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放下13万捐款就走” 政府退还是守护慈善

2020-03-12 16:35 来源:狐度https://www.sohu.com/a/379549190_665455?spm=smpc.home.top-news4.3.1584015072881ujICrip&_f=index_news_14捐款13万被退回12万 群众有大爱政府有温度文丨徐媛据媒体报道 , 近日 , 在杭州萧山务工的河南男子杨术强决定向瓜沥镇政府捐赠约13万元 。 瓜沥镇政府了解到其家境并不富裕 , 于是决定把钱全部退还 。 而杨术强捐款意愿强烈 , 最后采取折中的办法 , 只收了9273.4元 , 退还了12万元 。镇政府的做法得到了很多网友的称赞 , 也与之前媒体上报道的底层老人倾家荡产式的捐款形成了鲜明对比 。 面对一笔突然而降的捐款 , 瓜沥镇工作人员没有欢天喜地地收下 , 或就此进行感天动地的宣传 , 而是第一时间考虑了捐款人的经济承受能力 。 从对方普通的穿着 , 猜测其家境普通一般;哪怕捐款人丢下捐款后匆匆离去 , 没有登记捐款信息 , 也没有轻易放弃寻找 , 花了两天的时间 , 最后根据现金封条上的印章联系到相关银行 , 才找到了他 。面对“放下13万捐款就走” 政府退还是守护慈善
瓜沥镇政府工作人员去杨术强家退还现金 。图片来源:新京报 。可以说 , 镇政府的及时劝阻 , 让这个不宽裕的家庭免遭了一场经济冲击 。 据了解 , 杨术强平时靠回收废旧物资维持生计 , 一家七口人 , 有正在读高中的女儿 , 最小的女儿只有4岁 , 经济负担可想而知 。 这13万块钱 , 是他的全部存款 , 悉数捐出后卡里只剩下七分钱 。 若没有镇政府的及时劝阻 , 这个家庭恐怕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生活在贫困的阴影里 , 平日节衣缩食还可以勉强度日 , 万一发生突发事故 , 没有了这笔钱 , 一家老少不知该如何抵御风险、撑过难关 。生活的重负和未来的种种风险 , 作为一家之主的杨术强或许都考虑过 。 也有可能 , 捐款意愿之强烈 , 让他一时来不及顾虑这么多 。 不管捐出全部家当是不是理性思量、反复权衡的结果 , 杨术强举动背后的善良心意和朴素信念都让人敬重 。 因为看到白衣天使在疫情中殉职 , 本能地想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因为自己曾经受到过帮扶和援助 , 所以想要感恩……他的这番恻隐之心、对他人不幸的关切、自然流露的善意和慈善热忱 , 无论放在哪个时代 , 都不会过时 , 始终煜煜生辉 。但助人的意愿和慈善热忱 , 并不是只有金钱捐赠这一种实现方式 。 慈善的伦理观念 , 更不提倡倾家荡产式的自我牺牲 。 现代慈善不要求圣人式的无私奉献 , 而是一种“爱无等差”式的普遍的人文关怀 。 关怀的对象不仅是他人 , 也包括自己和家人 。 如果自己和家人都过不好 , 生活难以为继 , 还一味地去帮助他人 , 不仅让受助者内心难安 , 也违背了慈善“关怀所有人”的初衷 。 所以慈善最重要的原则是“量力而行” , 在照顾好自己和家人、不影响自己生活质量的情况下 , 力所能及地付出——这样才符合一般的人性 , 公益行为才能细水长流 , 具备可持续性 。当然 , 慈善捐赠说到底是一种财产处置的方式 , 捐赠人有捐赠的权利 , 相关机构也没有拒绝的义务 。 但慈善的伦理观念决定了 , 相关机构有义务尽量减少捐赠行为对当事人基本生活的影响 。 比如捐赠前充分告知其捐赠行为的后果 , 提醒其风险等 。 瓜沥镇政府的举措之所以让人温暖 , 不仅在于他们寻找捐赠人的种种努力 , 更在于他们找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 既尊重和满足了杨术强的捐赠意愿和助人情感 , 又保障了他今后的生活 , 免去了一家人的后顾之忧 , 双方共同谱写了一段佳话 。面对“放下13万捐款就走” 政府退还是守护慈善
杨术强 。 图片来源:柳州晚报 。不排除有的时候 , 捐赠人盛情难却 , 以至于直接的退还、任何的折中之道、数目上的“讨价还价” , 都可能挫伤他们的情感 。 之前成都68岁的李学明老人向武汉疫区捐出10071块钱 , 面对外界的劝告 , 老人再三强调自己没有“老糊涂” , “如果有人说把钱退给我 , 我会特别难受” 。很多人说 , 善良没有等级 , 不能剥夺穷人做善事的资格和权利 。 与其将他们的盛情拒之门外 , 不如设立一些缓冲机制 。 比如引入“后悔权” , 允许他们无条件撤回捐款 。 高晓松也在微博建议 , 可以将捐款放进一种可撤销信托基金里 , “用年化收益行善 , 本金可以撤回” 。这些机制可以为老人的生活提供兜底保护 , 让他们不至于因为一次热血捐赠而变得一穷二白、老无所依 。 要减少这种飞蛾扑火式的慈善冲动 , 也需要官方在慈善观念上予以正确引导 , 对慈善精神予以重新解释 。 不是渲染捐款者的无私利他 , 而是强调慈善要“量力而行” , 顾好自己才能顾好他人;慈善也不只是捐款捐物 , 捐出自己的时间 , 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 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 , 也是一种重要的公益行为 , 一样可以扶危济困 , 为他人排忧解难 。面对“放下13万捐款就走” 政府退还是守护慈善
杨术强写信给儿子 , 解释捐款初衷 。图片来源:新京报 。很多像杨术强这样的捐赠者 , 一辈子勤勤恳恳的做事 , 默默无闻地生活在众人的视线之外 。 但会在关键时候 , 做出令人惊讶的举措——宁愿过着清贫生活 , 也要超乎其所能地为疫区贡献力量 。 他们并不是要谋得好听的名声 , 也不是要获得多少崇拜 , 非常人之举的背后 , 更多是出于一份普通人的恻隐之心 。 但他们对捐赠和慈善的有限理解 , 让纯粹的爱心背负了过于沉重的代价 。 而这样的心意弥足珍贵 , 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珍视和守护 。守护的最好方式 , 不单是阻止他们生活的快速下沉 , 更要让他们的善意能够得到转化和安放 , 在捐钱之外 , 为他们找到更多的表达善意和实现爱心的方式 。 这有赖于全社会慈善观念的转变和慈善文化的普及 , 有赖于公益组织的发展壮大和公益项目的丰富多样 。希望有一天 , 慈善行为不再以这种惊天动地的方式出现 , 而是一种人人力所能及范围内的平常之举 , 是人们的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 。 普通人的爱心能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得以释放 , 社会也会因这些爱心的汇聚和有效运转而变得更加高效和充满活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