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杜甫的两句名诗,骂人不带脏字,现在常被用来夸人,你用对了吗?( 二 )
也正是在成都期间 , 杜甫还写了另外一首广为人知的七言绝句《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 , 半入江风半入云 。
此曲只应天上有 , 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的这这首诗 , 没有典故和掉书袋 , 字面上明白如话 , 写的是参加一场家庭音乐会的观感体会 。 诗的开篇 , 用两句诗对当时情景进行了具体描绘:美妙悠扬的乐曲 , 整日地飘散在锦城上空 , 轻轻的荡漾在锦江波上 , 悠悠地升腾进白云之间 。 乐曲如此之美 , 作者接着又禁不住地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 , 人间能得几回闻 。 ”天上的仙乐 , 人间当然难得一闻 , 难得闻而竟闻 , 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
全诗四句 , 前两句实写音乐会的效果 , 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 , 是遐想 。 因实而虚 , 虚实相生 , 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 尤其是“此曲只应天上有 , 人间能得几回闻”二句 , 更是成为后人用来赞美他人演唱技艺的金牌用语了 。
依杜甫的个性文品 , 在国事沧桑、生活离乱之际 , 漂在成都的杜甫 , 怎么会对一场家庭歌舞如此“奉承”呢?杜甫是不是穷疯了 , 想捧人臭脚 , 好讨些好处?如果你这样想 , 那可是真真的冤枉杜甫了 。
为了弄清杜甫写作这首诗的目的 , 我们先得了解两件事 , 其一 , 花卿是谁?其二 , “此曲只应天上有 , 人间能得几回闻”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称卿 , 在当时非常普遍 , 是对地位、年辈较低的人一种客气的称呼 。 花卿就是姓花的年轻人 , 只是这个姓花的年轻人 , 并不简单 , 他的名字叫花敬定 , 职业是军人 , 身份是武将 , 这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下 。 当时 , 杜甫是节度使严武的座上宾 , 花敬定充其量是个稍有名气的晚辈 , 杜甫怎么低下身段去“阿谀奉承”?
另外 , 花敬定的人品更是不值一推 。 花敬定曾随成都府尹崔光远参与平定段子璋叛 , 并小有战功 。 但是 , 他居功自傲 , 骄恣不法 , 平叛过程中 , 他纵兵大掠 , 甚至断妇人手腕 , 以掠取金钏 , 死于官军刀下的百姓数百人 。 段子璋残部逃至丹棱境内竹林寺铁桶山(今四川丹陵县境内) , 花敬定一路追剿 , 因兵力疲惫 , 未能成功 , 最后反被叛军斩杀 。 就是这样一位劣迹斑斑的混混嵬 , 杜甫就更不可能为他的家庭音乐会“锦上添花”了 。
花敬定为人如此不堪 , 杜甫为何还要用“此曲只应天上有 , 人间能得几回闻”来“赞颂”花敬定的家庭音乐会呢?原来 , 杜甫这是在刺讽花敬定目无朝廷 , 僭用天子音乐 。
“此曲只应天上有”的“天上” , “人间能得几回闻”的“人间” , 其实都是双关语 , “天上”虚指天宫 , 实指皇宫 。 “人间”是指皇宫之外的民间 。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 , 礼仪制度极为严格 , 即使音乐 , 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 。 据《旧唐书》载 , 唐朝建立后 , 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 , “皇帝临轩 , 奏太和;王公出入 , 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 , 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 , 稍有违背 , 即是紊乱纲常 , 大逆不道 。
有“明代三才子之首之誉”的杨慎在《升庵诗话》就说:“(花卿)蜀之勇将电 , 恃功骄恣 。 杜公此诗讥其僭用天子礼乐也 , 时含蓄不露 。 ”讽刺诗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用杨升庵的话 , 就是“含蓄不露” 。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时也说过类似的话:“讽刺则不可怒张 , 怒张则筋骨露矣 。 (《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 , 绵里藏针 , 寓讽于谀 , 意在言外 , 忠言而不逆耳 , 作得恰到好处 。
“此曲只应天上有 , 人间能得几回闻”已成为千古名句 , 在如今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 经常被用来夸耀他人唱歌、弹奏乐器好听 。 可是 , 又有多少人能明了杜甫创作此诗时明夸暗讽的苦心呢?你在引用杜甫的这两对佳句赞美他人时 , 是否也想起过他老人家的良苦用心呢?
推荐阅读
- 「国民画报」共14字刷屏近千年,很多人经常挂在嘴边,三流诗人平生仅存两句诗
- [王树山书法]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诗欣赏,王树山书法
- [国民画报]城春草木深。,杜甫五言诗八首:国破山河在
- 『美授杂谈』杜甫《登高》和崔颢《黄鹤楼》哪一首才是七律第一?看看这些数据
- 【美诗美文】杜甫《登高》和崔颢《黄鹤楼》哪一首才是七律第一?看看这些数据,原创
- 杜甫▲半夜茅屋被台风吹飞,和尚淡定地写首七律,道出你我都该懂的道理
- 【每天读文史】中了进士,为何却写下一首满腹抱怨的诗?,他是唐朝著名诗人
- 「杜甫」是元稹写的墓志铭把杜甫捧红的吗
- 老黄说史■到底有多少本书?与你的想象相距甚远,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
- 『历史的话语』曹操受到委屈时必看,每看一次就哭一次,蒙恬自杀前留下两句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