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疫情已是一劫,假复工更要不得

曹和平:疫情已是一劫 , 假复工更要不得随着复工潮的拉开 , 一些企业和基层公务人员反映 , 部分地方存在着复工数据造假现象 。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的经济已经是一次严重的外部冲击 , 一旦这种复工不复产的弄虚作假成为一种风气 , 将对我们的经济产生更加致命的影响 。由于疫情的影响 , 惯用的统计指标无法完成 , 现在基层多用企业用电额度加总和街道用电抄表总量相对照的方法来统计当地满员复工情况 , 这在特殊情况下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统计途径 。 然而 , 一些企业在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公共部门催促复工和提供复工激励的刺激下 , 虽然开了门但不生产 , 用办公室开空调和车间开设备空转的方式冲电量指标 ,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骗取政府提供的复工补贴 。经济增长的韧性最忌外部性不期变量的连续性打击 。 按照新冠疫情将会对中国造成0.2%-0.5%的增速损失估计 , 加上去年贸易战对中国经济造成的0.2%-0.4%的增速损失在今年仍然有影响 , 二者合起来的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伤害可能要达到0.5%-0.8%之间 。 这将会使中国经济在去年6.1%的增速上预期下滑为5.3% 。 要是再加上复工后企业和部分地方为了获得激励而形成的假复工损失 , 参考0.2%-0.4%的损失额度 , 那中国经济在2020年 , 不管余下月份如何努力 , 经济增长都有放缓到5%或者以下这种自1993年以来的最低增长数字的可能 。 假复工做法实在要不得 。中国经济的韧性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 不仅在于它是一个产业全覆盖的经济体 , 而且还在于中国千千万万个厂商实体 , 更在于千千万万个新时期建设者的诚实努力 。 目前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尽快遏制这种假复工的行为:首先 , 发展多元化指标 , 使复工统计落到实处 。 基层干部和相关企业管理部门的人员 , 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 在复工复产统计数据的用电伏功率和总功率对照逻辑基础上 , 参考企业用电量、用气量、银行流动性票据结算频率 , 以及物流动态遥感指数等 , 结合多维度的数据信息作为复工的补贴激励参考 , 从机会成本和边际收益对等的方向上让激励达到最优 。其次 , 加强对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等的监督 。 一方面 , 我们国家处在骨干行业里边的龙头企业 , 处在产业链上下道工序上的核心企业 , 处在创新领域寻找技术转型升级的前沿企业千万不要成为假复工的同行者或者盲眼人 , 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监督 , 保证我们的重要环节不出现假复工的现象 。 另一方面 , 也要发挥这些企业平台性作用 , 对与他们相关的企业进行复工倒逼和监督 。最后 , 借机清除“僵尸企业” , 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 在假复工的企业中 , 也不乏一些本身就经营不善、效率低下 , 借机骗补贴的“僵尸企业” , 对于这样的企业一经发现要重罚 , 清除顽疾 。 中国经济在去年人均GDP越过了1万美元 , 用发展经济学统计区间来度量 , 已经走出了中等收入陷阱且两只脚迈进了发达经济的门槛线 , 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完全不一样了 , 如何实现质的提升 , 政府和企业如何共同合作促进经济增长 ,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我们国家在新成长阶段的新任务 。 这次疫情也是对我们企业诚信体系的一次考验 , 诚信复工也应该被纳入到我们的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 。除此之外 , 一些相关部门和基层干部也要克服复工中的形式主义 , 对于企业复工过程中的困难要有切实的了解和针对性的解决 , 对于复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科学问责 , 免除企业复工的后顾之忧 。 (作者是北京大学教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