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你也有今天

方方,你也有今天。方方 , 你也有今天! 兰陵笑笑侠 燕梳楼 昨天
方方,你也有今天
方方,你也有今天
方方,你也有今天。作者丨兰陵笑侠如果不能成为方方那样的写作者 , 那么至少在猜忌和嘲讽她的人群里 , 没有我们的身影和声音 。 ——阎连科疫情以来 , 方方就深陷舆论漩涡 。 有人视她为斗士 , 有人畏之如病毒 。 直到这几天 , 有人冒充“孙子”致信方阿姨 , 才让人们真正的读懂了方方 。 很多之前不理解方方 , 甚至不喜欢方方的人 , 开始站到了方方这一边 。 话说回来 , 一个16岁的高中生 , 教训一位大作家应该怎样写作、怎样看世界 , 确实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 无论是真高中生还是假高中生 , 人家挟10万+的声势 , 一口一个阿姨叫着 , 方方也不好不回应 。 3月18日 , 方方在日记中回应道:有一个自称十六岁的高中生 , 给我写了一封公开信 。 信中有很多漏洞 , 以致无数朋友说 , 这显然不是一个十六岁学生所写 , 更像一个五十来岁的抠脚大汉的作品 。 不过 , 无论是也不是 , 我还是准备按十六岁学生的信来作回应 。 方方保持着作家的悲悯与善良 , 哪怕面对抠脚大汉掷过来的污秽之物 , 也心平气和地当成十六岁高中生的无知与稚气 , 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地与之探讨交流 。 一度曾想过许多批驳这封信的话 , 后来发现信中观点全部是所谓有道理的废话 , 批与不批意义不大 。 倒是觉得可以给这篇文章的作者画画像 , 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 第一 , 分析一下年龄 。 现在的高中生 , 写不出也没听过这样的话:你端谁的碗?吃谁的饭?一个16岁的高中理科生 , 决然是伪装不出来的 。 文章中讲到 , 骂方方最多的 , 反而是与方方同时代的人 , 作者似不例外 。 方方今年65岁 , 这位“高中生”应该比方方年龄略小一点 , 在60岁左右 , 不低于50岁 。 因为 , 如果论正常人伦礼数 , 面对65岁的方方 , 一个16岁的孩子自然应该叫奶奶 , 而不是阿姨 。 如果叫奶奶 , 差辈太多 , 作者心理上过不去这个坎 , 所以就委屈叫一声阿姨 , 显得不会太吃亏 。 第二 , 分析一下职业 。 此处可以用排除法 , 现在农民着急春耕生产 , 商人正为生死存亡发愁 , 教师被网课折腾得心焦意乱 , 政府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连轴转 , 谁有功夫静下心来给方方写信呢?有两种可能 , 一种可能是退休人员 , 另一种可能是体制内的边缘人 。 这个时候 , 他既不需要冲在一线干具体事 , 又不必担忧房贷、车贷的压力 , 也不用犯愁孩子上学到哪里找关系求门子 , 还不甘于寂寞 。 有钱又有闲、正能量爆棚 , 所以就自信满满地拿起笔教训一下方方 。 第三 , 分析一下学历 。 文章中只有学历是真的 , 高中 , 而且未毕业 。 作为与方方同时代的人 , 高中生已然是凤毛鳞角 。 背着语录、呼着口号长大 , 一路被推荐上高中 , 甚至进入工农兵大学 , 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就这样被塑模定型 。 40多年过去了 , 思想观念和认知水平始终保持一种状态 , 也是难得的社会化石标本 。 现实中 , 作者或许应该拥有大学或者研究生学历 , 当然成人函授的那种可能性最大 。 第四 , 分析一下性格 。 文以载道 , 文如其人 , 此言不虚 。 凡畏惧批评的人 , 都具有不可冒犯的自尊和好大喜功的自卑双重性格 。 所以 , 在他们眼里 , 方方的罪责在于冒犯 , 这种冒犯深深地触痛了自卑的神经 。 与此相伴的 , 还有深植于心的阴狠与猥琐 。 拿父母夜里动静大作比喻 , 恰切不恰切先不管 , 猥琐之状跃然而现 。 这种人如果执掌权柄 , 就会变成另一副可怕的样子 。 如果遇到李文亮 , 他不仅会严厉训斥 , 还会除之而后快 。 第五 , 分析一下籍贯 。
从此人注册的公众号信息来看 , 填写的是籍贯是山东 。 估计山东汉子也觉得挺丢人 , 怎么出了个这么一个不是人的东西 。 不在湖北 , 更不在武汉 , 还自作多情地认为 , 武汉生病时最需要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 而不是陷入失望和沮丧 。 换句话说 , 只允许信心和勇气 , 不允许失望和沮丧 。 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冷酷 。 人有悲伤的权利 , 也有愤怒的权利 。 强扭的瓜不甜 , 硬掰开嘴唱的赞歌不好听 。 该哭时哭 , 该骂时骂 , 该笑时笑 , 这才是有情有义的正常人 。 翻开五千年历史 , 从《诗经》到《离骚》 , 再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 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 , 居然找不出一篇歌功颂德 。 难道就没有明君雄主 , 没有太平盛世 , 没有忠臣良将?显然不是 。 烟花耀眼 , 遮不住星辰的光辉 。 直抵人心是最大的生命力 , 应景的文字不可能永恒 。 没有鲁迅的时代 , 将布满漆黑的空白 。 假如没有方方这样的作家 , 后人会如何鄙夷地看待我们这个时代?孩子什么样子 , 这个国家的未来就是什么样 。 幸好这篇文章不是孩子写的 。 方方回忆自己16岁时 , 如果有人对她讲:“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 , 她一定会豁出去争个头破血流 。 快50年过去了 , 耳顺之年 , 她又遇到一个与自己争执不休的所谓16岁高中生 , 但愿这只是偶然的误会 , 绝不是历史的巧合 。 既然明知道屏幕的背后并不真是一个不谙世事的16岁少年 , 既然知道方方这么不受一些人待见 , 其实说这些也无益 。 从一维一路追杀到十一维 , 又以如此下作手段抢占道德高地 , 实际上不气量不足的表现 。 我只想说——如果连一个方方都容不下 , 才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