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死 呼吸机和药物可永久维持“人工活着

死亡,就是生命的终止 。由于医学科技的进步 ,仪器和药物可永久地维持人工心跳呼吸永久存在 , 使“死亡”的定义越来越模糊和混乱 。在临床上,我国医务工作者一直把心跳和呼吸的永久性停止作为死亡的标志(即心肺死亡模式) 。 然而 , 随着起搏器、呼吸机等复苏技术的普及和不断进步,使上述“心肺死亡”时间的确定面临挑战 。 基于上述问题以及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亟需一个从医学、法律和伦理方面均可被接受的死亡标准 。脑死亡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丧失功能为参照系而宣布死亡的标准 。 脑死亡有别于“植物人” , “植物人”脑干功能是正常的 , 昏迷只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 , 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心跳和脑干反应 , 而脑死亡则无自主呼吸 , 是永久、不可逆性的 。脑死亡标准问世是智能化呼吸机广泛用于临床的必然结果 , 是对现代医学死亡标准的完善和补充 , 同时也是对急 救医学抢救原则的科学规范 。 更确切地说是对呼吸机有效超长应用的一种科学规范 。 脑死亡规范既是现代临床医学的最基本规范 , 也是国家医学科学进步的标志性规范 。脑死亡(brain death)作为人类个体死亡的判断标准 。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1.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自从脑死亡概念提出以来,多个国家的相关研究机构相继制定了脑死亡标准,其基本内容均与1968年首次提出的“哈佛标准”相同或相似,即:①自主呼吸停止 。 脑干是控制呼吸和心跳的中枢,脑干死亡以呼吸心跳停止为标准 。 然而 , 由于心肌具有自发收缩特性 , 在脑干死亡后的一定时间内还可能有微弱的心跳 , 因此 , 自主呼吸停止被认为是临床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 ②不可逆性深度昏迷 。 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散大或固定,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消失) 。 ④脑电波消失 。 ⑤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2.确定脑死亡的意义①可协助医务人员判定患者的死亡时间、适时终止复苏抢救 。 不但可节省卫生资源,还可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和情感负担 。 ②有利于器官移植 。 虽然确定“脑死亡”并非器官移植的需要 。 然而 , 由于借助呼吸、循环辅助装置 , 可使脑死亡者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器官组织的低水平 , 血液灌注 , 有利于局部器官移植后的功能复苏 , 为更多人提供生存和健康生活的机会 。脑死亡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民众关注,美国、英国、法国、瑞典、荷兰、日本等30多个国家已制定脑死亡法并在临床将脑死亡作为宣布死亡的依据 。 在我国 , 1988年提出有关脑死亡的诊断问题,1999年在武汉市召开了脑死亡标准(草案)专家研讨会,已经审定通过了《脑死亡判断标准(成人)》和《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 。 虽然争议尚存,但脑死亡立法正在我国稳步推进 。3.脑死亡与“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 脑死亡须与“ 植物状态”或“植物人”鉴别 , 后者是指大脑皮层功能严重受损导致主观意识丧失 , 但患者仍保留皮层下中枢功能的一种状态 。 在植物状态与脑死亡的众多差异中,最根本的区别是植物状态患者仍保持自主呼吸功能 。——出自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P15~P16“脑死亡立法是尊重死者尊严 , 是社会认同科学死亡观念的标志 , 更是人类在生命意义和自我价值等观念上的进步 。不少国家过去一直把“心跳停止”、“呼吸消失”和“血压为零”作为死亡的标准 。 但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 , 病人的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都可以通过一系列药物和先进设备加以逆转或长期维持 。 但是如果脑干发生结构性损伤破坏 , 无论采取何种医疗手段最终发展为心脏死亡 。 因此 , 与心脏死亡相比 , 脑死亡显得更为科学 , 标准更可靠 。早在2003年 , 《中华医学杂志》等主要医学杂志刊登了原卫生部脑死亡判定标准起草小组(下简称“起草小组”)起草制订的《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征求意见稿)》和《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成人)(征求意见稿)》 , 开始广泛征求医学界对脑死亡判定标准的意见 。 五年之后 , 起草小组发布了完善后的2009版脑死亡判定标准和技术规范 。 自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死亡定义审查特别委员会提出脑死亡诊断指标以来 , 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建立了死亡标准 , 一些国家还制订了相应的脑死亡法 。中国对于脑死亡还没有公开承认 ,也没有公开否定 。 脑死亡法的制定也异常谨慎 ,毕竟面对偌大的国家 , 十几亿的人民 , 制定死亡的标准并不是那么容易 。中国的脑死亡法一直在起草阶段:深昏迷 , 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 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 , 呼吸暂停试验阳性) , 瞳孔放大或固定 , 脑电波消失 。 在首次确诊后 , 观察 12 个小时无变化 , 方可确认脑死亡 。以上内容可能非专业人士并不能理解 。@极度严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