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艺平,一个比胡舒立更了不起的女人

来源:有好报公众号作者:边城蝴蝶梦疫情期间 , 人人都道胡舒立 。 但是另一个女人的名字 , 在媒体业界比胡舒立要更让人尊敬爱戴 。这个比胡舒立更了不起的女人 , 叫江艺平 。如果不知道这个名字 , 那你一定听说过“让无力者有力 , 让悲观者前行” ,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 ,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 温暖留在我们心里” 。 1999年1月1日 , 第777期南方周末 , 用这些词句作为开场白 , 发表了该报史上首篇新年献词 。江艺平,一个比胡舒立更了不起的女人
刚过不惑之年的江艺平 , 就是此时的南方周末主编 。世纪末的南方周末 , 正处于它的黄金岁月 。 这份报纸 , 从左方年代奠基 , 经游雁凌时代转型 , 到江艺平时代冲上巅峰 , 产品成熟 , 广告过亿 。 南方周末的员工在全国人均月薪不过数百元时 , 已经达到了上万元 。 体面的待遇、宽松的空间和清晰的新闻理想 , 吸引着大批优秀的新闻人 , 这也保证了当时南方周末的品质 。在南方周末主编位置上 , 江艺平只待了不到四年 , 但她却将南方周末带到了一个无人可以超越的巅峰 。 今天的南方周末不能 , 连这段时间备受赞誉的财新也不能 。 在时代给予的舞台上 , 她做到了最好 。那时 , 南方周末聚集了一群中国最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 "你看见我们的时候 , 我们在纸上 , 你看不见我们的时候 , 我们在路上" 。有的采访人员 , 为了调查列车上的不法行为 , 被列车员毒打一顿;有的采访人员 , 受到温岭黑帮的数次威胁;有的采访人员 , 跑到山西采访艾滋病 , 被人跟踪 , 被迫扔掉笔记本 , 凭着记忆把稿子完成;有的采访人员 , 寻找驼峰航线旧飞机时 , 差点命丧云南原始森林;有的采访人员 , 为了完成毒品调查采访 , 在"金三角"屡次遇险 。著名媒体人何三畏说 , 当时都是坏人怕媒体 , 而不是媒体怕坏人 。当时的南方周末采访人员 , 现在的腾讯副总裁陈菊红 , 回忆那个时代时说 , 如同金子一般 , 闪亮得让人不敢相信 。在南方周末吹起的号角声里 , 无数心怀理想的青年人 , 收拾行囊 , 奔向南方 。二十年前 , 中国名校毕业生最想去的不是政府机关 , 而是外企和南方报业这样的大型媒体机构 。世纪之交的中国 , 散发着勃勃向上的生机 , 也处在巨大的变革中 。 在整个国家以一往无前的气势向新世纪行军的同时 , 很多固有的观念也桎梏着国家行进的脚步 。 百年不遇大变局中 , 媒体角色日益吃重 。把单一的声音变为多元的声音 , 把官方语言转为民间呐喊 , 这就是当时南方周末做的事情 。当年的人 , 日渐凋零 。 有人退隐 , 有人转行 。 号角声 , 在暮色里 , 渐不可闻 。沉思往事立残阳 , 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些都不说了 , 这些都过去了 。江艺平出生于潮汕一个干部家庭 , 父亲曾是广东最年轻的县委书记 。 在广东反“地方主义”运动中 , 父亲被定性为“海陆丰地方主义头子” , 一家被发配到粤北山区 。 直到习仲勋主政广东 , 父亲才得以平反 。1978年 , 22岁的江艺平考上了中山大学中文系 。 这是一个牛人辈出的集体 。 除了江艺平 , 陈平原、吴承学、蔡东士、王春芙、陈小奇、方风雷等 , 都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 。长江学者、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承学 , 是江艺平的先生 。 据说 , 当时 , 后来出任北大中文系主任的陈平原 , 曾跟吴承学一起追江艺平 。 结果 , 江艺平选择了吴承学 。 有人笑称 , 在和北大的竞争中 , 中大扳回了一局 。人人都爱江艺平 。江艺平,一个比胡舒立更了不起的女人
