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厦大团队研发抗癌新药 能定向“溶解”肿瘤细胞
怎么治疗
有何突破
新一代整合PD-1抗体的溶瘤病毒 , 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原性死亡(即细胞“溶解”) , 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来提高树突状细胞的“加工”能力 , 并把活化的T细胞“吸引”到肿瘤中 , 从而改善肿瘤免疫抑制性微环境 。 该药物主要通过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来发挥全身性的抗肿瘤效应 , 实现对局部肿瘤和 “转移肿瘤”的有效清除 。
本文插图
厦大研究团队研发的抗癌新药 。
台海网3月25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厦大研究团队研发的抗癌新药近日获准进入临床试验 , 它通过直接“溶解”肿瘤细胞和进一步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去“追杀”肿瘤细胞 , 从而提高癌症治愈率 。 不仅如此 , 科研人员还搞清了这一抗癌新药的肿瘤免疫治疗新机制 。
厦大官网昨天发布消息说 , 厦门大学研究团队联合浙江养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养生堂有限公司 , 联合研制出新一代癌症免疫治疗药物——“注射用重组人PD-1抗体单纯疱疹病毒” 。 这一抗癌新药已通过国家药监局的临床试验审批 , 用于试验性治疗可进行瘤内注射、静脉滴注或胸/腹腔局部给药的多种恶性肿瘤 , 目前正在开展I期临床试验 。
疗法
激活机体免疫系统
对肿瘤细胞进一步“追杀”
溶瘤病毒疗法是一种免疫治疗方法 , 它利用具有天然溶瘤活性或基因工程修饰的病毒 , 对肿瘤细胞进行定向“溶解” , 释放肿瘤相关抗原 , 进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 , 实现对肿瘤细胞的进一步“追杀” 。 目前已有T-VEC为代表的溶瘤病毒药物获批上市 , 不过 , 尽管溶瘤病毒疗法在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中展现出一定的肿瘤治疗效果 , 但其疗效很大程度上受到肿瘤细胞所处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限制 。
厦大团队的研究突破了该限制——研究人员深入探究溶瘤病毒治疗过程中肿瘤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特征 , 针对性地构建了整合PD-1抗体的新一代溶瘤病毒 , 通过溶瘤病毒在肿瘤内定向运送PD-1抗体 , 使其不仅能逆转肿瘤免疫抑制性微环境 , 还能使溶瘤病毒疗法的效用最大化 , 实现了“双药合一 , 协同增效”的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
发现
溶瘤病毒整合抗体后
疗效显著优于上一代
研发肿瘤治疗新药 , 不仅需证明药物安全有效 , 还需阐明其抗肿瘤作用机制 , 这将决定该药物在肿瘤治疗中运用的深度和广度 。 因此 , 研究团队基于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实验 , 取得了一系列新发现 。
厦大团队的研究发现 , 新一代整合PD-1抗体的溶瘤病毒 , 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原性死亡(即细胞“溶解”) , 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来提高树突状细胞的“加工”能力 , 并把活化的T细胞“吸引”到肿瘤中 , 从而改善肿瘤免疫抑制性微环境 , 其抗肿瘤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没有整合PD-1抗体的溶瘤病毒(上一代) , 对荷瘤小鼠具有更高的肿瘤治愈率 。
进一步研究发现 , 该药物主要通过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来发挥全身性的抗肿瘤效应 , 实现对局部肿瘤和 “转移肿瘤”的有效清除 。 研究团队在模拟晚期肝癌的双侧荷瘤小鼠模型中 , 只对单侧肿瘤进行治疗 , 发现新一代溶瘤病毒治疗能够激活小鼠免疫系统产生高效的全身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 从而实现了对另一侧未治疗的肿瘤的有效清除 , 并且治愈后的小鼠具有长效的抗肿瘤免疫记忆 , 能抵抗相同肿瘤细胞的再次攻击 。
进展
临床试验分三期完成
具体上市时间未知
不过 , 科研人员也表示 , 目前还很难预料这一新药何时完成总共三期的临床试验 , 因此现在还不知道何时能上市 。
三月初 , 这一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在线发表于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癌症免疫学研究》)期刊 , 被认为“为指导新型溶瘤病毒的升级改造和突破肿瘤免疫抑制性微环境限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 也为该抗癌新药运用于癌症临床治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夏宁邵教授和黄承浩助理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 博士生林超龙和任文峰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 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 。
推荐阅读
- 肿瘤@体检意外发现肺部小结节,需要如何处理?
- 「手术两百年」兰州市肿瘤中心微创手术步入“4K时代”
- 「健康直通车」新型抗癌疫苗初步显效——单个部位接种,全身肿瘤消退
- 怎样在没有团队的情况下像猫力一样玩,拍出同样有趣的照片
- 汗管瘤是个啥东西有靠谱的解释么
- 2017届广电编毕业生,剧组工作半年,跑散活,觉得没有团队感,想去北京公司工作,求指教!
- 对于晚期的肿瘤患者,医院该不该建议家属继续保守治疗
- #欧佳养生#吃得越多癌细胞越兴奋,很多人还在吃,肿瘤的“美食”来了
- 职场新人怎样表现出团队融入感
- 灰霾对肿瘤有怎么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