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皖系名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远威将军
徐树铮(1880年11月11日-1925年12月30日) , 字又铮、幼铮 , 号铁珊 , 自号则林 , 人称“小扇子” , 江苏省萧县醴泉村(今属安徽省)人 。 北洋军阀徐树铮(1880年11月11日-1925年12月30日) , 字又铮、幼铮 , 号铁珊 , 自号则林 , 人称“小扇子” , 江苏省萧县醴泉村(今属安徽省)人 。。 因1919年派兵收复外蒙古而声名远扬 。 1925年12月11日徐考察结束回到上海 , 12月29日晚乘专车离开北京南下 , 途经京津间廊坊车站 , 被冯玉祥部张之江劫持 , 于12月30日凌晨被杀 , 时年45岁 。 著作有《建国铨真》、《视昔轩文稿》、《兜香阁诗集》、《碧梦庵词》等 。
1925年3月12日 , 孙中山在北京病逝 , 5月举行安殡时 , 正在欧洲考察的徐树铮用电报发回挽联:百年之政 , 孰若民先 , 曷居乎一言而兴 , 一言而丧;十稔以还 , 使无公在 , 正不知几人称帝 , 几人称王 。 此联上句典出《论语•子路》 , 下句典出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 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孙中山一生的主要历史功绩 。 这副对联的上联说明治国之道无他 , 只要掌握一个“民”字 。 所以中山先生创造的主义 , 称为“三‘民’主义”;所建立的党称为“国‘民’党”;所建立的政府称为“国‘民’政府”;所建立的军队称为“国‘民’革命军” 。 徐氏说:“一言足以兴邦 , 一言足以丧邦 。 ”这所谓一言者就是一个“民”字 。 也即所谓“得民者昌 , 失民者亡”的意思 。 下联是称赞中山先生的伟大 , 就是一个“天下为公”的“公”字 , 中山先生真正做到了“大公无私” 。 民国初年他为了国家安定 , 毅然决然将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 , 期待袁氏也能做到大公无私 。 可袁世凯却背叛民主 , 私心称帝;中山先生又毅然决然“讨袁” , 因此使得天下人不敢再有称帝称王的 。 当时举国偃旗 , 万民哀悼 , 称颂中山先生的联很多 , 致挽联者文豪巨擘不乏其人 。 但徐树铮的此联被推为众挽联之冠 。 不少人对此评论:“徐氏之联 , 用典精辟 , 含义深刻 , 可谓之头筹!”由此可见徐树铮之才气超人 , 文采盖世 。 黄埔军人出身的资深报人周游先生曾这样记载:“中山先生之丧 , 全民哀悼 , 举国偃旗 , 挽词之多 , 莫可纪极 , 而当时竟共推徐氏此联为第一 。 余曾分别询诸李协和、胡展堂、汪精卫、张溥泉诸先生:何以国民党内文人学者盛极一时 , 而竟无一联能道出孙先生心事 , 以堪与徐氏抗衡者?所得答复 , 虽各不相同 , 但一致认定:徐之才气 , 横揽一世 , 远不可及 。 ”徐树铮 , 字又铮、幼铮 , 号铁栅 , 自号则林 , 人称“小扇子”、“北洋小诸葛” 。 江苏萧县(现安徽省萧县)人 , 自幼聪颖过人 , 7岁能诗 , 13岁中秀才 , 17岁补廪生 , 有神童之称 。
