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的服装鞋帽
七十年代的服装鞋帽文革时期的服装 , 几乎不分男女老少 , 一律黑、蓝两色 。 被当时的西方称之为“黑蚂蚁”和“蓝蚂蚁” 。一、帽子:那时不论大人小孩 , 也不管春夏秋冬 , 几乎人人都要戴顶帽子 , 就像契诃夫笔下的“装在套子里的人” , 极力想把自己包裹起来 , 所以几乎没人穿短袖衬衫 , 至于穿着短裤在街上走 , 那简直就是耍流氓了!单帽 , 一律解放式 , 多绿色 , 以军帽为上 。 冬帽 , 公职人员多戴平顶粘绒棉帽 , 以羊剪绒军帽为上 。 农民的帽子五花八门 , 有猫皮狗皮跳子皮貉子皮和狐狸皮 , 但后两种价格昂贵 , 至少三四十元 , 一般人不戴 。进入七十年代以后 , 流行过一阵坦克式皮帽 , 黑色圆顶 , 羊剪绒帽耳 , 但价格不菲 , 大约二十元左右 。 所以 , 不是将要或者已经恋爱的青年不戴 。女人以前多扎三角头巾 , 后来流行一种毛线编织的小绒帽 , 大多白色圆顶 , 帽耳特长 , 可当围脖 , 但职业女性一般不戴 。 姐姐戴过坦克式皮帽 , 同事们都说漂亮;哥哥原来的对象淑美也戴过 , 老年人见了就笑 , 说她像个“公子哥儿” 。二、布料:文革期间多为棉布 , 毛呢毛料几乎绝迹 。 记得常见的有平纹布斜纹布趟子绒和华达呢 , 后来又出现了涤卡的确良和朝鲜布——朝鲜布质地较厚 , 类似毛料 , 但缩水 , 不禁洗 。 最受欢迎的是的确良 , 轻便凉快 , 色彩鲜明 , 但经常脱销 。 趟子绒也是很受欢迎的布料 , 质地厚实 , 保温性好 。 然而文革结束不久 , 穿这种衣服的人却被当做“山炮”“二迷糊”而惨遭嘲笑 。 那年 , 县里召开农村干部会议 , 县委组织城里人敲锣打鼓地迎接 , 不想迎接的人却编了一套顺口溜 , 一时间传得家喻户晓 , 尽人皆知 。“欢迎欢迎 , 屯二迷糊进城 。 上身皮袄 , 下身趟绒;肩扛麻袋 , 手拎油瓶;先上百货 , 后进二营;看完电影 , 不知啥名 。 ”三、衣服:主要样式有便服 , 即今所谓唐装——圆领 , 有对襟和斜襟之分 , 多由手工缝制 。 女装——小翻领 , 下边两个斜兜 。 文革前有列宁服和布拉吉 , 但此时已经绝迹 。 学生服——立领 , 下边两个带盖的大兜 , 上边一个无盖的小兜 。 解放服——四个带盖的暗兜 , 两大两小 , 左侧小兜盖上有口 , 可插钢笔 。 部队的军官穿四个兜 , 战士穿两个小兜 , 故民间也有此类样式 。 袄罩——文革中期 , 流行一种套在棉袄外边的便服 , 圆领 , 对襟 , 疙瘩扣 。 棉夹克——两个斜兜 , 粘绒宽领 , 与坦克帽相配 。 中山服——兴起于文革后期 , 但农民不穿 , 怕人嘲笑 。 毛衣——多由手工编织 , 圆领套头 , 因毛线价格昂贵 , 除新婚媳妇一般不穿 。 另外 , 还有一种披肩衬领 , 以布带系于腋下 。 有的买不起 , 就用布条缝在领子里头露道白边 。 最好笑的是口罩 , 两下拉绳套住脖子 , 然后在耳朵上边系于脑后或挂住耳朵系于下颏儿 。 因为口罩的系带很长 , 口罩摘下可装在上衣小兜 , 单露系带在外 , 故成为一种流行的装饰——现在回想 , 真是可怜!买布需要布票 , 但布票极其紧缺 。 