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诗文书画音乐样样精通,一生却为一件事发愁

南宋的音乐大师 , 诗文书画样样精通 , 一生却为一件事发愁文/章无计介绍姜夔 , 就不得不提起苏轼 。苏轼:文学家 , “唐宋八大家”之一;书画家 , “宋四家”之一;音乐家 , 古琴高手;烹饪家 , 自创美食十余种 , 东坡肉流传至今 。相当于现代的莫言、冷军、启功、刘欢加一块 , 两个字概括一下:全才 。 神一般的存在 。那么姜夔是何许人也 , 为何能与苏轼相提并论?很多人可能压根不知道姜夔这号人物 , 现如今提起两宋的骚人墨客也没有姜夔的印象 , 但他在历史上却赫赫有名 , 和苏轼一样 , 是位“全才” 。二十岁左右 , 姜夔就写出了极富盛名的词作:《扬州慢·淮左名都》淮左名都 , 竹西佳处 , 解鞍少驻初程 。 过春风十里 。 尽荠麦青青 。 自胡马窥江去后 , 废池乔木 , 犹厌言兵 。 渐黄昏 , 清角吹寒 。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 , 算而今、重到须惊 。 纵豆蔻词工 , 青楼梦好 , 难赋深情 。 二十四桥仍在 , 波心荡、冷月无声 。 念桥边红药 , 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一直都是出名的大都市 , 竹西亭又是赏景的好去处 , 我一到扬州就解鞍下马 , 迫不及待地去那里玩耍 。 想当年 , 十里长街、纸醉金迷 , 可惜一打仗 , 人全跑了 , 路上长满了青草 , 分外萧条 。完颜亮领兵南下 , 搞得池苑荒废、古树被毁 , 是个人都讨厌 。 不知不觉已近黄昏 , 不知道哪里吹起了号角 , 角声回荡在空空的古城 , 让人听了心里发毛 。杜牧有着非凡的见识 , 想来他如果能见到扬州现在的样子 , 也会大吃一惊吧 。 我即便词工精湛 , 无人可比 , 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力 , 此刻也不能书写心里的悲伤 。二十四桥还在那里 , 佳人依旧可以站在桥上吹箫 , 月光清冷 , 洒在江面上 , 随波起伏 。 我记得桥边上以前还有大把的红芍药 , 她们到底是为谁盛开呢?这首词语言简洁 , 画面空蒙 , 笔法空灵 , 声调低婉 , 寄寓深长 , 充分体现了姜夔诗词要“含蓄”的主张 。 (句中有余味 , 篇中有余意”《白石道人诗说》)这和苏轼“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柳永“杨柳岸 , 晓风残月”的悲情完全是两个极端 。一种倾向于含蓄隽永 , 一种则是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 , 两相比较 , 显然后者更容易感染人 。就好像情书写得再情真意切 , 哪有LV包、卡地亚表、香奈尔香水来得管用?这也许是姜夔现如今籍籍无名的重要原因 , 毕竟大家都这么忙 , 谁有空去寻思你想的啥?自古被称为才子 , 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有才华、有颜值 。颜值属于隐藏条件 , 表面上无所谓 , 提都不提 , 其实非常重要 。 司马相如如果不是帅到没边了 , 光凭一曲“凤求凰” , 能让卓文君一见钟情?文采斐然的姜夔 , 长相如何?姜夔的长相就是才子的模范:外貌秀气、体态清丽、气质非凡 , 宛如神仙中人(人品秀拔 , 体态清莹 , 气貌若不胜衣 , 望之若神仙中人) 。美得像女孩子一样 , 简直帅到没有朋友 。才子还有一个特点:佳人相伴 。才子、佳人向来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 如果没有几段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 都不好意思称为才子 。司马相如有卓文君当垆卖酒 , 苏轼有小姨子深情相伴 , 姜夔的“佳人”又是何许人也?姜夔:诗文书画音乐样样精通,一生却为一件事发愁
