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历时9个月的SARS,是因为夏天到来才消失的吗( 二 )

当年历时9个月的SARS,是因为夏天到来才消失的吗
隔离防疫对于这次的疫情同样很重要 | Pixabay值得注意的是 , 一旦医院的感染控制放松 , SARS 即可再发 , 加拿大 SARS 疫情的二次暴发就与此有关 。 2003 年 3 月 , 接诊 SARS 患者的一家医院 , 由于感染控制不到位、没有排查出所有的 SARS 患者并隔离 , 导致了同医院的一名骨折患者感染了 SARS 病毒 。 随后 , 这名不知情的患者转院 , 于 5 月引发了另一家医院的聚集感染[6] 。 严格且持续的感染控制 , 特别是在医院等易感人群密集的场所的隔离防护 , 对控制 SARS 至关重要 。病毒自身有弱点SARS 感染的早期 , 病毒的传播能力较弱;在出现症状后 6~11 天 , 呼吸系统症状严重时 ,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的 SARS 病毒量也达到峰值[7] , 病毒的传染能力强 。 这也是为何医护人员(尤其是进行气管插管的耳鼻喉及麻醉科大夫)在 SARS 中更容易中招 。但同时 , SARS 病毒这种在感染早期传染力较低、在病情加重时传染力较高的特点 , 有利于医疗人员尽早识别患者 , 在传染性增强之前就采取防范措施 , 从而防控 SARS 病毒的传染 。 如果 SARS 冠状病毒变得更为狡猾 , 在早期传染力就比较高 , 这种情况下 , 早期患者很可能因为症状不典型从而难以被辨别出来 , 病毒就会悄无声息地迅速传染给易感人群 。当年历时9个月的SARS,是因为夏天到来才消失的吗
电镜下的冠状病毒 | Dr. Fred Murphy / CDC另外 , SARS 病毒传染二代病例之后 , 再传 3~4 代的情况比较少 , 这可能是因为病毒的致病力会随着代际的传播而逐渐降低 。 否则 , 以 SARS 病毒 9.6% 的病死率 , 在全世界大流行后 , 可能会有无数家庭遭遇家破人亡的惨剧 。季节性冠状病毒冠状病毒几乎无所不在 , 但是能感染人类、乃至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 只是其中的很少一部分 。在温带 , 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主要发生在冬季(当然 , 秋季或者春季也有发病的小高峰) , 这看起来像是特定气候作用下的结果 。 但实际上 , 冠状病毒的感染在任何季节都可能发生 。 只是到了冬季 , 大家都聚集在屋里取暖 , 加上各种节日的人员流动 , 更有利于病毒的传播 。 每到冬季 , 医院的呼吸科及各个科室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 都处于全年的高位水平 。因而 , 也有人猜测 , SARS 冠状病毒在夏季戛然而止 , 是因为天气变热了 。 不过 , 气温的逐渐升高、患病人数的逐渐下降 , 这两者是否为因果关系尚不得知;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观察研究 , 来确定还有没有其他的干扰因素 。当年历时9个月的SARS,是因为夏天到来才消失的吗
位于深圳市中心公园的非典纪念碑 | Sparktour / Wikimedia Commons病毒比人类的存在更为古老 , 我们不知道它因何而来 , 也不知道它为何而去 。 人类在一场场病毒和生活的赌博中 , 能够赢得的全部东西 , 就是知识和记忆 。 尽管 SARS 病毒和这次的新冠病毒有所不同 , 但尽早发现疫情、严格隔离控制、研究病毒特点、追踪病原起始 , 这些来自 17 年前的经验 , 也是这个冬天的宝贵财富 。希望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 , 没有一个盛夏是不会到来的 。参考文献1. Christian MD, Poutanen SM, Loutfy MR, et al.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lin Infect Dis 2004; 38:1420.2. Tsang KW, Ho PL, Ooi GC, et al. A cluster of case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in Hong Kong. N Engl J Med 2003; 348:1977.3.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in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China/ Viet Nam. https://www.who.int/csr/don/2003_03_12/en/.4. Rota PA, Oberste MS, Monroe SS,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cience 2003; 300:1394.5. Lim PL, Kurup A, Gopalakrishna G, et al. Laboratory-acquired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N Engl J Med 2004; 350:1740.6.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 SARS ) Epidemiology Working Group. Consensus document on the epidemiology of SARS. Global Meeting on the Epidemiology of SARS 2003.7. Cheng PK, Wong DA, Tong LK, et al. Viral shedding patterns of coronavirus in patients with probabl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Lancet 2004; 363:1699.8. Update 83 – One hundred days into the outbreak https://www.who.int/csr/don/2003_06_18/en/9. Update 95 - SARS: Chronology of a serial killer https://www.who.int/csr/don/2003_07_04/en/作者:谢 nini编辑:麦麦 , luna本文来自果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