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汪曾祺百年诞辰 旧作《聊斋新义》单行本出版发行
文章图片
汪曾祺百年诞辰
北京联盟资讯 >>> 原始标题:汪曾祺百年诞辰纪念:他笔下的风景、民俗、俚语等都变得那么可爱
今年3月5日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百年诞辰 。 他被有些学者称之为"最后一位士大夫" , 属于文人作家的代表人物 。 而之前在文学史家们评价并不怎么高的汪曾祺 , 近年来形成了一股小小的"汪曾祺热" 。
今年也是赵树理先生去世40周年 。 赵树理的作品作为新文学的代表 , 一度还被尊奉为"赵树理方向" , 其影响力自然不用说 , 赵树理也是新中国民间叙事尤其农村叙事的代表人物 。
虽然汪曾祺、赵树理两位先贤已辞世多年 , 但人们对他们的怀念和研究却始终没有停止过 。
从表现形态上看 , 一个属于雅的 , 而一个属于俗的;就写作的题材来看 , 汪曾祺描写的是南方水乡的灵动和韵致 , 赵树理描写的则是北方山地的厚重和悠远 , 可谓南辕北辙 。
但如果仔细研究他们的作品 , 发现他们之间居然有一种神奇的相通和奇妙的联系 。
有趣的是 , 汪曾祺和赵树理一起共过事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汪曾祺在北京文联的刊物《说说唱唱》(《北京文学》前身)编辑部担任编辑 , 后来离开北京文联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民间文学》担任编辑 , 而赵树理正是《民间文学》的副主编 。 汪曾祺还担任过编辑部主任 , 和赵树理有了较为广泛的接触 。
汪后来多次提及《说说唱唱》和赵树理共事的经历 , 认为一个戏曲作家不学习民歌 , 是写不出好唱词的 。
写小说的 , 不读一点民歌和民间故事 , 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小说家 。
可见汪曾祺非常珍惜在《说说唱唱》和《民间文学》的编辑生涯 。
和赵树理的交往 , 对民间文学的了解和熟悉 , 对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五四新文学运动 , 鲁迅、茅盾、叶圣陶、李劼人等以乡村生活为题材 , 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农民形象 , 尤其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祥林嫂、闰土等都成为典型人物 , 但受到当时启蒙文化运动的影响 , 他们基本上是木讷、麻木的悲剧形象 。
而赵树理的作品不仅带着前所未有的新鲜的泥土气息 , 而且带来了崭新的农民形象 , 无论是《小二黑结婚》还是《李有才板话》 , 里面的农民形象不再是祥林嫂和闰土般麻木和愚昧 , 一改农民身上沉闷、悲凉的受迫害受侮辱的基调 。 可以说赵树理的小说开启中国农民形象的暖色基调 。
文章图片
汪曾祺百年诞辰
【【汪曾祺】汪曾祺百年诞辰 旧作《聊斋新义》单行本出版发行】汪曾祺的创作高峰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 当时正是"伤痕文学"流行的时代 , 汪曾祺的同代人都是以悲剧的方式来反应历史和现实 , 而汪曾祺则奉行"人间送小温"的美学理想 , 在痛苦的人生中展现人性的光芒和爱的力量 。
他的《受戒》、《大淖记事》都是写底层社会人群的生存状态的 , 但都以爱的暖意和人性的光辉照亮全篇 。
而短篇小说《岁寒三友》直接写世态炎凉 , 写生活的困境与窘迫 。
但小说结尾处 , 外面一片大雪里面三人热饮的场景 , 就是他倾心表达的暖--"人间小温" 。
以至于他笔下的风景、民俗、俚语等都变得那么可爱 , 和鲁迅笔下的冷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汪曾祺】汪曾祺百年诞辰 旧作《聊斋新义》单行本出版发行】汪曾祺"人间送小温"的文学理念形成于晚年 , 之前的创作比如早期的《复仇》就是一个基调相对忧郁阴冷的小说 , 和后来的小说是不同的两个腔调 。
赵树理的创作源于民间天然的文化形态 , 而中国民间文化自身的乐观和发自内心的喜感 , 让赵树理笔下的人物没有忧郁和愁苦 , 现在很难说当初和赵树理的交往有没有影响到汪曾祺的小说观念的转变 , 但两人在对待生活采取的非悲剧的痛感的美学观照方式 , 是相通的 。
有研究者认为 , 汪曾祺和赵树理都是地道的"中国味" , 中国味的一大特点就是雅俗共赏 。
赵树理是从俗入手 , 俗到极致的时候 , 反而呈现出一种天然的雅趣 。 这个极致 , 当然是作家内心的那杆秤 , 审美的那杆秤 。 没有审美的那杆秤 , 就真的像赵树理说的"地摊文学"了 。
孙谦谈到赵树理的语言时说 , 他"没用过一句山西的土言土语 , 但却保持了极浓厚的地方色彩;他没有用过脏的、下流话和骂人话 , 但却把那些剥削者,压迫者和旧道德的维护者描绘得维妙维肖 , 刻画得入骨三分 。
文章图片
汪曾祺百年诞辰
而汪曾祺的小说曾经非常崇拜伍尔夫等西方现代派的洋气 , 时常透露出对西方现代派的熟稔和理解 , 落到笔下的时候却都是寻常的大白话 , 比如对《受戒》的开头 , "明海出家四年了" , 和赵树理的口语如出一撤 , 他们写得最得心应手的 , 都是中国小说最擅长的白描手法 , 洗尽铅华见真容 。
推荐阅读
- 人民网@百年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东城
- 「飞哥情感在线」一场百年一遇的疫情——改变了世人的“生老病死”
- 美国百年危机史:这一次,美联储也不灵了
- 武汉健民:百年老店的盈利困境
- 简兴福:做传承与创新的“百年老店”
- 拿破仑给农民打欠条百年后讨债,法国政府怎么做
- 千百年苦苦挣扎,不过图个“封妻荫子”
- 刘科院士谈石油价格战:这是中国百年一遇的机会
- 雷颐|新文化:百年前呐喊“吹哨人
- 加速一战终结的西班牙大流感:科学与流感的百年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