01赤阑桥 , 位于合肥 , 河岸两边柳树丛生 , 青翠欲滴 , 风起 , 柳枝飘扬 , 宛若吹起一片绿云 , 别有一番风情 。当时 , 二十岁的姜夔旅居于此(姜夔《送范仲讷往合肥》我家曾住赤栏桥 , 邻里相过不寂寥) , 就在赤阑桥畔 , 与“佳人”上演了一出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 , 词学界称之为“合肥情遇” 。许多年后 , 娇妻美妾在侧的姜夔依旧无法忘怀这段缠绵悱恻的爱情 , 并且还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寄于笔端:《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 。 当初不合种相思 。 梦中未比丹青见 , 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 , 鬓先丝 。 人间别久不成悲 。 谁教岁岁红莲夜 , 两处沉吟各自知 。江水不停地向东流去 , 一如我对你的相思 , 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 如果我早就知道无法与你再相见 , 还不如当初未曾相识 , 因为思念实在太痛苦了 。多少次 , 你美丽的容颜浮现在我的梦境中 , 虽然比不上画像清晰 , 也好过凭空思念 。 可光是做梦看见你 , 也会被讨厌的山鸟给吵醒 , 很烦!春天悄然而至 , 青草都没有长绿 , 我的两鬓却早已化作银丝 。 我们相离的时间实在太长了 , 人们总说时间会让人忘记悲伤 , 而我 , 怎么反而更加悲伤呢?除了你还能有谁 , 让我朝思暮想?我年年岁岁期望能够和你相聚 , 可是希望总是落空 , 这种感受 , 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究竟是谁 , 能让已越不惑之年的大才子思念成疾?究竟是什么样的情感 , 能够二十多年后依旧让人辗转难眠?是人间难得的绝色 , 还是多才多艺的才女 , 亦或不属于人间的九天仙女下凡而来?其实都不是 , 她只不过是南宋多姿多彩的烟花之地的一名普通歌姬——柳萧萧 。 (姜夔 《送范仲讷往合肥》君若到时秋已半 , 西风门巷柳萧萧)她既无李师师的绝美 , 也没有柳如是的才情 , 而是依靠着自己独特的歌喉 , 深深地套牢了才子姜夔 , 以至于终其一生他都无法忘怀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情人眼里出西施 , 或许就是这样吧!可是 , 既然爱得如此深切 , 为何要分开呢?难道是姜夔作为一名体面的才子 , 娶青楼女子实在太丢人而无奈分开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 必须先聊一聊古代的国营妓院 。国营妓院始于齐桓公时期 , 管仲设“女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 。 当时齐桓公正忙着问鼎中原 , 买装备、养军队 , 用钱如流水 , 再多的税赋也顶不住 , 管仲愁啊:你让我哪里去搞那么多钱?后来他发现妓院是个来钱的好路子 , 果断国有化 , 轻轻松松日进斗金(《国策·东周策》齐桓公宫中七市 , 女闾七百) 。一闾二十五户 , 七百闾就是一万七千五百户 。一万七千多个小姐姐任你挑 , 想想就激动 。汉朝的国营妓院分宫妓(供天子玩耍)、官妓(供官员玩耍)、营妓(伺候军队里的大老粗) , 由此 , 在官方引导下 , 该场所有了更深一步的发展 。唐宋年间 , 国营妓院进入鼎盛时期 , 骚人、侠少、商人全都呆在红灯区里鬼混 。 (《开元天宝遗事》长安有平康坊者 , 妓女所居之地 , 京都侠少 , 萃集于此)霓虹灯彻夜常亮 , 放眼望去 , 全都是漂亮的小姐姐 。 (《东京梦华录》向晚灯烛辉煌 , 上下相照 , 浓妆妓女 , 数百集于主廊)明朝的国营妓院叫作教坊司 , 龟公必须戴绿头巾 , 束绿腰带 , 现在常说的“绿帽子”的称呼就源于此 。但是 , 随着吴三桂为了“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冲冠一怒 , 满清入主中原 , 传承两千余年的国营官妓就此废止 。讲这么多 , 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狎妓 , 一直以来都被官方认可甚至成为一种风尚 , 纳青楼女子为妾更是常见之事 。丢人是绝对不可能丢人的 。