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专家谈对华新冠联合考察 欣慰与忧虑交织

艾尔沃德指出 , 中国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人群对于新冠病毒仍普遍易感 , 疫情仍有反弹的风险 。 当出现反弹时 , 又需要快速地进行应对

世卫专家谈对华新冠联合考察 欣慰与忧虑交织。

世卫专家谈对华新冠联合考察 欣慰与忧虑交织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2月24日于日内瓦召开的采访人员会 ,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表态称 , 新冠疫情当前尚未构成全球性的“大流行” , 但各国应做好一切准备对此做出提防 , 而病毒也存在长期存在的可能性 。 图/截自央视视频 【财新周刊】封面报道|湖北16地市新冠全调查 , 寻找战疫密码【财新周刊】封面报道|37位采访人员四万字全景调查:新冠病毒何以至此?WHO披露国际专家组构成 分属美俄日韩等七国机构专家组去不去武汉?WHO总干事:根据需要决定 保持选项开放WHO:无完全可靠的诊断测试 临床怀疑和追踪诊断很重要WHO称乐见湖北放宽病例定义 对疫情发展时间表保持谨慎新冠病毒与新冠肺炎获正式命名 WHO称可去污名化WHO针对中国返工潮热点问题答疑 首波国际专家组将抵华 【财新网】(驻华盛顿采访人员 张琪)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表态称 , 世卫对中国境内新增病例数的持续下降感到欣慰 , 对中国境外国家的病例急剧增加“深感担忧” 。 新冠疫情当前尚未构成全球性的“大流行”(pandemic) , 但各国应做好一切准备对此做出提防 , 而病毒也存在长期存在的可能性 。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2月24日于日内瓦召开的采访人员会上表示 , 世卫─中国联合专家考察组已结束了在中国的考察 , 并提交了报告 。 其中发现 , 疫情在1月23日至2月2日期间达到高峰并稳定下来 , 之后一直稳步下降;病毒目前尚未发生明显变异;武汉的病死率在2%─4%之间 , 武汉以外地区的病死率为0.7%;在现有数据中 , 可以康复的患者、轻症患者、重症和危重患者的比例 , 分别是80%、13%和6%左右 。 轻症患者所需的康复时间约为两周 , 患有严重或危重疾病的人或可在3─6周内康复 。 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月24日6时(北京时间2月24日13时) , 中国向世卫组织报告了总共77362例新冠病例 , 包括2618例死亡病例 。 在中国以外 , 则有28个国家向世卫上报了2074例病例 , 其中有23例死亡 。 北京时间2月24日晚间 , 在中国─世卫联合专家考察团召开的采访人员会上 , 联合考察组的外方组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说 , 由于中国采用了“全政府、全社会”防控的经典且看似老派的方法 , 避免或预防了至少1万例多、至多数十万例的暴发 , “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 艾尔沃德说 , 在考察过程中 , 考察组向数以百计的各地中方人员 , 提出了约上千条问题 。 他提醒说 ,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 , 虽然新增病例数量下降 , 但切不可沾沾自喜 , 未获全胜 , 不能轻言胜利 。 艾尔沃德指出 , 中国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人群对于新冠病毒仍普遍易感 , “因为这是一种新型病毒 , 人群对其尚无免疫力 。 虽然病例数量在下降 , 但仍有大量的脆弱人群” , 疫情仍有反弹的风险 。 当出现反弹时 , 又需要快速地进行应对 。 他警示道 , 在防疫过程中 , 当取得初步成功后 , 最大的风险就是沾沾自喜 , 自鸣得意 。 接下来需要继续在扩容医院床位、购置呼吸机、研发疫苗等方面的持续投入 , 现在我们处于一个既关键、又危险的时刻 , “一种新型的病原体 , 有向全球蔓延的危险” 。 艾尔沃德引用考察组中方组长梁万年的观点说 , “这是一种狡猾又危险的病毒 。 轻言胜利往往是最危险的 , 中国在这方面做的很好 , 尽管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 但中国明白接下来仍然任重道远 。 ” 谭德塞在日内瓦的采访人员会上则表示 , 自己对中国境内病例的持续下降感到欣慰 , 中国的情况能够给所有国家带来希望、勇气和信心 。 从中国传出的关键信息是:这一病毒是可以控制的 。 同时 , 他对意大利、伊朗和韩国的病例骤然增加“深感忧虑” 。 至于病例在中国以外的骤然增加 , 是否意味着当前疫情已成为全球性的“大流行”(pandemic)?谭德塞称 , 决定是否要用“大流行”一词来描述某种流行病 , 取决于对病毒的地理传播、疾病的严重程度 , 及对整个社会影响的持续评估 。 他说 , 目前 , 世卫组织尚未看到新冠病毒在全球不受控制地蔓延 , 也没看到大规模的严重疾病或死亡事件 。 虽说新冠肺炎有可能成为“大流行” , 但据WHO的评估 , 目前还没到这个地步 。 