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博友们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卫生小常识

我的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 。 从小耳濡目染(耳濡目染 , 汉语成语 , 拼音是ěr rú mù rǎn , 意思是耳朵经常听到 , 眼睛经常看到 , 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出自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 。 )知道了一些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必需知道的一些卫生常识 。 这对我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 比如:医院是病菌、病毒聚集的地方 , 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灰尘 , 实际上是最易得病与受感染的地方 。 那里是病人聚集的地方 , 他们身上带着各种各样的病菌与病毒 , 近距离地与他们接触 , 正常人身体抵抗力弱都受不了 , 何况有病的人呢 。 尤其是春季各种流行病盛行的时候 , 普通人多的地方都要少去 , 医院更是最好少去 , 不去的地方 。 但是得了病因为不懂得医学常识 , 所以很多的人自然而然地想到医院求助医生 。 要知道 , 医生每天的工作量很大 , 很累 , 医生的精力体力也有限 。 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中 , 他们能做到的都是用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 , 针对来就诊的病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很快的诊断 , 只能是类同的区分与判断 , 所以出现误差也是预料之中的事 , 有些不常见的病更难判断准确了 。 如这次的病毒 , 是以前医生根本没有遇到的病情 , 他们即没有理论也没有经验 , 只能是慢慢地在摸索中寻找治疗的方法 。 出现治不了的情况是正常的现象 。 而病人因为得病 , 又没有医学方面的常识 , 完全依靠依赖医生 , 将自己的身体交给医生 , 其实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种现象 。 那么短的时间内 , 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 , 得病的原因也没有详细地了解 , 只是通过一些仪器的扫描和医生常遇到的相同的临床表现 , 医生怎么可能就做出非常准确的判断? 举例那个湖 北的导演一家子 , 看了他们家的一些事情经过 。 知道他是父亲高烧的情况下 , 辗转了好几家医院最后才住上了医院 , 那是年二十九时发生的 。 他父亲原先有没有基础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之类的)我们不知道 。 但是年纪肯定是很大了 , 如果再有这样基础病 , 别说是现在遇到了这样病毒的非常时期 , 就是平时正常情况时 , 对于年龄偏大的病人 , 医院也是不太愿意接收的 。 这是有在医院从事工作的人都知道的事情 , 而不被外人所知 。 因为年轻人身体状况好 , 抵抗力强 , 给点药便会很快恢复 , 小孩子生命力旺盛也容易很快痊愈 。 而老年人本来生命力就每况愈下 , 再加上有基础病 , 身体更不容易恢复 , 如果有个三长两短 , 再遇到不讲理 , 不懂常识的患者家属 , 医院会因此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与纠纷 , 因此便不愿意接收这样的病人 , 还有经济上的考量等诸多因素在其中 。 因此这类病人便会被排除在外也是人之常情的事情 。 那个导演带着他的父亲 , 从一家往另一家医院这么地反复巡迴地跑 , 医院那么多的病人 , 知道是哪个人给他们传染上的?如果开始是普通的感冒发烧 , 经他们这么一忙活 , 回到家里 , 一家子人也不懂得这是个非常厉害的传染病 , 不懂得隔离 , 也不懂得普通的防护护理常识 , 发生这样的事也成了在所难免的事情了 。 因此 , 平常的日子里 , 我们需要注意多掌握一些卫生常识是很有必要的事 。 比如 , 春季流行病多发季节少往人多的地方去 , 如去人多的地方戴口罩 , 回家勤洗手 , 如果感觉嗓子痒 , 多喝些加盐的淡盐水漱漱嗓子 , 或者感觉嗓子那里有粘液 , 喝口醋漱下嗓子都有不错的效果 。 再如果一发现有点咳嗽就在后背大椎处 , 前面喉咙的凹陷处拔拔罐(拔罐后玻璃罐子里有水珠,有湿气是有病的现象 , 如果正常情况就没有这样的现象了) , 普通感冒喝点红糖姜水发发汗 , 然后盖上被捂着睡觉 , 注意白天也要卧床休息 , 多喝水 , 发烧了用95%的酒精 , 勤擦腋下与脚底处物理降温 , 这些个小常识都是不错的有效的方法 , 也是我常用的方法 。 现在这个非常时期 , 我每次外出除戴口罩外 , 回来后感觉鼻子流清鼻涕就在鼻孔处涂抹一次盐水 , 或者是过氧化氢水 , 马上就不流清鼻涕了 。 这些个做法比得了小病就上医院 , 或者有点小病就打吊针强多了 , 打吊针带来的后果是 , 血管被扎成了筛子眼 , 因为血管被扎后那个眼是不会长死(愈合)的 , 这是医学常识 。 以后有大病了 , 要在血管上找能下针的地方就会减少 。 胳膊上找不到了就得到别处找 , 久病的人都知道 。 以上的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 , 通过书本和生活积累的一些方法和亲身体验的一些常识 , 希望能够帮助到博友们的不时之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