既非如此 , 难道是老婆吃醋不允许吗?唐初名相房玄龄 , 惧内 , 太宗赏的美人被老婆逐出府 。太宗很生气 , 指着一杯毒酒 , 给了房夫人两条路:“要么一起好好过日子 , 要么喝毒酒拜拜 。 ”(《朝野佥载》若宁不妒而生 , 宁妒而死)结局大家都知道 , 房夫人喝的是醋 , “吃醋”这个词从此运用至今 。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尚有悍妻不准夫君纳妾 , 难道姜夔也受此困扰?其实当时二十岁的姜夔尚未娶妻 , 他后来娶的妻子萧氏也是大家闺秀——名仕萧德藻的侄女 , 他的妻子在知道柳萧萧之后 , 还一直鼓励夫君纳其为妾 。真正阻挠姜夔与心上人的 , 是他一直为之发愁的一件事 。02究竟是什么样的事让大才子一直发愁呢?说出来不禁让人大跌眼镜:屡试不第 。19岁左右 , 姜夔开始参加科举考试 , 连考四次 , 全部败北 。就好比举重冠军搬不动一袋普通的大米 , 不科学啊!这和南宋著名词人柳永一个德行 , 考了四次都没上榜 , 所以两个人的词风有点相像 , 都是:忧伤、悲伤、哀伤 。宋代科举考试有三个等级:解试、省试、殿试 。解试 , 三年一期 , 在省城考试 , 考期八月 , 故谓之“秋闱” , 考中的称为“举人” , 第一名为“解元” 。省试 , 乡试后的第二年举行 , 由礼部主持 , 考期多在二三月 , 故谓之“春闱” , 考中的称为“贡士” , 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 , 由皇帝主持 , 亲自排定名次 , 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 , 二甲赐进士出身 ,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 殿试第一名就是人们常说的“状元” 。一般举人就可以当官 , 姜夔连考了四次 , 连个举人的身份都没有捞到 , 而一介白衣想要为青楼女子赎身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宋代为青楼女子赎身有两大难点:一是高昂的赎金 , 二是脱离“娼籍” 。 解决这两个难点一要有钱 , 二要有权 。姜夔少年时期丧父 , 一直依靠姐姐生活 , 可以说是家无余财 。 作为读书人 , 当不了官就没有稳定且丰厚的收入 , 就没有体面的身份 。 啥都没有 , 咋去赎人嘛!他无奈离开柳萧萧 , 归根结底还是古今中外都通用的现实问题——爱情和面包 , 不可兼得 。仕途无望、佳人不可及的姜夔怀着忧伤的心情 , 开始了四处游学的生涯 , 或许是上天眷顾 , 终于在他31岁这一年 , 让他碰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贵人——萧德藻 。萧德藻 ,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 , 历任湖北参议、湖州乌程令 , 杨万里的好朋友 。萧德藻非常赏识姜夔 , 不仅和他拜了把子(忘年交) , 还把侄女嫁给了他 , 也就是上文所提及的萧氏 。 之后 , 萧德藻又把姜夔推荐给了杨万里 。杨万里 , 南宋大臣、著名诗人 , 无论是在官场还是文坛都有一席之地 。看了姜夔的文章之后 , 杨万里推崇备至 , 将他和唐代陆龟蒙相比 , 称赞他妙笔生花(为文无所不工) , 马上和他磕了头、拜了把子(忘年交) 。杨万里觉得光是自己欣赏还不够 , 发给自己朋友圈的同时 , 还特地@范成大:老哥 , 你给瞅瞅!范成大给姜夔点了赞 , 认为他高雅脱俗 , 有魏晋名仕之风 。绍熙二年(1191年)冬 , 姜夔冒雪拜访范成大 , 看着范成大诺大的庄园、成片的梅林 , 骚性大发:辛亥之冬 , 予载雪诣石湖 。 止既月 , 授简索句 , 且征新声 , 作此两曲 。 石湖把玩不已 , 使工妓隶习之 , 音节谐婉 , 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旧时月色 , 算几番照我 , 梅边吹笛 。 唤起玉人 , 不管清寒与攀摘 。 何逊而今渐老 , 都忘却春风词笔 。 但怪得竹外疏花 , 香冷入瑶席 。江国 , 正寂寂 。 叹寄与路遥 , 夜雪初积 。 翠尊易泣 , 红萼无言耿相忆 。 长记曾携手处 , 千树压西湖寒碧 。 