面对采访人员们的追问 , 谭德塞说 , “现在使用‘大流行’一词不符合事实 , 肯定会引起恐慌 。 此时此刻不是关注我们使用什么词汇的时候 。 使用这个词 , 既不会阻止一次感染 , 也不会拯救任何人的生命 。 现在是所有国家、社区、家庭和个人集中精力做好准备的时候 。 ” 世卫组织的卫生紧急情况主管瑞安在采访人员会上补充称:一方面 , 中国的病例数在持续下降 , 这与“大流行”的逻辑背道而驰 。 而在韩国等地 , 病例数量却在增加 。 因此目前仍然处于平衡状态;宣布某种大流行 , 还为时过早 。 瑞安说 , “我们处于潜在的大流行的预备阶段 , 这不会阻止任何人做他们需要做的事情 。 现在到了为大流行做一切准备的时候了 。 ” 对于新冠病毒可能会长期存在的说法 , 瑞安表示 , 这种可能是存在的 。 他说 , 事态在两个月或六个月后会如何发展仍然未知 , 但现在仍有机会遏制该病毒 , 并阻止其传播 。 “但是 , 该病毒可能会最终以地方性(endemic)或季节性的方式传播 , 或可能加速发展为一场全面的全球大流行 。 尚无法确定哪一种情况将成为现实 。 ” 谭德塞还提出各国应对疫情方式的三大重点:所有国家都必须优先保护医务人员;必须促进社区参与 , 保护最有可能罹患严重疾病的人 , 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基础性健康问题的人;为保护最脆弱的国家 , 必须尽最大努力在有能力的国家中控制住流行 。 在2月24日日晚间于北京举行的采访人员会上 , 中国─世卫专家联合考察组的中方组长梁万年说 , 关于新冠肺炎本身 , 现在还未明确的是: 一个无症状感染者 , 到底是一个健康的带毒者 , 还是处在疾病的潜伏期 , 有待进一步明确 。 此外 , 无症状的感染者是否能够传播这个疾病?它的作用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 世界需要中国经验 艾尔沃德则说 , 世界需要中国的经验来应对这场疫情 。 在新冠肺炎的应对方面 , 中国是世界上掌握最多知识的国家 , 并且成功地实现了其遏制和扭转 。 他还提醒 , 任何国家若在贸易或旅行方面采取限制和障碍性的措施 , 将会影响世界应对新冠肺炎的能力 。 所有超出了《国际卫生条例》所建议之外的措施 , 都应该得到重新评估 , “因为中国的风险在下降 , 而中国能够为世界带来的贡献在增加 。 ” 在谈及中国政府对武汉和湖北所采取的交通和人流出入限制举措时 , 艾尔沃德认为 , 很多国家认为 , 采用这种古老的围堵方式不会奏效 , 但中国就是在了解疾病特点的基础上 , “采用了这种古老的方式 , 使得这个疾病(的流行趋势)逆转了 。 ” 他坦言 , 全球社会目前在思想上也好、行动上也好 , 明显尚未准备去采用中国的这种方法 , 虽然中国的方法“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的 , 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 。 他建议其他国家严肃考虑中国曾采取过的经验 , 即使“并不见得每个有疫情的城市 , 都要做到封城” , 但各国都应采用有效的做法 , 才能筑起向其他国家传播的“第二道防线” , 以防止疫情向公共卫生系统较为薄弱的国家传播 。 艾尔沃德自承 , 在全球不得不为疫情做准备的过程中 , “我曾像其他人一样有过这样的偏见──就是对非药物干预措施的态度模棱两可” , 但中国的做法是:虽然还没有疫苗 , 但“有什么就用什么 , 能怎样调整就怎样调整 , 能怎样适应就怎样适应 , 能怎样去拯救生命就怎样去拯救生命” 。 他还说 , 自己不明白的是 , 当中国已用如此酸楚的方式吸取了教训 , 并在其他 30 个省份出色地控制疫情后 , “为何在疫情袭击其他国家时 , 仍如同炸弹一样 , 一点即爆?” 艾尔沃德介绍道 , 截至目前 , 考察组认为有一个药物可能“有预计效力” , 那就是瑞西韦德 。 不过 , 有中方的工作人员告诉他 , 现在要招募参与临床试验的病人变难了 , 因为病例减少了 。 在介绍武汉在当前疫情中的角色时 , 艾尔沃德概括道:当现在许多新的确诊病例均与武汉暴露史或武汉居留、旅行史无关时 , 这意味着武汉已经不再输出病例了 , “来自于武汉的风险已经大幅下降 , 现在要做的是要管理现有病例” , “重要的问题是──武汉是否还在给外界带来疫情传播的风险?我们知道 , 现在已经完全得到改观 。 ” 他还说 , 从考察团的立场而言 , “现在应该去慢慢地恢复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哪怕我们同时还在做武汉和中国其他地方的防疫工作 , (恢复社会经济秩序)也可以同时推进 。 核心和关键 , 在于要逐步取消之前的限制措施” 。 艾尔沃德回忆说 , 25 年前 , 自己曾经到过武汉 。 “那时的武汉也许比现在的武汉小很多 , 但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活力蓬勃” , 而当两个晚上之前自己再度来到武汉时 , “那个地方是如此的不同 。 城市充满着高楼大厦、火车站是现代化的交通枢纽 , 然而一切却如死灰一般的沉寂” 。 但他又说 , 进入武汉后 , “我们一路掠过的那些高楼里 , 是灯光、是1500 万的武汉人民 。 他们几个星期以来 , 就这样子待在家里” 。 当中方的同事告诉他“这是我们肩负的一份天然责任──要保护全世界”时 , 艾尔沃德说 , “有一点很重要:我们要认识到武汉人民所做出的贡献 , 世界有欠于你们 。 ”(财新网)


推荐阅读