从记事起 , 我一直拣哥哥的衣服 , 而且从头到脚一成不变 。 那时哥哥已经到了结婚年龄 , 什么都要紧着他用 。 就说那件棉夹克吧 , 他穿了三年 , 我又穿了三年 , 直穿到破烂不堪 , 连纽扣都掉了 , 干活的时候只好扎根麻绳——新三年旧三年 , 缝缝补补又三年 , 是当时的流行语——现在有人说文革时期的货物耐用 。 其实不是耐用 , 而是买不着或买不起 , 只好将就着用——内衣内裤几乎没有 , 顶多穿个背心裤头 。 其实 , 也不光我 , 那时绝大多数和我年龄相仿的孩子都差不多的样子 。 所以 , 有时大伙一见面就喜欢开这样的玩笑:“打哪来呀?”“山动(东)!”那时候 , 经常有山东老乡到我们这跑盲流 , 大多都是一副衣不蔽体的样子——前几天 , 有个自称山东的年轻人跟帖骂我抹黑那个时代 。 这种人 , 哪怕稍微有点儿良心 , 就应该知道当年的乡亲们 , 特别是沂蒙山老区的乡亲们过的是一种什么日子——哎 , 这类事我听的太多了 , 但是说了怕人反感 。 那个时代是越穷越革命 , 现在是笑贫不笑娼 。 所以很多人不愿提起当年——这 , 大概就是那个山东的年轻人骂我的原因吧?四、鞋:布鞋——用碎布和浆糊打成布板 , 我们这里叫做“隔帛” , 然后剪成鞋帮和鞋底;鞋帮包上布面 , 鞋底用麻绳密缝 。 布鞋不抗穿 , 一年就露脚趾头 。 解放鞋——胶皮底帆布帮 , 有单有棉 , 又叫“水袜”“胶皮靰鞡” 。 毡靴——俗称“毡疙瘩” , 很保暖 , 但笨拙难看 , 除了赶车老板一般不穿 。 大头鞋——胶皮底 , 帆布帮 , 翻毛皮鞋头 , 类似鹅头 , 是当时极为流行的样式 。 翻毛鞋——胶皮底 , 翻毛皮帮 , 棕色 , 需打鞋粉 , 但市面极少 , 没有门路根本买不着 。 那年姐夫托人给哥哥买了一双 , 小青年们都羡慕的要死 。 有几个去找他走后门 , 把姐夫弄得十分为难 , 说那是托人弄的鞋票 , 就一张 。 要不 , 我既然给小翔买了 , 还能落下小翎(我的乳名)吗?文革前商店有时卖黑皮鞋 , 父亲买过一双单的 , 价格十五元左右 。 但农民不敢穿 , 怕人嘲笑 。坦克帽棉夹克趟绒库大头鞋或者翻毛鞋 , 是当时农村青年的最爱 , 甚至成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注一:跳子 , 我们那里对兔子的俗称 。注二:列宁服 , 偏襟 , 中翻领 , 双排扣 , 斜插兜 , 女式有掐腰或布带——查了一下百度 , 说是文革时期的流行装 , 我觉得好像不大准确 。 此样式流行于文革之前 , 男式多与“土耳其”皮帽(一种俄式皮帽 , 帽耳卷起与帽顶齐平)相配 。 大概因为属于西服系列 , 故文革时期不穿 。注三:布拉吉 , 俄语中的连衣裙 。
推荐阅读
- 那些年在路灯下的军棋四国大战
- 七十年代的日子之备战高考
- 为何六七十年代住房人均才3平方?大家说说
- 关中来航鸡
- 六七十年代的城镇化率是多少?有十分之一吗?
- 当年农村的合做医疗
- 《年轻人不知六、七十年代农民之苦》
- 七十年代卫生防疫印象点滴
- 为什么六七十年代工厂能8小时工作制,现在却不行
- 罗宏全说六七十年代的100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