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殿成—军情观察:沙特油田连遭导弹袭击 美:这就是得罪俄罗斯的下场,太豪横了

过去数周 , 国际油价连续暴跌 , 甚至已经跌到了20.37美元/桶 , 创下了17年以来的最低记录 。 尽管发起“石油价格战”的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的沙特 , 也遭受了巨大国内外压力 , 但仍在持续增加石油产量 , 并主动降价占领市场 。 用现在网络流行语来说—太豪横了 。 对此 , 有人说是沙特配合美国打击俄罗斯的阴谋 , 也有人说是沙特与俄罗斯联手绞杀美国页岩油的阳谋 。 那么 , 这轮油价暴跌到底是因何而起?这将对这三个国家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张殿成—军情观察:沙特油田连遭导弹袭击 美:这就是得罪俄罗斯的下场,太豪横了
文章图片
众所周知 , 石油是工业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液” , 也是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 。 梳理近百年的战争史 , 就会发现 , 很多战争都是围绕石油资源进行的 。 特别是20世纪以来 , 西方强国为了掠夺石油资源导致的冲突和战争更是层出不穷 。 石油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 但经济的发展又直接影响着全球市场的油价 。 舆论普遍认为 , 本轮油价暴跌主要是因为由于疫情在全球爆发 , 世界经济持续的放缓 , 石油市场供大于求 。 原本沙特希望与俄罗斯谈判达成减产协议 , 以应对石油价格“跌跌不休”的态势 。 但俄罗斯认为 , 油价的暴跌是由于美国大规模开采和出口页岩油造成的 。 所以 , 即便俄罗斯同意减少原油产量 , 只会让美国坐收渔翁之利 。 于是 , 沙特与俄罗斯谈判失败后 , 沙特的石油生产索性不减反增 , 油价下跌便成了必然结果 。
张殿成—军情观察:沙特油田连遭导弹袭击 美:这就是得罪俄罗斯的下场,太豪横了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国际石油价格持续暴涨或暴跌并非完全是市场供需关系的真实体现 , 其更多的是一种大国政治博弈的结果 。 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 , 石油武器便锋芒毕露 。 当时油价曾从3美元/桶暴涨到13美元/桶 , 不可一世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遭受重创 。 昔日积贫积弱的阿拉伯国家由于掌握了石油生产 , 一夜之间变成世界政治中强有力一极 。 而在美苏两极对抗中 , 美国又依靠对中东石油支配 , 促使国际油价从30美元/桶暴跌至12美元/桶 , 造成苏联资本持续外逃 , 并引发政局剧烈动荡 。 可以说 , 石油武器对于打垮盛极一时的苏联功不可没 。 时至今日 , 美国仍在高举石油武器打压异己 。
张殿成—军情观察:沙特油田连遭导弹袭击 美:这就是得罪俄罗斯的下场,太豪横了
文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 作为世界第一产油大国 , 沙特依靠石油出口引进了全球最尖端的武器装备 , 并成为了中东地区数一数二的军事大国 。 然而 , 这些都是建立在长期高油价基础上的 , 一旦石油价格崩盘 , 那么沙特的财政就会出现严重危机 。 外界认为 , 近期沙特高层对王室成员的清洗 , 就是消除国内的反对打“石油价格战”的声音 。 而就在沙特国内政局动荡时 , 沙特油田却连遭也门胡塞武装的导弹袭击 。 卡塔尔媒体分析称 , 胡塞武装此时袭击沙特油田 , 是希望进一步削弱沙特的产油能力 , 给沙特造成严重的“失血” , 这次袭击可能会引发大范围的连锁反应 , 并成为压倒摇摇欲坠的沙特王室的最后一根稻草 。
张殿成—军情观察:沙特油田连遭导弹袭击 美:这就是得罪俄罗斯的下场,太豪横了
文章图片
【张殿成—军情观察:沙特油田连遭导弹袭击 美:这就是得罪俄罗斯的下场,太豪横了】有美国媒体分析称 , 这就是得罪俄罗斯的下场 , 随着沙特不断增加石油产量 , 国际油价持续下跌 , 俄罗斯似乎已经越来越难以承受 。 但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表示:“现在的油价很低 , 我们固然希望更高一些 , 但并不认为目前的状况是灾难 。 莫斯科有充足的国家储备 , 能经受其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 对此 , 白宫则表示将在适当的时候介入俄罗斯与沙特的石油价格战 。 有观点认为 , 沙特和俄罗斯相继增产降价 , 美国不想跟进都不行 , 否则就真没生意做了 。 但是 , 现在总统大选的竞争日趋激烈 , 其内部斗得不可开交 , 再加上疫情的持续 , 美国国内资本正在加速外逃 , 这很可能引起新一轮的美国金融危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