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句话“即使再干净的审美, 没有很好的融入生活都是不够打动人的。”如何理解?

谢谢邀请。最近很多人邀请我回答设计方面的问题,我真是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能忽悠的就答一下,不能忽悠的只好当作没看见。因为我对设计一窍不通。只是仗着了解的一点东西在几个问题下装了哔~不过自己还是想试着强行回答一下,真诚的欢迎专业人士打脸。这句话应该是在一篇文章出现的,文章记录了几个设计师看完日本设计师原研哉(Kenyahara)的首次大型个展上的讨论对话内容。 hcke:我大学是学电影的,当时老师有一个观点:不要沉迷技术,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 我一直觉得这个观点有问题,但是又找不到反例。直到看了这次展览,看到原哥将材质的威力发挥到极致,我才找到这么一句话:“技术启发艺术,艺术挑战技术!”
Xiaoyu:其实我对这次展览的形式和布置都不是很喜欢,很多展品都不能碰触,感觉与MUJI的理念不是很相符啊。同是为大众设计,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IKEA的理念,即使再干净的审美,没有很好的融入生活都是不够打动人的。
Don:我觉得宜家和MUJI的设计理念是完全不同的,追求也不同。很中意MUJI这种回归自然、协调的感觉。
Guna:感觉MUJI设计是比较理性和节制的。MUJI里讲的nature有双重含义,一是人类在追求舒适生活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设计,另一个是追求材料本身所体现出的自然感。
Wii:是呀,宜家追求的是更多人付出更少的成本来享受这种商品,所以会减少包装成本,很多地方做得比较简陋,这两个本身就是不同的。
Yong:其实我跟大家有点不一样,以前的我并不喜欢MUJI的产品的,一直以为它的东西很简陋,甚至有些粗糙。但这一次却被MUJI的设计理 念所打动了。 它追求不是 “这样很好”,比如我用苹果的东西,就会发出这样感叹,很棒,这样很好,超出我的要求等等。但是muji追求的是:“这样就好”,一种对需求的理性满足, 而不是无止境的满足,是一种自我约束的。现在我开始慢慢思考环保,思考我们的下一代,有时候,我会想,是不是我们的生活中需要那么多东西,有那么多浪费。 我们可以追求一种舒适的生活,要求更多的享受,可是这样我们就真的满足了么? 我们会因为拥有更多,而特别快乐,肯定会有了,但那应该是一时的。所以我们是不是经常要的太多了?其实我们的开心,快乐,幸福并不需要这么多条件和外物就 可以实现的。我想muji这种理性约束的设计理念,打动了我,促使我去自我反省。
【请问这句话“即使再干净的审美, 没有很好的融入生活都是不够打动人的。”如何理解?】 Sailingyang:同意勇的观点,MUJI的设计理念体现了日本文化中的禅意,传达一种留白的生活方式。MUJI的最初理念是给日本人设 计的,不是面向global的。对于纸质档案袋的设计,整体的样式是把digital world里的文件夹的mataphor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在原有档案袋的基础上增加了标签条在顶端(与档案袋成为一体),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第一是方 便拎取,第二是方便检索(因为标签条在顶端,可以写上袋子里面放的东西,查找的时候只需要用户快速的scan标签的keywords就可以了,提高效 率);这个档案袋还有一个很细节的处理是在档案袋上留了几个圆孔,这样方便用户知道里面是否装了文件。
即使再干净的审美,没有很好的融入生活都是不够打动人的。这句话应该说的是IKEA的设计产品和理念。在极简主义设计大行其道的今天,似乎每个设计师所追求的都是简单到极致的物品。
可是却往往忽视一个问题,就是实用性。
干净的审美,很喜欢这个词,审美的干净意味着不繁杂。什么叫繁杂,比如我买个木质的沙发,你给我雕上龙凤虎豹狗皮皮虾带鱼米老鼠。这些东西不会让我感觉到好看,我更没必要为这些东西买单。我只希望一个很单纯的沙发,能让我坐的舒服就可以。
干净的审美似乎就意味着一切呢?不,没有融入生活的审美难免有矫揉造作之嫌,这也正是这句话所说的,什么叫融入生活呢?不刻意的追求极简,追求的是生活性,极简是锦上添花,服务于生活。
■网友的回复
啸无人欣赏,再美能怎样。何惧沾染了俗气,依然发光发亮。
■网友的回复
审美何必打动人。
■网友的回复
所谓“装”
■网友的回复
審美審美,審視之美何為審視?告訴我必須這個角度,必須打怎樣的光,必須搭配什麼背景等等等等那是在綁架我,不是讓我審視想打動人,就是做出不要讓他人,為了你的美付出太多額外的
■网友的回复
一种是感动别人一种是敢动别人只不过后者是花样吊打别人的审美,前提是你能理解烂片是如何吊打我的——王朝的女人观后感
■网友的回复
不能同意更多……设计师喜欢理想化使用场景,这道理和许多摄影师能在摄影棚里拍大片,可到了旅游景点也无能为力是一个道理,设计的单一产品都是在设计师假定的某一环境中完成的,但现实的残酷就在于你没法考虑到所有场景
■网友的回复
美且实用才是真的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