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利」“愿用小别离,换武汉平安!”丈夫写给战疫妻子的一封信,泪目!( 二 )

张老师的留言 , 让家利感动得哭了 。 不过 , 在病房里看到病人的反馈 , 她还是很开心的 。 “当时在送水的时候 , 一位老大爷对我竖起大拇指 , 夸我个儿小劲挺大 。 ”更让田家利高兴的是 , 这位老爷爷已经痊愈出院了 。

3月3日 , 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牵头联合战时护理部共同发起的“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整体护理查房”在同济医院中法新院区召开 , 共安排病历汇报、现场连线、医护讨论三个环节 。 田家利作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代表 , 以“新冠肺炎合并慢性肾病患者整体护理”为题 , 通过患者病情变化、辅助检查、监测重点和针对患者实际问题给出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做了病历汇报 。 田家利在前线的表现 , 也得到战友和家人的夸赞 。 所在护理8组的护士长高青青这样评价她:田家利是个才女 , 踏实做事、认真仔细 , 对待队友友善、乐于助人 , 为人谦逊 , 是位好同志 。


「田家利」“愿用小别离,换武汉平安!”丈夫写给战疫妻子的一封信,泪目!

从1月26日起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派出了3批医疗队134名队员 , 其中护士100名 。

常言道 , 三分治七分护 。 特殊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房 , 对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 , 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类急救设备和抢救技术 , 全面掌握各类参数的意义 ,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 还要在极强传染性的病人前做好“厚重”的自身防护 , 完成吸痰、口腔护理等危险操作之外 , 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 , 来不断提升救治率 , 挽救更多病人生命 。 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 格外仔细的操作流程 , 细碎繁琐的生活护理 , 都让护理工作者体力和精神消耗巨大 。

一名医疗队员在前线的奋斗 , 离不开各界的支持 , 亲人的支持更是他们努力前行的动力 。

以下为田家利爱人李健音频的全文:

我的爱人叫田家利 , 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的一名护士 , 北大医学部护理研究生毕业之后就留在了医院 。 当新冠病毒持续扩散蔓延的时候 , 她积极响应医院号召 , 提前返京为驰援武汉做准备 , 这个年又再一次和家人“爽约” , 她和我在济南西站的站台上短聚21分钟后 , 便逆行而去 。

两地别离 , 我们每天隔着手机屏幕感知对方的存在 , 共同关注新冠病毒的蔓延态势和覆盖范围 , 也共同关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一批救援队进入病房收治患者的动态过程 。 在网络上搜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防范措施、医学常识、认知误区等相关知识发送给她已成为我的生活重要内容 , 虽然我知道她受到的培训比我更全面 , 但还是不放心 。

2月6日晚 , 家利接到了驰援武汉的通知 , 通话时她交代让我照顾好自己和爸妈 , 突然间觉得我眼中的“小女生”长大了 。 相识14年以来 , 手机那端的她第一次哭得稀里哗啦 , 只有我知道距离她刚做的手术还不到90天 。

2月7日 , 平安到达武汉 。 为了让她在武汉安心地工作、休息 , 经过全家的商议决定由我作为“传话筒” 。 “你告诉爸爸让他多买些降压药备着 , 尽量减少出门次数 , 最好不要出门!”老婆让我转告爸爸 。 “你让她在武汉不要老挂念家里 , 全神贯注做好防护 , 治病救人!”这是我岳母因为老婆驰援武汉 , 终于“被”学会使用微信并发给我的第一句话 。 我每天第一时间去了解老婆的工作时段、最新的生活工作动态及时发送给两个妈妈 , 然后转达家人合理安排联系时间 。 把家里的生活、饮食都安顿好 , 说给她听 , 让老婆真正安心 , 无后顾之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