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如何突破六十岁?( 二 )
从清代的大约33岁 , 到民国的大约40岁 , 中国人“平均寿命”的这种变化 , 究其实质 , 乃是“人类平均寿命第一次飞跃”的余绪 。所谓“人类寿命第一次飞跃” , 指的是1796年英国人琴纳(Edward Jenner)发明牛痘预防天花之法后 , 儿童死亡率(非“婴儿死亡率”)大减 , 人类平均寿命提升到了40岁以上——牛痘法在欧洲推广初期 , 曾引起相当大的忧虑和争议 , 数学家丹尼尔·贝努利( Daniel Bernoulli)利用刚刚问世不久的概率统计 , 得出了牛痘法至少能延长人类平均寿命三年的结论 。牛痘法传入中国 , 是在琴纳发明牛痘法后的第九个年头 , 也就是1805年 。 这次传入 , 与西班牙政府的“海外殖民地牛痘接种行动”有直接关系 。 这场行动由西班牙国王的宫廷御医巴尔密斯(Francisco Javier de Balmis )负责执行 , 他率船队先去了美洲 , 返程时又去了菲律宾 , 顺道将牛痘接种技术带到了澳门 。 广东南海人邱熺 , 成了最早接种牛痘、并致力于传播牛痘法的中国人 。 琴纳的愿望得到了部分实现 。之所以说“部分实现” , 是因为守旧而排外的中国人 , 并未如琴纳所料 , 积极拥抱牛痘法 。 相反 , 在此后长达一百年的漫长时光中 , 牛痘法的传播始终局限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 。 即便邱熺曾被曾国藩、阮元(两广总督)这样的大人物奉为上宾 , 被请去为他们的儿孙辈接种牛痘;即便邱熺在自己的著作《引痘略》中 , 用穴位、经络、胎毒之类的名词 , 对牛痘法做了一番非常亲民、接地气的“本土化”处理 , 牛痘法也始终未能深入内陆 , 始终未能传播到上海、北京等要地 。
为了打破这种守旧排外心态 , 吸引更多的中国人前去接种牛痘 , 1873年 , 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在《申报》上连续41期刊登了一则广告 。 广告中说 , 只要响应租界当局的号召 , 去指定地点接种牛痘 , 不但“分文不取” , 还“给钱三百文”作为调养费 。 广告原文如下:大法国工部牛痘局 , 今设在上海新北门外东兴圣街姚辰庭大方脉医室内 , 每逢礼拜二礼拜六为期 , 如来种者 , 到期两点钟到局种痘无误 , 分文不取 。 倘有贫者 , 给钱三百文 , 为调养费 。 此亦西国人成美之道济之德也 。 1870年代的上海 , 每斤猪肉大约20文钱 。 种牛痘不但免费 , 还可以得到15斤猪肉 , 租界当局之所以刊登这种大出血式的官方广告 , 是因为他们自1871年开始在租界推广牛痘接种 , 民众几乎毫无反应 。进入民国后 , 民间对牛痘仍抱持着严重的怀疑态度 , 但政府部门已开始采取行动 。 1917年 , 北京城内已设立有官私种痘局所66处 。 1919年 , 中央防疫处制造牛痘苗成功 , 这是中国第一次自制牛痘苗 。 1927年 , 北京的“公益产科医院”开始在医院内为新生儿免费种牛痘 。 1928年 , 国民政府颁布了《种痘条例》13条 , 要求每个儿童必须种痘两次 , 一次是3个月-1岁之间 , 一次是6-7岁之间;种痘工作由地方卫生机关负责;逃避种痘、逾期未种者 , 要对父母或监护人处以10元以下罚款 。《种痘条例》这项政策 , 在城市中执行得比较好 。 比如1930年长沙的种痘人数是7760人 , 1931年是2.46万人 , 1932年是3.01万人;自1910年到1935年 , 上海的医院与慈善机构 , 共计种牛痘250余万人次 。 在农村 , 因为人手不足 , 执行得比较差一些 , 且有许多以种人痘为业的“点花先生” , 也将活动区域转移到了农村 , 专事诋毁牛痘 , 给防疫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 比如1944年 , 一位“点花先生”跑到甘肃礼县白河乡种人痘 , 结果人为引发天花流行 , 传染到周边三县 , 民众死亡甚众 。虽然不尽如人意 , 但此时的中国 , 好歹算是赶上了“人类平均寿命第一次飞跃”的尾巴 。人类平均寿命的“第二次飞跃” , 始于20世纪前半期 , 主要原因是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药物被发现 , 儿童死亡率骤降 , 人类的平均寿命随之突破了60岁大关 。英国人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早在1928年就发现了青霉素 , 但直到1943年 , 美国和英国的公司才找到工业化量产青霉素的办法 。 1944年 , 青霉素被用于诺曼底登陆战 , 大幅度减少了因伤口感染而死亡的士兵人数 。青霉素的发现 , 也包括1930年代的磺胺类药物及之后的链霉素等的发现 , 意味着人类第一次可以治愈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 具有划时代的巨大意义 。 且看下面这组数字:1900年时 , 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47岁(牛痘法普及) , 1930年代上升至接近60岁(磺胺类药物普及) , 到1960年已接近70岁(青霉素普及);相应的 , 从1938年到1956年 , 美国的儿童疾病死亡率下降了九成以上 。 日本的情况也差不多 , 1900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只有44岁(牛痘法普及) , 1940年代上升至接近50岁(磺胺类药物) , 1955年突破了60岁(青霉素普及) 。
推荐阅读
- 「见证」《见证》完整版来了!中国战“疫”英雄影像档案这样诞生
- 『中国新闻网』长庆油田细化页岩油开采技术 撬开效益开发“阀门”
- 『境外投资』境外投资者净增持我国债券167亿美元 中国股票价值投资前景非常好
- 「中国」微视频:别带着偏见看中国……“老外”们这样讲述中国抗疫时刻
- #中国消防TB#一把火损毁90辆车的教训,他没记住
- 「运营商段子手」联通圆了5G下井中国梦!全国首个“5G智慧矿山”项目合同签约
- [中国山东网]男子酒后驾车见交警就停 扣分罚款降级得不偿失
- 「中国山东网」威海:醉驾巧遇交警夜查 被取保候审等待判决
- 中国经济■一季度中国经济,你最关心的10个问题!
- [美妙玄幻之旅]中国“奇葩”城市:拥有17座火车站,站名中几乎没有城市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