又片片、吹尽也 , 几时见得 。昔年月色皎洁 , 我在月光之下 , 梅花之旁 , 吹奏玉笛 。 笛声悠扬 , 唤起了我的相好柳萧萧 , 她不顾夜露清寒 , 执意同我攀折梅花 。现而今 , 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在逐渐老去 , 之前绚烂的文采也随着时间慢慢消逝 。 竹林外梅花稀疏 , 但奇怪的是 , 那幽冷的清香却依旧沁人心脾 。江南不复之前的繁华 , 一片寂寥 。 如果萧萧在这 , 我一定要折枝梅花给他戴上 , 以解我相思之苦 。 可惜我和她离的太远了 , 积雪覆盖在路上 , 更难行走 。我虽然和你把酒言欢 , 内心里却是泪如雨下 , 看着红梅 , 我又不禁想起了萧萧 。 我一直记得拉着她的手游玩的场景:那里梅树千株 , 红花万朵 , 西湖水清冷幽寒 。 此刻 , 梅花被片片吹落 , 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得见梅花盛开的景象?《疏影》苔枝缀玉 , 有翠禽小小 , 枝上同宿 。 客里相逢 , 篱角黄昏 , 无言自倚修竹 。 昭君不惯胡沙远 , 但暗忆、江南江北 。 想佩环、月夜归来 , 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 , 那人正睡里 , 飞近蛾绿 。 莫似春风 , 不管盈盈 , 早与安排金屋 。 还教一片随波去 , 又却怨、玉龙哀曲 。 等恁时、重觅幽香 , 已入小窗横幅 。梅树上的红花如玉一般晶莹剔透 , 两只翠鸟 , 一同栖息在枝头 。 我在客旅他乡时 , 总能想起她的倩影:佳人独立夕阳之下 , 无声地倚着修长的翠竹 。就像王昭君远嫁西域 , 怎么都不习惯北方的天气 , 永远都在想念故土的芬芳 。 我多么渴望她戴着叮咚环佩 , 趁着月光 , 投入我的怀中 。 可是 , 这种愿望只能随花而逝 , 空留一腔相思 。还记得寿阳宫中的事情吗 , 公主酣睡之际 , 一朵梅花飞扬直下 , 恰好落在她小巧的峨眉上 。 春风无情 , 不管梅花多么清香美丽 , 依旧吹落 。我应该早早给她安排好归宿 , 但这只是我白费心思 , 就像梅花一样总会随波而去 。 玉笛声起 , 说不出的忧伤 。 到那时 , 我想要再去寻找梅花的幽香 , 所见的那一枝已悄然入户 。你看这情感写的多好啊 , 暗香、疏影 , 有首歌叫《暗香》 , 有个女艺人叫江疏影 , 都跟笔者一样是个文化人 。作词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谱曲 , 二是填词 。一般词人都负责填词 , 如柳永“奉旨填词”;曲因为没有版权保护 , 向来都是随手拿来用 , 如:忆江南、满江红、青玉案 。姜夔就不:我音乐天赋这么高 , 我自己来 。 暗香、疏影都是他自己谱的曲 , 填的词 。这两首词咏梅 , 既是忧国之思 , 也是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 顺便还思念了一下老情人柳萧萧 。范成大寻思你都老大不小了 , 还想着十多年前的情人做甚?立即指着自己的歌姬表示:“哝 , 这是小红 , 长得漂亮吧 , 送给你了 。 ”得到杨万里和范成大的欣赏 , 姜夔的关注度一下子暴涨 。朱熹对他另眼相看 , 喜欢读他的文章 , 赞赏他的音乐天赋;辛弃疾和他填词对唱、把酒言欢 。此时姜夔寓居湖州白石洞天 , 人称“白石道人” , 许许多多的士大夫都跑过来和他玩耍 , 可以说是“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这是姜夔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候 , 以一介布衣之身 , 交游庙堂贵胄 , 整日里吹吹牛、吟吟诗、喝喝酒 , 这日子过得没谁了!可惜好景不长 , 十多年后 , 随着萧德藻因年迈、贫弱而离开湖州 , 姜夔再次失去了依靠 , 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他又该何去何从?03姜夔一生屡试不第 , 非常之不幸 , 但是 , 他又非常的幸运 , 总是能够得到朋友的接济与帮助 。年少时 , 有姐姐的扶持;青年时 , 卖字画为生 , 时常有朋友帮助;壮年时 , 获得了萧德藻的赏识 。