“伤寒,是我们讨论的这部书的核心,有关它的涵义我们应该很清楚。伤寒这个概念,在《素问·热论》里有很明确的定义:“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个定义说明了伤寒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发热的特征。凡是属于发热性的疾病,或者说凡是具有发热特征的疾病都属于伤寒的范畴。 《内经》对伤寒的这个定义,是从最基本的点上去定义的,但是,扩展开来却显得很泛化,不容易把握。为此,到了《难经》的时候,又给它作了一个更具体的定义。《难经·五十八难》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难经》的这个定义说明了,这个具有发热特征的伤寒常见于五类疾病里,哪五类疾病呢?就是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稍稍具有临床经验的人就能感受到,《难经》给伤寒的这个定义确实很具体,临床所见的发热性疾病,大多也就见于这些疾病里面。所以,要研究伤寒,就应该着眼于上述这五类疾病。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难经》中谈到两个伤寒,第一个伤寒当然是总义的伤寒,也就是《素问·热论》讲的伤寒,现在的教材又叫它广义伤寒;后一个伤寒是分义的伤寒,又叫狭义伤寒。而我们这个论题上,书名上的伤寒,当然是指第一个意义上的伤寒,这一点不容混淆。这个问题弄清了,我们就知道张仲景并不偏重于谈寒,他也谈湿温、热病、温病。 "欲知更详细者,请参考:http://www.chinesemedicines.net/history/200706/105635.html
■网友的回复
伤寒三阴三阳分证:发热恶寒:发于三阳:无热恶寒:发于三阴。我用图表来介绍这样好理解些吧,当然前提是得有起码的一点阴阳概念发病示意图;太阳病
阳明病
少阳病
太阴病
少阴病
■网友的回复
1、什么是中医说的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坏死为主要病变。典型病例以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情淡漠、脾大、玫瑰疹和血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和肠穿孔。
【中医所谓伤寒是一种什么病呢?】 2、中医伤寒的几种类型
普通型,轻型,暴发型,迁延型,逍遥型,顿挫型。
伤寒杆菌感染后是否发病与细菌数量、毒力、机体免疫力等因素有关。如胃酸过低、重度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也是造成伤寒发病的因素。男女老幼均可发病。饮食卫生较差者,无伤寒特异免疫力而到伤寒高发地旅行者易发。
3、中医伤寒分为广义伤寒和狭义伤寒
伤寒作为痛名,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伤寒是泛指感受六淫之邪所引起的急性热病,即一切外感热性病的总称。如《素问·热论》就有逮样的记载,“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五十八难》也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所谓“伤寒之类也”和“伤寒有五”的伤寒二字,均是指的广义伤寒。
狭义伤寒,是指寒邪伤袁感而即发的疾病,它是《难经》所说“伤寒有五”之中的伤寒,属于《伤寒论》太阳病的范踌,为一个独立的病证,亦即《伤寒论》原文第三祭所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束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至于现代医学中因感染伤寒杆菌所引起的伤寒、副伤寒,与中医所说的狭义伤寒,名同而实异,倒是与温病学中的湿温颇为近似,也可属于广义伤寒之列。
伤寒的临床表现
1、伤寒初期
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头痛,腹部不适等。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可在5~7天内达到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于本期末常已能触及肿大的脾脏与肝脏。
2、伤寒极期
病程的第2~3周。常伴有伤寒的典型表现,肠出血与肠穿孔等并发症亦较多在本期发生。本期内疾病表现已充分显示。
3、伤寒缓解期
病程第3~4周。体温开始波动,并逐渐下降。患者仍觉虚弱,食欲开始恢复,腹胀减轻。肿大的脾脏回缩,压痛减退。本期仍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仍可发生。
4、伤寒恢复期
病程第5周。体温回复正常,食欲好转,症状及体征均回复正常。通常需1个月左右才完全康复。
由于患者的免疫状态、入侵菌株毒力、数量、治疗措施是否及时与适当、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是否原有慢性疾患等因素影响,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预防伤寒的三种方法
1、切断传播途径
这是预防和降低伤寒发病率的关键性措施。因此,应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卫生宣传工作,搞好“三管一灭”(粪便管理、水源管理、饮食卫生管理和消灭苍蝇)。养成良好卫生与饮食习惯,坚持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不洁食物等。
2、管理传染源
患者:应及早隔离治疗,其排泄物及衣物等应彻底消毒。
带菌者:早期发现,严格登记,认真处理。如发现带菌者,应调离工作,并给予彻底治疗。
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检疫。对有发热可疑者,应及早隔离观察。
3、提高人群免疫力
目前国内应用的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是用伤寒、副伤寒甲、乙三种杆菌培养后经过加酚处理的死菌苗。一般皮下注射2次,间隔7~10天,70~85%的易感者即可获得保护,保护期3~4年。近年来,有用伤寒杆菌Ty21a变异株制成的口服活菌苗,对伤寒的保护率达96%;可根据条件选用。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草灸世家”更多实用中医健康养生小知识。
■网友的回复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这是《伤寒论》给出的伤寒的明确定义。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感冒,有恶心,身体痛,发烧或者未发烧,的症状。这种病人,你去摸他的脉,一定是浮的,而且感觉紧绷。
但现在生活好了,保暖都不错,这种感冒比较少了。
这个是狭义的伤寒,我想你问的是这种。
■网友的回复
中医和西医是不同的两种思维体系。伤寒只是太阳病的一种(另外还有中风),或者说一个阶段,伤寒论没有说“伤寒”是一种病。中医只有七种病,六经病+杂病,西医和中医的病无法对应,也不必对应。
推荐阅读
- 中医学上啥是阴脉,啥是阳脉,阴脉的作用是啥
- 怎样把话说清楚?
- 北京哪里有好中医,叫啥
- 中医怎样治疗痔疮
- 怎么样克制不断涌出的“现在死掉也无所谓”的念头
- 北京哪里买玉靠谱,有啥经验
- 女朋友会找男朋友要儿童节礼物吗
- 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是落后还是太超前了
- 在中医看来气和血是在共用同一个管道呢
- 有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关于中医的法律诉讼案件吗,最后结果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