1901年 , 徐树铮弃文从武 , 到济南上书山东巡抚袁世凯 , 陈述经武之道 , 未得赏识后 , 闷闷不乐地回到投宿的客店 。 正好段祺瑞路过此处 , 段祺瑞其时是袁世凯的武卫右军炮队统带兼随营武备学堂总办 。 据段祺瑞回忆:“至旅店拜客 , 过厅堂 , 见一少年正写楹联 , 字颇苍劲有力 。 时已冬寒 , 尚御夹袍 , 而气宇轩昂 , 毫无寒酸气象……约与长谈 , 深相契 , 遂延揽焉 。 ”于是走投无路的徐树铮被延揽为用 , 追随段祺瑞的左右 。 1905年 , 段祺瑞又出资送徐树铮去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 。 五年之后 , 三十一岁的徐树铮回国 , 在段祺瑞的部队任清朝第六镇军事参议 , 1911年任第一军总参谋 。 颇富文韬武略的他纵横捭阖 , 大展身手 , 为段祺瑞叱咤民国政坛立下累累功勋 。 为报知遇之恩 , 他忠心耿耿从无异念 , 从此一生效忠段祺瑞 。 徐树铮风流自赏 , 豪气干云 , 曾赋诗曰:“购我头颅十万金 , 真能忌我亦知音 。 ”张学良对其敬佩有加 , 称其为“上马杀贼 , 下马露布”之豪士 。 辛亥革命爆发后 , 风雨飘摇的清廷已经感到了末日来临 , 大厦将倾 , 政权随时可能易手的痛苦时时向执政者袭来 , 朝廷上下弥漫着一片愁云惨雾 。 但清政府中铁良、良弼等少壮派不甘心拱手交出江山 , 主张硬拼到底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如此 , 则革命军虽仍能获得最后胜利 , 但不知还要死多少人 。 此时 , 以段祺瑞为首的四十二名清军前方将领突然发出通电 , 吁请清帝退位 , 实行共和政体 , 这顿时使清廷失去了继续挣扎的勇气 。 1912年2月12日 , 清帝被迫发表退位诏 。 而那一篇通电 , 便是出自徐树铮的手笔 。 1912年至1914年 , 徐树铮先后任中华民国军学司司长、军马司司长、将军府事务厅长等职 。 1914年5月 , 徐树铮任中华民国陆军部次长 , 年仅34岁 , 为次长中最年轻者 。 袁世凯称帝时 , 徐树铮因其劝段祺瑞抵制 , 遭袁世凯罢免官职 , 于是赋闲在家静观其变 。 1916年 , 因称帝而众叛亲离的袁世凯死后 , 黎元洪继任大总统 , 段祺瑞为国务院总理 , 徐树铮复任陆军次长兼国务院秘书长 。 在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府院之争中 , 黎元洪瞅准时机在这时下令撤销了段祺瑞的总理职务 , 段祺瑞愤然离京去津 , 作为其铁杆的徐树铮也被黎元洪革职 。 1917年 , 徐树铮协助段祺瑞策动了张勋赶走黎元洪的“张勋复辟”事件 。 事后又策划了讨伐张勋的“讨逆军”行动 , 讨逆成功后 , 徐树铮又任陆军总次长 , 再次回到了权力的舞台 。 段祺瑞当时被推崇为“三造共和”的英雄 。 殊不知在这其中 , 件件事都少不了徐树铮的谋划和参与 。 冯国璋任总统后 , 与国务总理段祺瑞 , 在西南军阀及广东护法军政府的政策上 , 产生了矛盾 。 段祺瑞主张“武力统一” , 借此扩充皖系势力;冯国璋主张“和平混一” , 借此讨好西南军阀 , 保护直系的利益 。 于是 , 又出现了第二次府院之争 。 徐树铮也主张武力统一中国 , 坚定地站在段祺瑞这一边 。 第二次府院之争中 , 段祺瑞被迫辞职 。 冯国璋下令准免 , 先以外交总长汪大燮代理国务过理 , 后又请出王士珍署理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 。 徐树铮幕后策划督军团对冯国璋施加压力 , 策动张作霖入关抢夺军火 , 迫使冯国璋再度启用段祺瑞组阁 。
推荐阅读
- 『陆军司令部』51岁已婚男上校+21岁未婚女士官,又给台军丢脸了
- 「陆军」陆军:千人大比武 新兵同台竞技
- [陆军]陆军:直升机跨昼夜飞行 提升模块化作战水平
- 【陆军】陆军:精准施训 检验基础战斗力
- 「陆军」陆军:真难严实 跨昼夜考核检验练兵质效
- 『陆军』陆军某旅:复杂天气条件锤炼部队实战实训能力
- 陆军:陆军某侦察分队:侦察兵连贯考核 检验协同作战能力
- 【陆军】陆军某合成旅:实打实爆考核 锤炼官兵实战能力
- 只要动用军队,中美两国效率都很高
- 昨天,台军针对大陆军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