萧德藻离开湖州之后 , 已过不惑之年的姜夔又得到了好朋友张鉴的帮助 , 在杭州和张鉴一呆就是六年 , 培养了非常深厚的基情 。 (十年相处 , 情甚骨肉)张鉴 , 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张俊曾孙 , 富N代 。当年韩信只是在亭长家蹭了几个月的饭 , 亭长夫人就不给他做饭了 , 还拿话挤兑他 , 韩信受不了 , 自己跑了 。张鉴不仅白养姜夔 , 还要为他出钱捐官 , 以弥补他之前屡试不第的遗憾 。宋朝捐官成风 , 正九品的虚衔一万贯左右 , 正八品的虚衔两万贯左右 。 宋江谦称“呼保义” , 这也是一个官衔:正九品保义郎 , 价值八千五百贯 。一贯等于一两白银等于两吊等于一千文 , 现在“二百五”的称呼就是“半吊子”演化而来 。八千五百两银子 , 非常糙地用现在的银价算一下 , 也得九十多万人民币 , 那可值一辆卡宴啊!两宋作为中国古代经济最繁荣、商业最发达的朝代 , 银子的购买力肯定远大于现在 。张鉴花很多很多的钱就只为给姜夔买个身份 , 能有这样的土豪朋友实在太让人感动了 , 想哭!不过姜夔拒绝了 , 原因很简单:“兄弟 , 考不上没关系 , 买进去就太丢人了!咱好歹也是才子不是 , 要凭本事做官 。 ”拒绝了张鉴买官的提议 , 可见姜夔对于科举取仕还是有点小信心的 。 庆元五年(1199年) , 姜夔向朝廷进献《圣宋铙歌鼓吹》 , 得到一次“免解”的机会 。就是解试没必要考了 , 姜夔可以直接参加礼部主持的省试 。四十多岁的姜夔怀着紧张而激动的心情参加了考试 , 根据“三十老明经 , 五十少进士”的标准 , 这个年纪如果能及第的话还不算晚 。柳永四次落第 , 五十岁参加第五次科考总算上了榜 , 任上还得了“名宦”的好评 , 美滋滋 。姜夔怎么说也该中了吧?遗憾的是他又没考上 , 这头要炸!心灰意冷的姜夔落寞地离开了京城 , 心中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考了!与张鉴相处的这段时间里 , 姜夔也留下了许多佳作 ,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下面这首:《江梅引》丙辰之冬 , 予留梁溪 , 将诣淮南不得 , 因梦思以述志 。人间离别易多时 。 见梅枝 , 忽相思 。 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 。 今夜梦中无觅处 , 漫徘徊 , 寒侵被 , 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 。 宝筝空 , 无雁飞 。 俊游巷陌 , 算空有、古木斜晖 。 旧约扁舟 , 心事已成非 。 歌罢淮南春草赋 , 又萋萋 。 漂零客 , 泪满衣 。离别总讲究时候 , 就像现在 , 我见到梅花就会想起你 。 多少回我在梦中梦见牵着你的手与你漫步花丛 。可是今晚你却没有出现在我的梦中 , 独自留我一人四处徘徊 , 是你在怪我没有去寻你吗?寒气入被 , 彻骨寒冷 , 我却丝毫没有感觉到 。我想提笔给你写封信 , 还没写完 , 眼泪就已经打湿了信纸 。 我的古筝静置许久 , 没有你在 , 弹起来也是索然无味 。 信写完了 , 可是你在哪里呢?我不知道哪只大雁能够飞到你身边 。我一个人在大街小巷瞎转悠 , 几乎没有人 , 只有夕阳下古木的树影随风而动 。 你还记得么?以前我们可是相约泛舟西湖的 , 可是现在都成了过眼云烟 。 歌曲唱罢 , 恰好是芳草萋萋的日子 , 我此刻已经泪湿衣襟 。又是梅花 , 又是柳萧萧 , 看官都生气了:你这么想她 , 把她娶回来不就好了吗?你办不到 , 张鉴还办不到吗?其实姜夔何尝不想寻回柳萧萧 , 只是宋金交战 , 合肥陷入敌手 , 柳萧萧也已杳无音讯 。正所谓造化弄人 , 我欲养 , 你却不等我!带着对柳萧萧的思念、屡试不第的遗憾、国家兴亡的悲愤 , 在张鉴死后 , 姜夔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奔波 。嘉定十四年(1221年) , 老无所依的姜夔悄然而逝 , 靠着朋友吴潜等人的资助勉强下葬 。姜夔即便一生不仕 , 也不愿捐钱为官 , 其风骨就像范成大所说的魏晋之风:高洁淡雅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