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极体」6nm工艺的微观神话,于毫厘间雕刻5G的“神笔马良”


哪个小朋友没有幻想过 , 拥有一支《神笔马良》那样的生花妙笔 , 将自己的幻想纤毫毕现地还原成现实?
制造芯片的工程师 , 就是这样的“当代马良” 。 哦不 , 他们的任务更加艰巨 , 需要在日渐缩小的画布(芯片)上 , 建构起数亿人色彩斑斓的互联网世界 。
摩尔提出摩尔定律的时候 , 电脑还像冰箱那样笨重 。 而从2013年 , 移动芯片的需求首次超过了PC芯片 , “更轻更薄更大”的智能手机 , 让半导体厂商不得不开始在“画笔”(晶体管结构)、“画工”(互连技术与工艺控制)上不断自我颠覆 , 不断逼近摩尔定律的极限值 。
2005年英特尔公司才将工艺能力从90nm提升到了65nm , 而15年后的今天 , 10nm甚至7nm制程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 , 已经毫无悬念 。
「脑极体」6nm工艺的微观神话,于毫厘间雕刻5G的“神笔马良”
本文插图
而5G商用的全面到来 , 再一次对移动芯片的关键技术发出了挑战 。 但如果EUV光刻设备不能准备好 , 挑战7nm以下制程就成为一个难以逾越的坎儿 。 而出乎意料的是 , 率先打破僵局的不是市面上已经应用7nm工艺的高通、三星、联发科等厂商 , 而是紫光展锐 。
2月26日 , 紫光展锐发布的新一代5G SoC芯片虎贲T7520 , 成为全球首个采用6nm EUV制程工艺的智能手机平台 。
我们知道 , 在此之前的高端5G SOC芯片都还停留在7nm制程 , 而在率先走到6nm节点的紫光展锐 , 上一代计算产品则是12nm 。
这种“越级上位”现象 , 就引发了我们的好奇 。 6nm所描绘出的5G会是怎样一番场景 , 又将给手机芯片发展趋势带来哪些触动?
6nm的“神笔” , 能描绘出怎样的5G?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 恐怕有必要先简单解释一下 , 这只名为EUV的6nm“神笔” , 究竟有何不同之处 。
摩尔定律下五十年的芯片技术发展 , 不断推高了人类计算机技术的水平 , 孕育出了移动互联网的机遇 , 也带来了新的限制和难题 。
早在2012年 , 楚庆就曾说过 , 7纳米将成为一道工艺墙 , 是半导体成本曲线的关键工艺拐点 。 而直到2018年 , 大部分采用7nm技术制造厂商的良率都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
既然如此 , 6nm是怎么实现的?EUV就顺势登场了 。
此前的16/14nm甚至7nm时基本上都可以使用同样的制造设备——即五次图形曝光技术(FP)来实现 。 而要向6nm以下进发 , 传统工艺就有点扛不住了 。
我们知道 , 芯片制造就像是用乐高积木盖房子 , 借由一层又一层的堆叠 , 搭建出一个复杂交错的“立体结构” 。 越细的刻刀自然能雕刻出更丰富的细节、更清晰的纹理 。
在很长一段时间 , 这个复杂的建构过程 , 都是由193nm的光源来完成的 。 但5G芯片的强大功能就要求在更小的面积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 , 所以波长13.5nm、接近X射线精度的极紫外光EUV就登场了 。
EUV的光源只有主流光刻机的十五分之一 , 能够在硅片上刻下更小的沟道 。 有人形容 , EUV的细致程度 , 就好像从地球上发出的手电筒光线 , 精准地照射到一枚月球上的硬币一样 。
「脑极体」6nm工艺的微观神话,于毫厘间雕刻5G的“神笔马良”
本文插图
搞懂了EUV , 就能更好地理解6nm制程的展锐5G芯片虎贲T7520 , 究竟改变了什么 。
从实验数据来看 , 6nm相比7nm产品 , 晶体管密度提高了18% , 功耗降低8% 。 这对于广大的5G手机用户来说 , 意味着三重价值:
第一 , 5G手机性能更高 , 而成本更低 。
据展锐的代工厂台积电反映 , 6nm对于EUV的使用达到了一个更加成熟的新节点 。 这意味着良率更高 , 芯片的价格也更低 。
举个简单的例子 , 光刻机的工作原理 , 是用光线照射硅片 , 让未受掩模遮挡部分的光刻胶发生曝光反应 , 这样才能将石英掩模上的电路图显影到硅片上 。 生产7nm芯片时 , 采用的ArFi LE4 Patterning或是ArFi SAQP往往需要4次甚至更多的曝光才能完成 。 而EUV只需要1个光罩、1次曝光就搞定了 , 可以直接降低大批量生产的成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