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腾讯汤道生谈“新基建”,科技“战疫”为产业互联网带来三大变化( 二 )


最近 , 中央多次召开会议 , 提出加快“新基建”的建设速度 。 实际上 , 疫情期间产业互联网的表现 , 便是“新基建”加速落地的样本 。 疫情期间 , 产业互联网需求增加 , 多个垂直产业引入数字技术 。 但是 , 这里面更多是应急需求 , 如果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新基建能力 , 能有更深入、更广泛的支持 , 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
基于这次疫情 , 我们初步看到了“新基建”的潜力 , 在未来更长的周期里 , 这种潜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释放 , 发挥更广阔的空间 , 持续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 下面 , 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 , 对于这些改变的几点看法 。
第一 , 用户认知改变 。 疫情让待在家里的C端用户 , 通过在线的方式 , 去获得更多生活服务 , 比如生鲜到家、在线学习、在线问诊等 。 疫情普及了更多O2O在线服务 , 改变用户认知 , 培养用户新习惯 。
这次疫情中 , 30多个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在线授课的需求 , 腾讯教育团队积极参与实施 , 助力学校“不停学” , 服务学生人数超过1个亿 。
过去 , 学生主要在学校中上课学习 。 现在 , 更多的用户学会了利用互联网工具辅助学习 , 也深度体验了在线课堂 。 在疫情爆发期间 , 百万老师选择了腾讯课堂或腾讯会议授课 , 与学生们互动 , 利用QQ与微信群提交作业 。 另外 , “腾讯企鹅辅导”在疫情期间定制了1000场免费公益直播课 , 比如邀请了来自中科院、北师大的近百名专家 , 全国的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更多的名师课程 。
家长们发现 , 在线教育不仅让学习进度与效果更透明 , 更可以让孩子们接触到全国优质的教育资源 。
另外 , 疫情期间 , 用户出门看病很不方便 , 而且 , 如果线下求诊不当 , 还会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 在线问诊、预约挂号可以缓解这个问题 。 我们在微信上 , 腾讯医典、腾讯健康小程序上 , 推出了义诊服务 , 累计服务超过1200万人次,平均每个医生每天的诊量超过80单 。 很多人发现 , 一些小病其实不用去三甲医院 , 在手机上也能解决 , “小病往大医院”跑的习惯 , 也可以改一改 。 长远看来 , 这也能帮助医疗机构实现分级诊疗 , 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 。
很多慢性病患者的看病购药是个难题 。 上个月 , 广东开始试点 , 包括广东省人民医院在内 , 多家医院支持用户通过微信 , 进行在线医保支付 , 这样 , 慢性病患者可以在线复诊、在线购药 , 药品还能直接配送到家 , 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全部流程 。
还有一个例子是智慧零售 , 过去 , 生鲜到家主要是针对年轻人的服务 。 疫情下 , 出门买菜不方便 , 中老年人也开始经常使用 , 用户数和交易量明显增加 。 例如 , 每日优鲜从除夕到初六 , 微信小程序订单量同比增长3倍 , 交易额增长4.6倍 。 这种用户习惯一旦养成 , 可能会深刻影响行业发展 。 重大公共事件 , 影响了普通人的认知和习惯 , 最终也转化为用户需求 , 给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
第二 , B端企业对产业互联网的内在需求被激发 , 疫情会结束 , 但被激发的需求 , 会保留、延续下来 。
最典型的是在线协同办公 。 例如北京地铁公司 , 他们旗下有450座地铁站、5万员工 , 要保证地铁正常运营 , 过去需要很多面对面的开会、沟通 。 因为疫情影响 , 他们开始通过腾讯会议、企业微信 , 远程协同 。 最多一天 , 开了142次大型会议 , 来进行实时的工作安排 , 实现灵活调度 , 效率甚至比线下会议还要高 。
而随着企业对在线办公软件的深度使用 , 大家还发现 , 通过企业微信等工具 , 可以在线完成客户管理、远程协作等工作 , 促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 降本增效 。
第三 , 疫情之下 , 城市整体规划性增强 , 产业互联网的时空贯通、产业链打通 , 成为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