当年的南方大院里 , 不管是如何桀骜不驯的采访人员编辑 , 见了江艺平 , 都会毕恭毕敬喊一声 , 江老师 。 虽然在报社 , 稍微资深一点的都能叫“老师” , 但一声“江老师” , 蕴含着的是更深的敬意 。业务方面就不说了 , 才女这个词 , 对于江艺平来说 , 太小了 。 如果业务上没有两把刷子 , 怎么镇得住那些骄兵悍将?有人说 , 她是民国知识女性那种范儿 , 气质独特 , 待人温和 。做人上 , 江艺平从不张扬 。她从不隔着障碍物跟人说话 。 总是与对方并排坐在同一张沙发上 , 平等交谈 , 即使这个人是她的下级 。 平等 , 是她的生活态度 。出电梯 , 她总是让别人先出 。 在楼道里 , 距离四五米时 , 她就会有一个细微的“让”的动作 。经常有人在广州大道中289号的报社门口公交站台处 , 看到她等车回家 。 她可是配有司机的集团领导 。无论是在南方周末期间 , 还是分管21世纪或南都期间 , 江艺平都有非常多的应酬机会 。 但她除了出差 , 几乎晚饭都是在家里吃的 。 她要回家给先生和孩子做饭 。 她总有办法把理想、工作和生活 , 都安排得很和谐 。一个前南都采访人员写过一件事 。“2013年1月 , 我被派到粤西基层政府挂职锻炼 , 刚好我挂职的市里和其分管的南方农村报有一个促农活动 , 她长途跋涉从广州赶来 , 还不忘记找到我 , 交给我一个信封 , 里面有1000元慰问金 , 并说了一句:我们无论在什么岗位上 , 都要好好工作 , 正直做人 。 ”著名媒体人石扉客说 , 江艺平是媒体圈内的一个完人 , 几乎没有负面评价 , 不论是在大陆 , 还是在港澳台 。 江艺平是唯一一个这样的人 。南方报业有两个精神领袖 。 一个是2008年退休的老社长范以锦 , 一个就是江艺平 , 人称"范江" 。 不管是业务上 , 还是道德上 , 他们都没有任何瑕疵 。做人不张扬 , 但办报张扬 。 江艺平领导下的南方周末也好 , 南方都市报也好 , 都极度张扬着关爱、公平、正义和良知 。这些观念 , 就像蒲公英种子 , 看似随风散去 , 却到处开花结果 。 如今 , 很多媒体机构的负责人 , 都是江艺平曾经的下属 , 他们也以江艺平学生自居 。胡舒立的财新或财经 , 江艺平的南周或南都 , 都为推动社会改变 , 做出了很大贡献 。 不过 , 人们记住财新 , 更多记住的是胡舒立 。 但无论南周还是南都 , 成名的都是采访人员 , 江艺平鲜为人知 。江艺平从不会用宏大叙事的语言 , 她总是娓娓道来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她用这种平静温和的态度 , 告诉人们 , 新闻就应该这么做 , 媒体人就应该这么当 。大家尊敬她 , 还因为她敢于承担责任 , 懂得保护下属 。南方周末曾曝光莆田医院 , 有人打电话来 , 威胁要炸了南方报业的大楼 。 江艺平答道 , 炸吧 , 大楼已买了保险 。报纸多次遇险 , 她总是尽力化解 , 或者干脆自己承担责任 。 代价就是 , 她多次被迫调离岗位 。2013年 , 她离开了服务30多年的南方报业 。 退休之前 , 她分管的是南方农村报和新闻研究所 。我有幸被江老师分管过一年 。 记得那天开大会 , 集团领导宣布江老师分管南都 。 江老师站起来 , 微微一鞠躬 , 台下掌声雷动 , 经久不息 。289大院 , 江老师走了 , 很多人走了 , 我也早就走了 。前几天 , 在微博上写了一段感慨 。 当年非典之后来到南方大院报到 , 远远看到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的火红招牌 , 那种心跳加速的感觉 , 至今难忘 。 那时 , 以为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这个大院 。 十几年过来 , 虽然早已离开 , 但总觉得没有真正离开 。 这些天 , 忽然发现 , 这次是真的离开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