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避坑”指南:掌握这五大规律谨防上当( 三 )


最后再来看一个注册资本的统计分布 。 由于私募基金的管理资本总量并不公开透明 , 因此我们主要聚焦于这些机构的注册资本 , 来看看详情:
私募基金“避坑”指南:掌握这五大规律谨防上当
文章图片
由于注册资本并不等于公司的实缴资本 , 更不是管理资本量 , 因此这个数据仅作参考 。 但可以看到失联私募注册资本最集中的是在1000万元(不含)~5000万元、500万元(不含)~1000万元这两个区间 , 分别有177家和152家 。
近年来 , 私募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
根据中基协最新公布的数据 , 截至今年1月 , 私募基金管理人共有24488家、备案产品82597只 , 管理着13.82万亿元资金 。
而在这些基金中 , 按正在运行的私募基金产品实缴规模划分 , 管理基金规模在1亿~5亿元的最多 , 有4569家;其次是0.5亿~1亿元的 , 共有2375家 。
北京某大型VC人士对采访人员表示 , 私募机构尤其是较小规模私募的爆发式增长 , 对行业的自律和监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 “监管通过严格的公示制度和注销制度 , 对市场进行清理整顿 , 有利于提示投资风险 , 并强化全社会对私募行业的约束和监督作用 。 ”
私募基金“避坑”指南:掌握这五大规律谨防上当
文章图片
监管力度加大:
行业净化明显 , 也带来阵痛
私募基金“避坑”指南:掌握这五大规律谨防上当
文章图片
提到2019年的监管力度 , 多位接受采访的投资人向《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表示 , 感受到了“越来越严格”的趋势 。 美亚梧桐基金合伙人孙万营告诉采访人员 , 监管趋严的这些措施 , 包括公示失联的管理人等 , 确确实实对行业起到了明显的净化作用 , 对于前期一些不规范的资管机构也有着很好的震慑威力 。
今年1月 , 中基协公布了2019年私募基金登记备案情况综述 , 一组关键数据引起了行业的高度关注 。 首当其冲的便是备案私募管理人数量的停滞 。 截至2019年底 , 中基协存续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471家 , 较2018年末存量机构增加23家 , 同比增长仅为0.09% 。 业内人士对采访人员指出 , 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 , 很大程度是资管新规后私募机构募不到钱、募资断崖式下跌 , 另一方面则是监管对于私募基金备案力度的加大 , “动态平衡是扶优限劣的结果 , 是一种结构性优化” 。
对此 , 中基协方面表示 , 2019年其加大了监管转型力度 , 进一步集中有限的监管资源向事中事后持续监管倾斜 , 并完善了注销、异常经营程序等 , 市场化出清问题机构 。
“与2019年度协会新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100家相比 , 管理人新增登记与注销数量已实现动态平衡 , 已登记管理人总量虽略有下降 , 但管理人和在管基金机构质量持续优化 。

中基协尤其提出 ,
对于“二进宫”的失联私募 , 将进行严肃处理 。
“私募机构一旦被确定为失联状态 , 协会将会在其诚信档案中‘记下一笔’ , 未来在诚信数据查询及使用中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 反复失联会在机构诚信档案中留下多次诚信痕迹 。 而且结合目前市场对诚信公示的关注情况 , 反复失联会对机构的信誉产生极大的影响 , 行业相关机构在商业合作中会更加谨慎 , 投资者在投资选择的过程中也会慎之又慎 。 ”
上述VC投资人对此也表示 , 无论是机构还是产品 , 有备案也有注销 , 整个大环境也就成了一池活水:“这种监管是必要的 , 可以从2万多家私募里大浪淘沙 , 淘汰劣质的 , 选出真正优秀的基金 。 ”
孙万营坦言 , 客观来说在当下这种严监管的环境下 , 各家资管机构自身自律的要求也明显提升 , 从而进一步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 “一是自己内部相关的规范性工作被迫提升;第二日常的信披也更加严谨;第三 , 从资金募集的整个环节上来说 , 手续更加严谨;第四 , 在新的管理机构备案登记方面 , 需要的手续也比之前也多了很多 , 包括地方的金融监管机构出具的相关函件等 。 ”
不过有业内人士也对采访人员指出 , 一刀切的措施对于整个行业也确实引发了一些阵痛 , 包括产品备案的周期、新管理人登记的问题 , 对整个行业带来了影响 。 他举了个例子:“在强监管的环境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 比如有一些专门的中介机构来帮助资质较差的管理机构 , 为其提供相关中介服务 。 一些前期出现过问题的机构 , 也转换名头再进行登记备案 。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这些属于正常现象 , 但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比如能否透过表象来洞察资管机构的实质背景和能力等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