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是? 怎样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原来这个世界上别人的想法与感受是和我不一样的,我所认为理所应当的道理在别人看来也有可能是匪夷所思的。”
■网友的回复
您好,谢邀。愠,烦恼。不起烦恼、内心平静就是不愠。先不谈‘人不知而不愠’,先想想‘人知’我们会如何?欣喜、快乐,这大概是正常状态。为什么乐呢?因为他满足了我教的愿望,因为他解决了我的忧思,因为他顺了我的意愿。这就是我们‘愠’的由来。大多数人的‘教’是以‘我’为出发点的,‘被教’的对象只是解决‘我’内心情感的的一个媒介。说白了,我们并不是真正关心对方是否脱离困境,而是解决我们见到对方处于困境的不忍。以我为出发点,就会以我为中心,从而忽视一些问题。他是不是认为自己处于困境?他是否想要脱离困境?他是否具有脱离困境的条件?我所提供的方法是否真能帮助他脱离困境?★帮助别人是好事。但是首先我们必须自问,做好事到底想要帮谁?帮自己还是帮对方?当我们真心想要帮助对方的时候,就会以对方为起始点,整个方法都是以对方为中心来展开应用。然后我们就会发现,这里面是没有‘我’的因素的。没有‘我’就不会有‘我的情感’,理性就出现了。★愠是一种情感,来自于我。要想不愠,就别用情感做事。直白说——不是我想如何,而是他要如何。末学后进,才疏学浅,仅供参考。
■网友的回复
答案在论语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近看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有一章就有这个回答,我搬来给你看。到了最后,是这一篇的结论了。大家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来,《论语》第一篇《学而》篇的开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看这一篇文章又是怎么作结论?恰恰好头尾相顾。最后一句怎么说呢?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是《学而》这一篇的精神所系。他说一个人不怕人家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这就归结了那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大概人们都有的一个通病,就是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往往我们说错一句话,脸红了;但三秒钟以后,脸不红了,自己马上在心里头找出很多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完全对,再过个把钟头,越看自己越对。人,就是这样,所以人总怪人家不了解自己,而对于自己是不是了解别人这个问题,就不去考虑了。所以《学而》这一篇的宗旨,最后的一点,以本篇第一节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重点。这个结论的重点就是你为什么在心中怨恨?不要怕人家不了解你,最重要的是你是否了解别人。于是这一篇作学问的目的,到这里得到结论,整个结束。希望能帮到你。
■网友的回复
愠 ,怨且尤也
不怨不尤,就是不愠
如何能不怨不尤,认清自己的本位,确定自身的本分,回归自己的本性,
如此而已
已是极难
■网友的回复
人不知而不愠是一个可大可小的命题。一个是从自身出发的;还有一个是指对措施的贯彻。一个人总是自怨自艾自己不受重用,总觉得他人不理解我,不懂我,但他是否有想过,他有让人认识他吗?他只让人看到了他的消极,而是否让人认识到他的价值了?一个对社会人群没有正面价值的人,就算他再有材别人也欣赏不来。这是一个拉锯的过程,不强求他人理解不代表不去表现,而是表现的表现的恰到好处,即不谄媚也不自以为是。所以第二点就出现了,当我们要落实一项措施时,会发现各种阻扰和困难,或许动了他人利益或许在做事时人们有着自己的惯性,而有些纯粹只是因为懒惰。在去贯彻时,你站在那说多好多好,人们只会想你还不是为了你自己?或许会不甘或许会委屈,所以才更需要铺垫与沟通。
■网友的回复
先做好自己 让别人抓不到把柄 剩下的别人还要诟病 那就 让流言蜚语随风去吧
■网友的回复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句话有其内在逻辑:首先是学以致用,不亦说乎;然后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不亦乐乎;在切磋过程中意见不合,互相理解不了,但却不愠,不亦君子乎?你可以理解为在切磋学问时,保留意见,和而不同,朋友不知你不愠,如此也就可以。但是君子不器,在不同状态下要有正确的状态应对,"不愠"并非适用于任何场合,该怒则怒,不该怒则敛,并不影响你的本质。面对任何事都"不愠"的人,可以称之为"乡愿","德之贼也"。所以,题主不用追求"人不知而不愠"的固定状态,在不是论道切磋学问时,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讲理的人,你的"不愠"只会让你处于极其被动不利的状态,何苦来哉?君子中庸也,君子而时中。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大学》、《中庸》有具体的方法论,修身养性易如反掌。
■网友的回复
【怎样才是? 怎样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做好自己,把其他人在你心里的位置放低,就好了。
■网友的回复
士农工商,各色人等,我们与当中的几位相识后,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发生。他是不好相处的,因为他过度防备。记得第一次去他家谈合作,一开门,他警惕的眼光,让你胆战心惊。他这时候,应该是恨不得搜你的身吧。知人口面不知心,你是不是藏了刀具,要谋杀我?他的每一个表情,都透露出对你的不信任。你没有好感,心想还是找另一个人合作好了,真是不能接纳这个人,既然你对我有戒心,那何谈合作,就算合作也不会愉快。最终你们没有达成一致,你匆匆地离开了他的家。在他家极其难受。要是你也碰到类似的情况,你会生气吗?他防人防得过分了,但是我也不用发怒。我一身正气,友善待人,而由始至终你保持着疑心,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诚然,我们合不来,我也不愿意结交你这样负面的人。祝你升官发财吧,疑心会是你致胜的法宝。
推荐阅读
- 大学中怎样和老师建立友好关系
- 怎样正确对待亲人势利眼的作为
- 怎样读史书二十四史资治通鉴那种文言版的
- 怎样看待朋友圈转发的“母亲越强势,对家庭毁灭性越大”
- 北京男怎样认识北京女生
- 甘肃人来北京发展,怎样找到甘肃人一起报团取暖
- 印度传统医学疗效怎样
- 新装修的婚房装修完成后多久入住比较合适,怎样减少甲醛和其他污染物
- 以前的人如果在外拿手帕擦鼻涕以后会怎样处理手帕
- 现在在北京末流211读大二,如果想去美国读研,该怎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