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心理学效应与生活(4一2)阿基米德与...

3.心理学效应与生活(4一2)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 , 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 , 往往会由于某种机遇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 。 苯在1825年就被发现了 , 此后几十年间 , 人们一直不知道它的结构 。 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苯分子非常对称 , 大家实在难以想像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怎么能够完全对称地排列、形成稳定的分子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长期研究苯分子结构 , 但同样对苯分子中原子的结合方式百思不得其解 。 1864年冬的某一天晚上 , 他在火炉边看书时 , 不知不觉打起瞌睡 , 做起了梦 。 这是一个化学史上最著名的梦 , 苯分子结构的秘密由此解开 。 凯库勒自己是这样描述的:“但事情进行得不顺利 , 我的心想着别的事了 。 我把坐椅转向炉边 , 进入半睡眠状态 。 原子在我眼前飞动:长长的队伍 , 变化多姿 , 靠近了 , 连结起来了 , 一个个扭动着 , 回转着 , 像蛇一样 。 看那是什么?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 在我眼前轻蔑地旋转 。 我如同受了电击一样 , 突然惊醒 。 那晚我为这个假设的结果工作了整夜 , 这个蛇形结构被证实是苯的分子结构 。 ”这位化学家并不知道 , 他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所运用的 , 是心理学上的酝酿效应 。 所谓酝酿效应 , 又称为直觉思维 , 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 , 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 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现了出来 , 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指出:人的知识有两种 , 一种是直觉的 , 一种是逻辑的 , 前者是“从想像得来的” , 后者是“从理智得来的” 。 直觉是人脑对于对象中隐含的整体性、次序性、和谐性的某种迅速而直接的洞察和领悟 , 它可以引导我们绕过不可逾越的高山 , 曲径通幽 , 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 。 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等人也都讲述过类似的经历 。 例如 , 普拉特和贝克写道:“摆脱了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切思绪 , 快步走到街上 , 突然 , 在街上的一个地方—我至今还能指出这个地方—一个想法仿佛从天而降 , 来到脑中 , 其清晰明确犹如有一个声音在大声喊叫 。 我决心放下工作 , 放下有关工作的一切思想 。 第二天 , 我在做一件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时 , 好像电光一闪 , 突然在头脑中出现了一个思想 , 这就是解决的办法 , ……简单到使我奇怪怎么先前竟然没有想到 。 ”心理学家西尔维拉的实验也说明了这种效应 。 她给被试提出项链问题 , 其指导语如下:“你面前有4个小链子 , 每个链子有3个环 。 打开一个环要花2分钱 , 封合一个环要花3分钱 。 开始时所有的环都是封合的 。 你的任务是要把这12个环全部连接成一个大链子 , 但花钱不能超过15分钱 。 ”读者可自行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 在实验中的3组被试都用半小时来解决问题 , 第一组半小时中有55%的人解决了问题;第二组在半小时解决问题中间插入半小时做其他事情 , 有64%的人解决了问题;第三组在半小时中间插入4个小时做其他事情 , 有85%的人解决了问题 。在这个实验中 , 主试要求被试大声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 结果发现第二、三组被试回头来解决项链问题时并不是接着已经完成的解法去做 , 而是像原先那样从头做起 。 因此 , 可以认为 , 酝酿效应打破了解决问题不恰当思路的定势 , 从而促进了新思路的产生 。我是一位70岁以上的老人!本站主要是些学习体验与分享(其中会引用一些作品的原话并结合我的一生体会与经验加工整理而成!在此一并感谢!如有不妥之处敬请与我联系,我会妥善处理 , 谢谢!)我写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各方面应注意的事儿!退休后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广交朋友 , 互助交流 , 共筑美好生活!!!!!! 更多文章请参看 http://www.zzz818.com 赵站长的博客 。 期待大家的光临与指教哦^0^!欢迎大家转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