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阳”凸显病毒复杂性,多沟通以解公众疑虑

南方都市报(3月24日):“复阳”凸显病毒复杂性 多沟通以解公众疑虑就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 , 复诊发现核酸检测“复阳”的医疗救治、保障等问题 , 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涂远超进行了解答 , 并强调暂未发现“复阳”患者传染人的现象 。 目前所说的“复阳” , 指的是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后 , 在康复期进行核酸检测呈阳性的现象 。 全国多个地区都报告了“复阳”病例 , 2月25日 , 广东疾控中心通报 , 14%的出院患者出现“复阳” , 而湖北省部分隔离点的观察显示复阳率约为5%-10% 。 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的“复阳”问题 , 公众一直颇为关注 。 患者为何会“复阳”?是病情反复、复发还是二次感染?“复阳”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这些都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 3月11日 , 荆州市中心医院 , 康复治疗师对病患进行腹式呼吸锻炼来刺激他的呼吸肌 , 争取早期脱机下床 。 南都采访人员 陈辉 摄根据目前的观察研究 , 以及防疫和病毒学专家的说法 , “复阳”可能有多种成因 。 第一种可能 , 是患者出院时因试剂、检测方法和取样等因素导致“假阴性” , 即不是“复阳” , 而是患者还没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就出院了 。 第二种可能 , 是病情反复 , 患者临床症状转好 , 但免疫系统被病毒侵害后未完全恢复 , 淋巴细胞的数量、绝对值等比正常水平低20%-30% , 导致病毒“又起来了” 。 第三种可能 , 是检测到的是病毒片段或死病毒 , 这些人粪便中的冠状病毒颗粒大部分是没有核酸也就是没有感染能力的“空”病毒外壳蛋白 , 虚惊一场甚至还能变成“天然疫苗” , 是最理想的结果了 。 第四种可能 , 是与毒同行 , 有数位专家表示 , 部分患者无法产生抗体 , 导致多次“复阳” , 不排除新冠病毒慢性携带的可能 。 至于“复阳”患者的传染性问题 , 目前尚未有定论 。 虽然暂时还没有“复阳”患者传染人的现象出现 , 但并不代表肯定没有传染性 。 “复阳”患者的病情如何发展 , 是否具有传染性 , 都需要时间来观察和研究 。 如果“复阳”患者体内的是死病毒 , 则无传染性 , 为活病毒则可能有传染性 , 至于传染性强弱要看病毒浓度 。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ICU主任李粤平表示 , 技术上很难区分“复阳”患者体内是活病毒还是死病毒 。 不过 , 武汉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郭威表示 , 目前已知的“复阳”患者很少有症状 , 说明病情反复甚至真正“复发”的很少 , 传染性也可能随之降低 。 目前 , “复阳”的病理机制尚未明确 , “复阳”患者是否具有传染性亦有待验证 。 可以做的是 , 尽量排除一些“干扰项” 。 例如 , 出院标准加入影像学等指标后 , 可以间接减少“假阴性”的情况 。 在加大研究力度的同时 , 也需要及时公开研究情况 , 根据最新研究调整防疫措施和“复阳”患者的隔离诊疗方式 。 同时 , 为了降低其他人被传染的可能 , 出院患者的隔离方式和“复阳”患者的诊疗程序也在不断改进 。 由于大部分患者“复阳”发生在两周内 , 因此 , 目前出院患者将继续隔离14天 , 而有基础病的患者则被建议一周即复查 , 以便若发现“复阳”可及早治疗 。 除了“复阳”相关问题 , 无症状感染者这颗“隐形炸弹”也值得关注 ,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3月20日 , 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发表的报告指出 , 30%-60%的新冠感染者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 , 但他们传播病毒的能力并不低 , 这些隐性感染者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疫情大暴发 。 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强弱、如何识别 , 都决定着防疫措施和隔离政策的走向 。 “复阳”与无症状感染者的相关问题 , 都是当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与研究中需要攻克的难点 。 新冠病毒作为一种新病毒 , 还有很多谜团待解 。 对新病毒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 , 不惮于承认问题的存在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 及早发现问题 , 动态调整防疫措施 , 及时公开、加强沟通以释公众疑虑 , 都是揭开新冠病毒面纱的必要举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